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后台,不少同行都在吐槽同一个问题 —— 公众号消息被折叠后,阅读量简直是 “自由落体”。原本稳定在几千的打开率,现在掉到几百都算好的。更让人头疼的是,用户明明关注了账号,却根本看不到推送,私信里全是 “怎么找不到你们的文章了”。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翻了下行业交流群,从上个月开始,至少有三成运营者反映遇到类似问题。有个做职场内容的号主更夸张,一周内阅读量从 1.2 万跌到 1800,差点直接停更。
📌 先搞懂:为什么你的消息会被折叠?
微信官方从没明说过消息折叠的具体标准,但根据大量实测和行业总结,这几个因素跑不了。
最直接的是推送频率。之前有个美妆号,为了冲业绩,从一周 3 更改成日更,结果不到 10 天,新关注用户的消息全部被折叠。后来调整回 3 更,慢慢才恢复正常。微信显然不喜欢过于频繁的推送,尤其是内容质量没跟上的时候。
内容同质化也是重灾区。有团队做过实验,用相同模板改写热点文,连续推送 5 篇后,折叠率从 12% 飙升到 67%。那些总是跟风追热点、观点没新意的账号,更容易被系统判定为 “低价值内容”。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用户互动率。后台数据显示,星标用户的消息折叠率只有 4%,而半年内没点过 “在看”、没留言的用户,折叠率高达 89%。微信的逻辑很简单,用户不活跃,说明对你的内容没兴趣,自然没必要优先展示。
🔍 紧急自救:3 个立竿见影的方法
发现消息被折叠后,别慌着改内容,先做这几件事能快速止损。
立刻检查账号健康度。在公众号后台 “账号安全” 里,看看有没有违规记录。哪怕是半年前的轻微违规,都可能影响当前的展示权重。有个情感号就是因为一年前发过一次二维码,被判定 “诱导分享”,导致现在的折叠率居高不下。
然后,手动引导用户星标。写一篇简单的教程文,教用户怎么星标账号(步骤:点击右上角 “...”→选择 “设为星标”)。有个亲子号亲测,推送教程后,星标用户增加了 2300+,阅读量直接回升 30%。记得在文末加一句 “星标后不会错过重要内容”,比单纯说 “求星标” 效果好得多。
还有个偏门但有效的技巧:调整推送时间。避开高峰时段(早 7-9 点、晚 8-10 点),试试下午 2-4 点推送。有数据显示,非高峰时段的消息打开率虽然整体低 15%,但折叠率能下降 40%。对于已经被折叠的账号,这招能争取到更多被看到的机会。
✍️ 长期策略:从内容端破解折叠困境
短期自救只能应急,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靠内容升级。
标题得下狠功夫。之前有个科技号做过测试,把 “5 个实用技巧” 改成 “第 3 个 90% 的人不知道”,打开率提升 27%,折叠率下降 11%。关键是要制造 “信息差”,让用户觉得不点进去会吃亏。但别用 “震惊体”,实测这类标题的折叠风险反而更高。
内容结构要改。现在纯文字推送的折叠率比图文混排高 3 倍。建议每 300 字左右插一张图,不需要多精致,哪怕是简单的思维导图、金句卡片都行。有个职场号把文章拆成 “问题 + 案例 + 解决方案” 三段式,每段配一张示意图,折叠率从 58% 降到 21%。
一定要增加 “互动钩子”。比如在文末留个小问题,“你最近遇到过 XX 问题吗?评论区聊聊”。亲测带互动引导的文章,用户留言率能提升 40%,而留言用户的消息折叠率会下降 60%。微信显然更青睐能带动用户活跃的内容。
📈 流量补充: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光靠公众号本身不够,得拓展外部流量池。
视频号联动是个好办法。有个美食号,每次公众号发菜谱,就同步在视频号发制作过程,然后在视频号简介里引导 “想看详细步骤,关注同名公众号”。三个月下来,视频号给公众号带来的新关注,比直接涨粉多了 3 倍,而且这些用户的消息折叠率特别低。
社群运营不能丢。把活跃用户拉进微信群,每次推送后转发到群里。有个读书号做了 5 个 500 人微信群,虽然麻烦,但这部分流量足够支撑基本盘。记得在群里多搞点小活动,比如每周抽奖送实体书,保持群活跃度。
还可以试试跨平台引流。知乎、小红书、抖音都能成为流量入口。有个职场号在知乎写干货回答,结尾自然引导 “完整清单在公众号 XX”,虽然引流效率不算高,但来的用户精准度高,消息打开率能保持在 30% 以上。
📊 数据监测:及时调整策略
每天花 5 分钟看这几个数据,能帮你避开很多坑。
重点看 “新关注用户折叠率”。如果这个数据突然超过 30%,说明最近的内容可能踩雷了,赶紧检查标题和内容是否有问题。有个教育号就是通过这个数据,发现推送的免费资料文折叠率异常,及时停更这类内容,才没造成更大损失。
用户留存时间也很关键。后台 “图文分析” 里能看到平均阅读时长,低于 1 分钟的文章,后续推送的折叠风险会增加。如果发现某篇文章阅读时长骤降,别急着怪用户,先看看是不是内容太水,或者排版太乱。
还有个隐藏指标:“在看” 和 “分享” 的比例。正常情况下,这两个数据应该成正比。如果分享多但在看少,可能是内容有争议;在看多但分享少,说明内容太私人化。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影响后续的展示权重。
💡 最后提醒:别信那些 “黑科技”
最近市面上冒出不少 “防折叠工具”,号称能通过特殊排版避开系统检测。有团队花 2000 块买了这类服务,结果用了不到一周,账号直接被限制推送。微信对这类投机取巧的行为打击特别严,千万别踩坑。
其实应对折叠的核心很简单:让微信觉得你的内容对用户有价值。做到这一点,哪怕偶尔被折叠,也能很快恢复。那些真正优质的账号,从来不用担心折叠问题 —— 因为用户会主动找他们的内容。
遇到消息折叠,与其抱怨平台,不如趁机升级内容。毕竟,微信的每次调整,本质上都是在筛选更有价值的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