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发出去阅读量寥寥无几;粉丝增长像蜗牛爬,好不容易来几个还留不住;对着空白的编辑页面,半天想不出写啥。别慌,不是你能力不行,很可能是写作技巧没跟上。今天就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怎么把写作这块短板补上,让公众号运营慢慢走上正轨。
🎯 先搞懂 “写给谁看”,内容定位错了全白搭
很多人写公众号,上来就闷头写,今天追个热点,明天发篇感悟,最后粉丝画像乱得像一锅粥。这种写法,就算文笔再好也难有起色。
你得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标用户是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职场老油条?是宝妈群体,还是创业者?把用户画像是刻在脑子里,而不是存在电脑文件夹里。比如你做职场号,目标用户是工作 3 - 5 年的中层,那内容就得围绕晋升、团队管理、职业瓶颈这些他们真正关心的事,别天天聊应届生面试技巧,那不是他们的菜。
还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现在公众号太多了,你写的东西别人也在写,凭什么用户要看你的?要么你有别人没有的行业资源,能拿到一手信息;要么你视角独特,比如同样写育儿,别人都讲方法,你能结合心理学分析背后的原理;要么你风格特别,别人正经八百,你用段子手的方式讲干货,让人一看就记住。
确定了定位,就别轻易变。今天写美食,明天写旅游,粉丝会觉得你不专业。我见过一个号,一开始啥都发,半年粉丝不到 2000。后来专注做 “职场人周末短途游”,不到一年粉丝涨到 5 万多。这就是定位的力量。
🔥 标题决定打开率,这几个技巧比 “标题党” 管用
标题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就算你正文写得天花乱坠,标题不行,照样没人看。但我不建议做纯粹的标题党,那种 “震惊体”“吓尿体”,打开后用户发现名不副实,只会反手取关。
分享几个亲测有效的标题公式。“痛点 + 解决方案” 就很管用,比如 “下班总不想动?3 个在家就能练的懒人健身法”。用户一看,这不就是说我吗?然后还给出了解决办法,自然愿意点开。
“数字 + 价值” 也不错。人对数字天生敏感,比如 “月薪 3 千到 1 万,我靠这 5 个副业攒够了首付”,数字具体,价值明确,想赚钱的人很难不点开。
还有 “对比 + 反差”,比如 “同样写公众号,为什么他月涨粉 1 万,你却还在原地踏步?” 用对比制造好奇心,引导用户想知道答案。
但有个误区得避开,就是标题里塞太多关键词。比如 “公众号运营技巧 涨粉方法 写作教程 引流策略 全在这里”,看着像关键词堆砌,用户看着累,搜索引擎也不喜欢。
✍️ 正文别只顾着 “写”,得让用户 “看得下去”
打开率靠标题,完读率就得靠正文了。很多人正文写得像论文,大段大段的文字堆在一起,别说读完,看两行就想划走。
结构一定要清晰。我习惯用 “总 - 分 - 总” 的结构,开头先告诉用户这篇文章能解决什么问题,中间分点论述,每部分加个小标题,结尾再总结要点。比如写 “公众号排版技巧”,开头说 “3 个技巧让你的文章颜值翻倍”,中间分 “字体选择”“段落间距”“配图原则”,结尾再强调一遍重点。
语言风格要统一,并且符合目标用户的喜好。给年轻人看的,就活泼点,多用点网络热词;给专业人士看的,就严谨点,但也别太死板。我之前帮一个金融号改文风,原来全是专业术语,改完后用 “钱生钱”“避坑指南” 这种大白话,完读率直接提升了 40%。
一定要给用户 “获得感”。别光顾着自己说爽了,用户看完觉得 “哦,原来是这样,对我有用” 才行。可以分享具体方法,比如 “做公众号封面图,我只用这 3 个免费工具,步骤是……”;也可以总结规律,比如 “观察了 100 篇 10 万 + 文章,发现它们都有这 3 个共同点……”。
段落别太长,一句话一段都没关系。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一大段文字看着眼晕。换行勤一点,留白多一点,用户看着舒服,才愿意往下滑。
💬 别当 “自说自话” 的机器,互动是涨粉的隐形密码
很多人觉得公众号就是 “我写你看”,其实大错特错。互动做得好,粉丝粘性能翻倍,还能帮你找到写作灵感。
文章里多留 “钩子” 让用户留言。比如写 “职场沟通”,结尾可以问 “你有没有遇到过跟领导沟通不畅的情况?最后怎么解决的?评论区聊聊”;写 “育儿经验”,可以说 “你家孩子有过这种调皮行为吗?你是怎么处理的?我在评论区等你”。用户留言了,一定要回复,哪怕就一个表情。用户觉得被重视,下次还愿意来。
把用户的问题变成你的选题。经常看留言区和后台消息,用户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比如很多人问 “公众号怎么申请原创”,你就可以写一篇详细的教程;很多人纠结 “要不要做日更”,你就可以分析 “公众号日更 vs 周更,哪种更适合新手”。这样写出来的内容,自带流量属性,因为是用户真实需要的。
可以搞点 “互动活动” 增加参与感。比如发起 “粉丝故事征集”,让用户分享自己的经历,你整理后发出来,用户会觉得 “哇,我的故事被选中了”,成就感满满;也可以搞 “投票选选题”,下次写什么让粉丝决定,用户会觉得 “这个号是我们一起做的”,归属感就来了。
别小看互动,我有个朋友做情感号,就靠每天认真回复留言,一年下来,粉丝虽然只有 3 万,但活跃度特别高,每次发文,留言区都有几百条评论,广告报价比那些 10 万粉的号还高。
📊 数据不是摆设,用它反推写作方向才是王道
写完发出去不是结束,看数据、分析数据,才能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别觉得数据分析很难,新手看几个关键指标就行。
重点看 “完读率”。如果完读率低于 30%,说明正文有问题。可能是开头没抓住人,那下次开头就直接说重点;可能是中间内容太水,那下次多加点干货;可能是结尾太突兀,那下次记得总结升华。我之前有篇文章完读率只有 20%,后来发现是中间有两大段离题了,删掉后重发,完读率涨到了 55%。
“留言率” 和 “在看率” 反映内容的 “共鸣度”。如果这两个指标低,说明内容没戳中用户痛点,或者没引起情感共鸣。下次写作可以多写用户的真实困境,多用 “你是不是也这样”“有没有发现” 这种贴近用户的话。
“转发率” 是内容 “传播力” 的体现。用户愿意转发,要么是觉得内容有面子,能彰显自己的品味;要么是觉得对朋友有用,想分享出去。所以写作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用户转发时,会怎么跟朋友介绍?” 按照这个思路去写,转发率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
定期做 “选题效果复盘”。把过去一个月的文章按阅读量排序,看看哪些选题数据好,哪些差。数据好的选题,可以深挖细分领域,比如 “副业赚钱” 数据好,下次可以写 “适合宝妈的副业”“零成本副业”;数据差的选题,就暂时别碰了。
数据分析不用天天做,一周一次就够。关键是要根据数据调整写作策略,别一条道走到黑。
写公众号就像交朋友,你得知道对方喜欢听什么,怎么说对方才愿意听,还得时不时聊聊对方关心的事。写作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写、多看、多分析,慢慢就会找到感觉。别总想着一下子写出 10 万 +,先把每一篇的 “小进步” 做好,比如今天标题比上次好一点,明天完读率比上周高一点。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公众号运营的方向,其实就藏在这些写作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