做公众号的都清楚,读者划屏幕的速度比你眨眼还快。开头要是没点东西,文章连被点开的机会都悬,更别说成为爆文了。别觉得夸张,现在信息太多,每个人的注意力就像碎玻璃,抓不住就真没了。
今天就掏点真东西,几个经过无数爆文验证的开头公式,直接套用就行,保证你的开头不再是短板。
🎯 痛点直击式:戳中读者的 “小心事”
痛点这东西,就藏在读者每天的抱怨里、纠结里、焦虑里。你把它拎出来,读者一看就会觉得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自然就愿意往下看。
怎么找痛点?很简单,看看你的目标读者平时在朋友圈吐槽啥,在评论区问啥。宝妈可能愁孩子挑食,职场人可能烦加班没加班费,学生党可能怕考试挂科。这些都是现成的痛点库。
比如写一篇关于 “熬夜危害” 的文章,开头不用铺垫。直接来一句 “凌晨两点还在刷手机,明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就是舍不得放下?早上起来头重脚轻,发誓今晚一定早睡,结果到了点又重蹈覆辙”。是不是一下子就戳中那些习惯性熬夜的人?
再举个例子,写职场话题。“每个月发工资那天,看到银行卡余额,总觉得是不是公司算错了?明明加了那么多班,业绩也没拖后腿,为啥工资条上的数字总让人提不起劲”。这种开头,打工人看了多半会停下来,想知道后面有没有解决办法。
痛点直击式的关键,是说具体,别泛泛而谈。“大家都很焦虑” 就不行,改成 “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下来,看着那几个红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道该怎么帮他提高”,效果完全不一样。
❓ 悬念制造式:勾着读者往下看
人都有好奇心,就像看到没关紧的门缝里有光,总想推开门看看里面有啥。悬念式开头,就是故意留个门缝,让读者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得跟文章内容相关。比如写一篇 “省钱技巧” 的文章,开头可以说 “闺蜜上个月工资 5000,却攒下了 3000,还买了件心仪已久的大衣。问她怎么做到的,她只说了三个字,我听完愣了半天”。这里的 “三个字” 就是悬念,读者肯定想知道到底是哪三个字。
还有一种悬念,是提出一个反常的现象。“小区门口那家面馆,价格比旁边贵两块,环境也一般,可每天排队的人能绕店两圈。旁边那家降价促销,反而越来越冷清”。这种反差会让读者好奇:这到底是为啥?
要注意,悬念不能太绕。别写得云里雾里,读者看了半天不知道你想说啥,直接就划走了。悬念要简单直接,一眼就能 get 到那个 “问号”。比如 “我那个从不运动的同事,三个月瘦了 20 斤,没节食没吃药,就靠一个习惯”,简单明了,钩子够锋利。
📖 故事代入式:用情节拉近距离
谁都爱听故事,尤其是那种发生在身边的、接地气的小故事。开头讲个短故事,能快速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觉得 “这事儿我好像也经历过”。
故事不用太长,一两句话说清楚就行。比如写 “亲子关系” 的文章,开头可以说 “昨天在商场,看到一个小男孩哭闹着要玩具,妈妈蹲下来跟他说‘我们说好这周表现好才买的呀’,男孩不听,躺在地上打滚。妈妈没发火,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过了两分钟,男孩自己爬起来了”。这样的场景很常见,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带娃的经历。
写情感类文章也适合用这种方式。“前几天同学聚会,当年爱得轰轰烈烈的一对,居然离婚了。女生说‘不是不爱了,是每次吵架他都沉默,我一个人说累了,感情也就淡了’”。一句话的故事,就能引出后面关于 “沟通在感情中的重要性” 的讨论。
讲故事的时候,细节要真实。别写 “有个人怎么怎么样”,换成 “楼下张阿姨家的女儿”“我同事小王”,这样显得更可信。而且故事里最好有具体的动作、表情,比如 “手紧紧攥着衣角”“眼睛红红的”,让读者能脑补出画面。
📊 数据冲击式:用数字增强说服力
数字是个好东西,它能把模糊的感受变成具体的事实,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尤其是那些跟读者利益相关的数据,效果更好。
比如写 “健康养生” 的文章,开头可以说 “研究显示,每天久坐超过 8 小时的人,腰椎出问题的概率是常人的 3 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看到 “3 倍”,读者肯定会下意识地想自己每天坐多久。
写理财类文章也一样。“有调查发现,月薪 8000 的人,只要做好规划,一年能攒下 5 万,而很多月薪 1 万的人,年底账户余额却不到 1 万”。这种数据对比,能让读者产生 “为什么会这样” 的疑问,进而想继续读下去。
用数据的时候,别用太复杂的数字,也别堆太多数据。一两个关键数据就够了,多了反而让人头晕。而且最好说明数据来源,哪怕模糊一点,比如 “某权威机构调查”“最近看到一份报告”,比凭空说数字更让人信服。
🧐 反常识式:打破认知引发好奇
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不会在意,但如果有人说 “你一直认为对的事情其实是错的”,多半会停下来听听为什么。反常识式开头,就是用这种方式打破读者的固有认知。
比如写 “早餐误区” 的文章,开头可以说 “都说早上要吃好,可你知道吗?天天喝牛奶吃鸡蛋当早餐,可能并不适合你”。这句话一出来,肯定会让那些坚持 “牛奶鸡蛋早餐” 的人惊讶,想知道到底为啥不适合。
写职场文章也能这么用。“大家都觉得加班才能体现努力,可我们公司那个从不加班的同事,却连续三个月拿了绩效第一”。这种和 “加班 = 努力” 的常识相反的情况,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好奇。
用反常识开头,一定要有依据,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瞎说。后面要能圆回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不然读者会觉得你在胡说八道。而且语气别太绝对,用 “可能”“说不定”“你有没有想过” 这样的词,留有余地。
这几个公式不是孤立的,有时候可以结合起来用。比如先讲个小故事,再抛出一个反常识的观点;或者用数据引出痛点。关键是找到适合你文章主题和目标读者的方式。
记住,开头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停下来。别追求华丽的辞藻,朴实、直接、能戳中人心的才是最好的。多看看那些爆文的开头,分析一下它们用了哪种方式,慢慢就有感觉了。
试试这些公式,下次写公众号,开头说不定就能让人眼前一亮。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