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折叠这个事儿,估计每个运营都头疼过。早上辛辛苦苦编辑好的推送,发出去没多久就被埋在用户的订阅号列表里,打开率掉得那叫一个心疼。其实防折叠不是没办法,星标率和在看数这两个指标抓上去,情况会好很多。今天就掏点干货,全是一线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实用技巧。
📌 先搞懂折叠机制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只知道订阅号会被折叠,但说不清为啥有的号能经常出现在列表前面,有的却总被压箱底。其实微信的算法很实在,核心看 “用户主动互动频率”。你想想,用户天天点开你的号,甚至主动搜名字找内容,微信能不给你点特殊待遇吗?
折叠程度和 “星标状态” 直接挂钩。星标过的公众号会单独列在列表顶部,永远不折叠。非星标的就看权重了,互动少的直接被收进 “订阅号消息” 的二级列表里,用户得点一下才能看到。这就是为啥同样是发推文,星标用户多的号,打开率能比普通号高出 30% 以上。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推送时间的 “用户活跃重合度” 也影响折叠。比如你的粉丝大多是上班族,你偏偏凌晨三点发推送,等用户早上打开微信时,你的内容早被新消息压下去了。算法会默认这类 “错峰推送” 的内容用户关注度低,折叠优先级自然就高。
🔧 防折叠的基础设置要做足
别小看公众号的基础信息,这些地方优化好了,能在用户决定要不要点开时加不少分。首先是公众号名称,别搞太复杂的符号或者生僻字。有个做美食的号,名字里加了三个特殊符号,用户想搜都打不出来,星标率一直上不去。简单好记,最好能带上核心业务,比如 “职场干货社” 就比 “XX 的小窝” 强。
头像和简介也得花心思。头像用高对比度的设计,在列表里才显眼。简介别写空话,直接告诉用户 “关注我能得到什么”。见过一个育儿号的简介:“每天 3 个哄睡小技巧,让娃 9 点前入梦”,这种具体的价值承诺,比 “分享育儿经验” 管用多了。
自动回复是引导星标的黄金位置。新用户关注后,别只发 “欢迎关注”,可以加一句 “怕错过干货?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最好再配个简单的步骤说明,比如 “①点右上角... ②选设为星标”,图文结合的引导效果比纯文字高 50%。
⭐ 提高星标率的 5 个实战技巧
星标率低,很大程度是因为你没给用户足够的理由。单纯说 “设个星标吧” 没人理,得让用户觉得 “星标之后我能占到便宜”。有个情感号做过实验,在推文中说 “星标用户可私信领取《情绪管理手册》”,一周内星标率涨了 27%。福利要具体,最好是独家资源,比如行业报告、模板工具之类的,用户才愿意动手。
内容里的引导要自然不生硬。可以在文末固定位置加一句 “觉得今天的内容有用?不妨点个星标,下次找起来更方便”。也可以结合内容场景,比如讲职场技巧的文章,结尾说 “担心下次想复习找不到?星标一下,随时翻看”。把星标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绑在一起,比单纯吆喝有效。
推送频率稳定的号,更容易让用户养成星标习惯。如果你的号是每周一、三、五更新,就固定这个时间,让用户形成期待。有个科技资讯号,今天早上发,明天半夜推,用户根本摸不准规律,星标率一直上不去。规律的更新节奏,本身就是在培养用户的打开习惯。
用户星标后,要及时给反馈。可以在菜单栏加个 “星标福利” 入口,星标用户点进去能看到专属内容。甚至可以定期做星标用户专属活动,比如抽奖、直播答疑。让用户感觉到 “星标和不星标就是不一样”,他们才会珍惜这个操作。
还可以用 “损失厌恶” 心理做引导。比如在推文中说 “非星标用户可能收不到下周的独家案例解析”,利用用户怕错过的心理促进行动。不过这种方法别常用,偶尔用一次效果最好,用多了会引起反感。
👀 提升在看数的互动策略
在看数不仅影响内容的二次传播,对防折叠也很重要。微信的算法会认为,在看数高的内容用户更感兴趣,会适当降低折叠概率。但让用户点在看,不能只靠文末一句 “求在看”。
内容本身要有 “社交货币属性”。就是用户觉得 “转发这篇文章能显得我有眼光”。比如职场号写 “35 岁被裁员后,我用这招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比单纯讲 “如何写简历” 在看数高得多。因为前者能让用户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愿意表态。
在看引导要给用户一个明确的 “行动理由”。比如 “觉得这招有用,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或者 “认同这个观点的,来个在看”。有个教育号做过测试,加了引导理由的文章,在看数比没加的高出 40%。理由越具体,用户越容易行动。
可以在内容中设计 “互动钩子”。比如写一篇关于 “家庭收纳” 的文章,中间插入 “你家最乱的地方是哪里?点在看告诉我”。把在看和用户的表达欲结合起来,比单纯求在看自然得多。
适当做些在看福利活动。比如 “在看数满 200,明天加更一篇干货”,或者 “随机抽 10 个点在看的用户送资料包”。这种小额激励能快速提升在看数,但要注意兑现承诺,不然会伤用户信任。
还有个小技巧,在看按钮附近的内容质量要高。用户一般是看完文章才决定要不要点在看,如果结尾部分写得敷衍,前面再精彩也白搭。可以在文末总结核心观点,或者加一句能引发共鸣的话,比如 “希望我们都能在忙碌中,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 数据监测与持续优化
做运营不能凭感觉,得靠数据说话。防折叠效果好不好,星标率和在看数的变化趋势最能说明问题。建议每天记录这两个数据,同时关注打开率的变化,找到其中的关联。
可以做 A/B 测试。比如同一篇内容,一半用户看到的是 “星标领资料” 的引导,另一半是 “星标不迷路” 的引导,看哪种效果好。有个美妆号测试发现,带具体福利的引导,星标转化率是纯提醒的 2 倍。
定期分析用户画像。看看星标用户和非星标用户的区别,比如活跃时间、感兴趣的内容类型。如果发现星标用户更爱看干货类文章,那以后可以多安排这类内容,同时在推文中强化星标引导。
关注同行的优秀案例。看看那些星标率高的公众号是怎么引导的,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但别直接抄,要结合自己的账号定位做调整。比如人家情感号能用的话术,你的科技号用就可能不适合。
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如果发现某个引导方法连续几周效果下滑,就得换个思路。用户的习惯一直在变,上个月管用的招,这个月可能就失灵了,保持灵活性很重要。
🚨 特殊场景的防折叠应对
遇到重大活动或者重要通知,担心内容被折叠怎么办?这种时候可以提前做预热。比如明天要发年度报告,今天就发一条 “明天有重要内容,怕错过的小伙伴赶紧星标,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节假日期间用户注意力分散,内容更容易被折叠。这种时候标题要更抓人,比如在标题里加 “假期必看”“过节实用” 等词,提升打开优先级。同时在推文中强调 “星标后不会错过假期福利”。
如果你的号突然出现大面积折叠,先检查是不是最近的内容质量下降了。比如连续发了几篇转载文章,用户打开率骤降,算法可能会降低你的权重。这种情况可以赶紧发一篇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同时加强星标引导,一般一两周就能恢复。
还有个极端情况,就是被用户投诉过多。投诉会直接影响公众号权重,导致内容更容易被折叠。所以平时要注意内容质量,别发低俗、标题党的东西,互动时也要注意态度,避免引起用户反感。
其实防折叠的核心,说到底还是和用户建立强连接。星标和在看只是表象,真正能让用户主动找你的,是你持续提供的价值。把内容做好,再用点小技巧引导互动,折叠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记住,算法再复杂,也抵不过用户真心喜欢。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