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写公众号文章时总在疑惑,自己明明花了不少时间,内容也不算差,可就是火不起来。其实问题往往藏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让文章和爆文失之交臂的常见误区,看看你是不是也中了招。
🎯 误区一:选题只跟着 “感觉” 走,没踩中用户真需求
不少人写公众号时,选题全凭自己感兴趣。比如做职场号的,突然想写 “如何培养插花爱好”;做母婴号的,心血来潮聊 “职场妈妈的穿搭技巧”。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好,而是偏离了用户关注的核心。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是 “有所求”。职场人想看到升职加薪、避坑指南;宝妈们更关心育儿知识、亲子关系。如果你的选题总是游离在用户核心需求之外,就算写得再精彩,也很难让他们有转发的冲动。
还有人迷信 “热点万能”,不管什么热点都硬蹭。比如某个明星结婚,教育类公众号非要写 “从明星婚礼看家庭教育”,强行关联只会让用户觉得生硬。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先明确自己账号的定位,再从热点里找和定位相关的切入点。比如教育号可以蹭 “高考” 热点,但别去蹭和教育八竿子打不着的娱乐八卦。
判断一个选题好不好,最简单的办法是问自己:“如果我是目标用户,看到这个标题会点进去吗?会觉得‘这正是我想知道的’吗?” 能让用户产生这种感觉的选题,才具备成为爆文的基础。
🔍 误区二:标题要么太 “佛系”,要么太 “浮夸”
标题是文章的脸面,也是决定打开率的关键。但很多人在标题上要么走极端,要么太随意。
一种是 “佛系标题”,比如 “关于职场沟通的一些想法”“育儿心得分享”。这种标题像白开水,用户刷到根本不会停留。要知道,现在用户刷公众号的速度很快,标题必须在 1 秒内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另一种是 “浮夸标题党”,比如 “我月薪 3 千,靠这个方法一年买房”“看完这篇,你的孩子成绩必进前十”。这种标题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高打开率,但用户点进来发现内容和标题不符,只会觉得被欺骗,不仅不会转发,还可能取关。
好的标题应该是 “精准 + 钩子”。精准指的是清晰传达文章核心价值,钩子指的是激发用户的好奇心或需求。比如 “职场沟通:3 个让领导更重视你的表达技巧”,既说了是职场沟通,又点出 “让领导重视” 这个用户痛点,比 “职场沟通想法” 强多了。
还有个小技巧,标题里可以加入具体数字或场景。比如 “带娃出门总手忙脚乱?5 个收纳技巧让你轻松出门”,数字让内容显得更具体,场景让用户能对号入座。
📝 误区三:内容结构混乱,用户抓不住重点
不少人写文章想到哪写到哪,开头说 A,中间突然跳到 B,结尾又绕回 A。用户读了半天,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什么。这种混乱的结构,就算内容有价值,也很难让用户坚持读完,更别说转发了。
爆文的结构往往很清晰,就像给用户铺了一条 “顺畅的路”。开头要么直接点出用户的痛点,比如 “每次和客户谈判都紧张到忘词?”;要么抛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比如 “同事之间真的不能做朋友吗?”。让用户一看就觉得 “这篇文章和我有关”。
中间部分要 “有层次地输出价值”。可以用 “问题 + 解决方案” 的结构,也可以用 “观点 + 案例 + 总结” 的结构。比如写 “职场高效办公技巧”,可以分成 “桌面整理”“软件工具”“时间规划” 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讲 1-2 个具体方法,再配上简单的例子。
结尾也很重要,很多人写完正文就戛然而止。其实结尾可以引导用户互动,比如 “你平时用什么办公技巧?评论区分享一下”;也可以总结核心观点,帮用户回顾重点;还能埋下下期内容的伏笔,比如 “下期聊聊如何用 Excel 快速处理数据,记得关注哦”。
记住,用户读文章是为了 “获取价值”,不是来猜你的逻辑。结构越清晰,用户获取价值的成本越低,文章就越容易被认可。
👤 误区四:只说 “我想说的”,不说 “用户想听的”
这是很多公众号新手最容易犯的错 —— 站在自己的角度写文章。比如做美妆号的,总是说 “这款口红成分很安全,采用了 XX 技术”,却没说 “黄皮涂显白吗?持久度怎么样?”。用户关心的是 “对我有什么用”,不是你的产品多厉害。
想要让用户有共鸣,就得学会 “用户视角”。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在用用户视角?可以把文章里的 “我觉得”“我们的产品” 换成 “你可能会遇到”“你可以试试”。比如不说 “我们的课程很专业”,而是说 “你学完这个课程,能解决 XX 问题”。
还要注意 “语言接地气”。别用太多行业黑话或专业术语。比如做理财号的,别说 “建议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对冲风险”,可以说 “手里的闲钱,这样放既能保本,又能有点收益”。用户听不懂的话,再专业也没用。
另外,要多提 “用户的真实场景”。比如写育儿文章,别只说 “要多陪伴孩子”,可以写 “下班回家累得不想动,但孩子总缠着你?试试这 3 个 10 分钟陪伴法,省力又有效”。具体的场景能让用户觉得 “你懂我”,自然会愿意读下去。
🔄 误区五:写完就 “扔出去”,不做传播设计
很多人觉得 “只要内容好,自然有人传”,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现在公众号内容太多了,就算你的文章再好,不做一点传播设计,也可能被淹没。
最基础的传播设计是 “引导转发”。但别生硬地说 “求转发”,可以结合内容给用户一个转发的理由。比如写 “适合送给朋友的 5 本书”,结尾可以说 “把这篇转给最近想看书的朋友,她肯定会觉得你很贴心”;写 “职场避坑指南”,可以说 “转发给刚入职的同事,帮他少走半年弯路”。
排版也会影响传播。密密麻麻的文字、忽大忽小的字体、杂乱的颜色,都会让用户失去阅读耐心。简单的排版原则是:段落别太长,每段不超过 3 行;重点内容加粗;颜色不超过 3 种,标题和正文区分开。看着舒服的文章,用户才愿意转发到朋友圈。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 “发布时间”。不同领域的公众号,最佳发布时间不一样。职场号可以在早上 8 点(通勤时)或晚上 8 点(下班后)发;母婴号可以在中午 12 点(宝妈午休时)或晚上 9 点(孩子睡后)发。选对时间,能让更多目标用户第一时间看到。
📊 误区六:不看数据复盘,重复踩同一个坑
有些人写完一篇文章,发出去看一眼阅读量,低了就觉得 “今天运气不好”,高了就觉得 “自己厉害”,从不分析背后的原因。这样写再多文章,也很难进步。
数据能告诉你很多问题。比如打开率低,说明标题或封面有问题;读完率低,可能是开头没吸引力,或者结构混乱;转发率低,可能是内容没戳中用户的分享欲,或者没引导转发。
拿读完率来说,如果文章前 30% 的读完率很高,后面突然下降,大概率是中间部分偏离了主题,或者出现了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下次写的时候,就要注意保持内容的连贯性,紧扣主题。
还要对比不同文章的数据。比如你发现写 “技巧类” 文章时,转发率总是比 “观点类” 高,那以后可以多写技巧类;发现带数字的标题打开率更高,就多在标题里用数字。数据会帮你找到用户的偏好,顺着这个方向写,更容易出爆文。
别害怕数据不好,每一次数据都是一次 “反馈”。把数据当成镜子,不断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才能慢慢摸到爆文的门道。
写公众号想成爆文,没有捷径,但避开这些误区,至少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记住,爆文的核心是 “给用户提供价值”—— 选他们关心的题,用他们能懂的话,讲清楚能帮他们解决的问题。再加上一点点传播技巧和数据复盘,你的文章离爆文就不远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