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运营圈里,大家天天讨论发布时间。有人说早上 7 点发最好,刚好赶上通勤刷手机;有人坚信晚上 9 点是黄金档,用户躺床上没事干。但你有没有发现,跟着这些 “标准答案” 发,自家号的阅读量还是起不来?其实,最靠谱的发布时间线索,藏在用户给你的反馈里。这法子听起来简单,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 从留言区里挖 “时间暗号”
打开公众号后台的留言区,别只看用户夸你写得好还是骂你没干货。那些带时间的碎碎念,全是宝。
有人会说 “早上挤地铁刷到这篇,差点坐过站”,这不是随便聊天,是在告诉你 “早高峰这个时间点,我能看到你的文章”。还有人留言 “昨晚的推送怎么没提醒?今早才发现”,潜台词是 “我习惯晚上看,但你发的时候我没收到”。甚至那种抱怨 “刚想转发就被工作打断”,都在暗示 “这个时间我可能没空深度互动”。
我见过一个做职场干货的号,之前一直死磕晚上 8 点发布。后来翻留言,发现好多人说 “午休时看你们的文章,比刷短视频有用多了”。他们试着把时间调到中午 12 点半,结果阅读完成率涨了 23%。因为职场人晚上要么加班要么陪家人,反倒是午休那半小时,才有空静下心来看长文。
别放过那些带具体时段的词语:“早饭时”“开会前”“睡前”“下班路上”。把这些词记下来,出现频率高的时段,就是用户给你划的重点。
💬 私信里藏着更真实的时间偏好
比起公开留言,私信里的用户更敢说大实话。尤其是那些老粉,会直接跟你吐槽 “能不能别半夜发?早上起来全是红点”。
有个母婴号主跟我讲过,她之前总在下午 3 点发推送。有天收到条私信:“你们是不是不看孩子啊?下午这个点娃正闹觉,根本没空点开”。她才反应过来,宝妈群体的时间碎片跟普通上班族完全不一样。后来改成上午 10 点发,正好是娃上午小睡的空档,打开率立马上去了。
还有些私信是间接的信号。比如有人问 “上周三那篇怎么找不着了?”,你查一下后台,上周三是晚上 11 点发的。这可能说明,这个用户习惯白天翻历史消息,深夜推送对他来说等于 “无效发布”。
每天花 5 分钟翻私信,把所有提到时间的内容截屏存档。一周下来,就能发现哪些时间段用户 “有空理你”,哪些时间段是 “打扰了”。
📊 用户调研别只问 “你喜欢什么时候看”
发调研问卷时,别直接抛 “你希望我们几点发文章” 这种问题。用户自己可能都没认真想过,随口说个 “晚上”,结果真晚上发了他又不看。
换个问法,效果完全不一样。比如 “你通常在什么场景下会点开我们的文章?”,选项里列上 “通勤时”“午休时”“睡前”“蹲厕所时”。再补一个 “最近一次看完我们的文章,是星期几的什么时间?”,让用户回忆具体场景。
有个美食号做过一次调研,问 “你最可能在什么时候尝试我们推荐的菜谱?”,结果 80% 的人选了 “周末下午”。他们之前总在工作日发菜谱,改成周六上午 10 点发,周末的收藏量比平时翻了三倍。因为用户看到菜谱后,正好有时间去买菜试做。
调研结果要结合行为数据看。有人说喜欢早上看,但后台数据显示他每次都是晚上 11 点才点开。这时候别信他说的,信他做的 —— 他的实际行为比口头偏好更诚实。
🔄 用 “反馈 - 测试 - 再反馈” 循环验证
找到几个可疑的 “黄金时段” 后,别立马定死。最好用 AB 测试的方式,分时段发同样类型的文章,看数据说话。
比如你从反馈里锁定了两个时段:早上 7 点和晚上 8 点。那就连续两周,周一三五 7 点发,周二四六 8 点发,周日随机。然后统计这两个时段的:
- 打开率(用户愿不愿意点)
- 阅读完成率(用户有没有看完)
- 留言互动量(用户愿不愿意说话)
- 转发率(用户愿不愿意分享)
有个科技号测试后发现,早上 7 点打开率高,但完成率低 —— 大家只是通勤时扫一眼;晚上 8 点打开率稍低,但完成率高,转发也多 —— 用户更愿意静下心来琢磨。最后他们选了晚上 8 点,因为深度互动比单纯的打开量更有价值。
测试周期至少要两周,避开节假日和特殊事件。比如高考那几天,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肯定会变,这时候的数据不算数。
🕒 把 “用户时区” 细化到 “用户场景”
光看几点几分还不够,得结合用户的具体场景。同样是晚上 7 点,上班族可能在挤地铁,宝妈可能在给娃喂饭,退休老人可能在跳广场舞。
有个职场号做过细分:他们发现粉丝里,应届生喜欢在晚上 9 点看(下班后没事干),中层管理者更常在早上 6 点半打开(醒得早,趁没人打扰)。后来他们针对不同人群的内容,分时段发 —— 给应届生的求职技巧放晚上 9 点,给管理者的团队管理文放早上 6 点半。
怎么判断用户场景?看他们的留言内容。说 “刚加完班看到这篇” 的,大概率是加班族;说 “陪孩子写作业时刷到” 的,肯定是家长。给这些用户打标签,慢慢就能总结出 “标签 - 场景 - 时间” 的对应关系。
📈 建立自己的 “时间反馈库”
别指望一次就能找到完美发布时间。用户习惯会变,比如寒暑假一到,学生群体的阅读时间就会往后移;天气冷了,大家可能更早窝在家里刷手机。
最好建一个 “时间反馈库”,用 Excel 或者石墨文档都行。左边列日期,中间记用户反馈的时间点和场景,右边标上当天的发布时间和数据。每个月汇总一次,看看哪些时间段的反馈和数据能对上。
有个教育号坚持记了半年,发现一个规律:每月月初和月末,用户喜欢在晚上 8 点后看文章(可能在规划学习);月中则更多在中午 12 点看(可能在摸鱼放松)。他们跟着这个规律调整,全年的阅读量波动比之前小了很多。
还要注意特殊节点的反馈。比如春节期间,好多人说 “拜年空隙刷到你们的文章”,这时候发布时间就可以往后延,等大家忙完一轮拜年再发。
从用户反馈里找发布时间,听起来不如 “行业黄金时段” 那么省心,但胜在精准。毕竟每个公众号的粉丝画像都不一样,别人的最佳时间,未必适合你。
每天多花十分钟,认真看看用户怎么说。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 “我想在 X 点看文章”,但他们的每一句碎碎念,都是在给你指方向。顺着这些线索找下去,你总能找到那个 “用户刚好有空,又愿意跟你互动” 的时间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