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折叠的底层逻辑,你真的懂吗?
微信推出公众号折叠功能,核心目的是优化用户体验。现在每个用户关注的公众号平均超过 50 个,要是不折叠,订阅号消息页面早就乱成一锅粥。系统会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把更可能点开的账号放在前面,剩下的就自动归到折叠区。
这个机制本质是 "用户注意力分配器"。微信的算法会记录你点开某个公众号的频率、停留时长、是否留言点赞,甚至你有没有把它设为星标。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形成一个 "亲密度分数",分数高的账号自然排在前面,分数低的就可能被折叠。
别以为折叠是针对新号的歧视。不少运营多年的老号,因为近期用户互动率下降,照样会被扔进折叠区。而一些刚起步但内容精准的小号,反而能凭借高打开率保持在显要位置。
🔍影响公众号排序的关键因素,不止内容质量
用户的主动操作权重最高。你有没有发现,只要手动点开过折叠区的某个公众号,接下来几天它大概率会出现在首页?这是因为微信算法会优先尊重用户的主动选择。还有星标账号,永远不会被折叠,这是最直接的 "免死金牌"。
发布时间的影响被很多人忽略。早上 7-9 点、中午 12-13 点、晚上 19-21 点这三个时间段,用户打开订阅号的频率最高。如果你的账号平时互动一般,却偏偏在凌晨发布内容,被折叠的概率会直线上升。
账号活跃度也很关键。那些每周固定更新 3-4 次的账号,比每月只更 1-2 次的账号,更难被折叠。算法会默认活跃度高的账号对用户更有价值,哪怕单篇内容质量稍逊一筹。
还有一个隐藏因素是 "账号垂直度"。如果你的公众号今天发美食,明天聊科技,后天又推情感,用户画像会变得模糊,算法也很难判断该把你推给用户的哪个阅读场景,折叠概率自然会增加。
✍️内容质量与折叠的关系,比你想的更复杂
内容质量确实重要,但它是通过用户行为间接影响折叠状态的。一篇优质文章会带来高打开率、长停留时间、多互动,这些数据会告诉算法 "这个账号值得展示"。反过来,低质内容导致用户快速划走,几次之后算法就会把你往后放。
但内容质量好的账号也可能被折叠。见过不少原创深度文账号,因为文章太长,用户平均阅读完成率不到 30%,系统会误以为用户不喜欢,照样会折叠。这时候就需要在内容质量和阅读体验间找平衡,比如适当分段、加小标题。
有些 "标题党" 反而能暂时避免折叠。那种夸张的标题确实能提高打开率,但用户点开后发现货不对板,会立刻退出,这种 "高开低走" 的行为模式,算法识别后会进行惩罚,可能比单纯折叠更严重。
行业属性也会影响。像新闻资讯类账号,用户打开频率高但停留短,只要保持更新频率,不容易被折叠。而知识干货类账号,用户打开频率低但停留长,即便偶尔被折叠,只要有一次高互动,很快就能恢复展示。
💡如何减少被折叠的概率?实操技巧在这里
引导用户星标是最直接的办法。可以在文章末尾加上醒目的星标引导图,告诉用户 "星标后不会错过重要内容"。有数据显示,星标用户占比超过 10% 的账号,几乎不会被折叠。
优化发布时间比你想的更重要。可以测试一周内不同时间段的打开率,找到自己账号的 "黄金发布点"。比如职场类账号,周三中午的打开率往往比周一高 20% 以上。
提升互动率需要设计 "钩子"。在文章中适当设置提问,比如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数据表明,有明确互动引导的文章,留言率能提升 30%,这对对抗折叠很有帮助。
标题和封面图要 "第一眼吸睛"。不是让你做标题党,而是要在标题里包含用户关心的关键词。比如教育类账号,标题里带 "升学"" 考试 " 等词,打开率会明显更高。封面图建议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在信息流里更容易被注意到。
📈被折叠后该怎么办?三步找回曝光
先做数据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打开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看最近 30 天的打开率、停留时长、互动率有没有明显下降。如果是打开率骤降,可能是标题出了问题;如果是互动率低,就要优化内容里的互动设计。
尝试 "唤醒用户" 操作。可以发一篇带有福利性质的文章,比如 "感谢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送上一份独家资料",引导老用户重新点开。这种唤醒文往往能让互动率提升 50% 以上,帮助账号重新获得算法青睐。
调整发布频率和内容形式。如果之前是日更,可以改成每周 3 更,集中精力提升单篇质量。内容形式上,试试增加视频号联动,在公众号文章里插入相关的视频号内容,能显著提升用户停留时间。
记住,公众号折叠不是对内容质量的终极审判,而是算法在帮用户筛选信息。与其纠结为什么被折叠,不如花时间研究用户真正需要什么。那些能持续提供精准价值的账号,无论算法怎么变,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