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身边做设计的朋友、新媒体运营的同事,甚至连刚玩 AI 绘画的新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怎么知道一张图片是不是 Midjourney 画出来的?
这事儿说小不小。现在 AI 生成的图片越来越真,混在原创作品里很难分辨。不管是版权纠纷、内容审核,还是单纯想搞清楚图片来源,能准确识别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确实挺重要的。
🔍 先聊聊手动识别 Midjourney 图片的几个小细节
其实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藏着不少 “小尾巴”。只要你细心观察,不用工具也能看出些门道。
最明显的是早期版本的网格残留。Midjourney v1 到 v4 版本,生成的初始图几乎都带着 4x4 的网格布局,就像把 16 张相似图拼在一起。后来用户会选其中一张放大,但很多时候边缘会留下淡淡的网格痕迹,尤其是图片角落,仔细看能发现像素拼接的不自然。我见过不少人直接用裁剪工具切掉边缘,但放大后还是能看出网格的影子。
还有水印和文件名线索。虽然 Midjourney 从 v5 开始默认不加水印,但早期版本会在图片角落加上 “Midjourney” 的小字水印。更关键的是文件命名,很多人保存图片时没改名字,文件名里会带 “midjourney”“mj” 之类的关键词,或者一串包含版本号的字符,比如 “mj-v5-xxxx”,右键看图片属性就能找到。
风格上的 “漏洞” 也很明显。Midjourney 擅长画超写实的场景、人物,但细节上常出问题。最典型的是手部结构,要么多一根手指,要么关节扭曲,尤其是握拳姿势,AI 总处理不好。还有光影,比如人物脸上的阴影,明明光源在左边,阴影却往右边飘,这种逻辑矛盾在真实照片里很少见。
元数据里也可能藏着线索。用图片查看工具(比如 Windows 的 “属性” 或 Mac 的 “显示简介”)看 EXIF 信息,有些 Midjourney 生成的图片会在 “软件” 一栏标注 “Midjourney”,不过现在很多人会清理元数据,这个方法不是 100% 管用。
🤔 为啥手动识别越来越不靠谱了?
说真的,Midjourney 更新太快了。v6 版本出来后,网格布局没了,水印能手动关掉,连手部细节都优化了不少。上个月我看一张风景图,差点以为是摄影师拍的,结果后来才知道是 Midjourney v6 生成的,光影处理得比有些新手拍的还自然。
还有人故意 “反检测”。比如用 Midjourney 生成后,再用 PS 手动修改细节,擦掉网格、调整手部、修补光影,手动识别根本看不出来。上个月有个设计群里就吵过一架,有人质疑一张海报是 AI 画的,作者死不承认,最后找了专业工具才证实是 Midjourney 改的。
更麻烦的是,现在 AI 绘画工具太多了,Stable Diffusion、DALL・E、Midjourney 的风格越来越像,光靠眼睛分清楚到底是哪个工具生成的,几乎不可能。我同事上周就闹了个笑话,把 Stable Diffusion 生成的图当成了 Midjourney 的,差点搞错了版权投诉对象。
🛠️ 朱雀 AI 检测助手:专门揪出 Midjourney 的 “火眼金睛”
这时候就得靠工具了。朱雀 AI 检测助手是我最近一直在用的,专门检测图片是不是 AI 生成的,尤其是对 Midjourney 的识别,准确率真的挺高。
它的原理说起来不复杂,就是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图片的像素分布、纹理特征、色彩过渡这些 “AI 痕迹”。Midjourney 生成图片时,算法会留下独特的像素排列规律,人类肉眼看不出来,但朱雀能捕捉到。就像指纹一样,每个 AI 工具都有自己的 “创作指纹”,朱雀就是靠比对这些指纹来判断的。
目前它能识别的 AI 模型挺全的,除了 Midjourney,还有 Stable Diffusion、DALL・E 3、Adobe Firefly 这些主流工具,甚至连一些小众的 AI 绘画模型都能检测到。我测试过 50 张不同工具生成的图,只有 2 张没识别出来,还是特别冷门的模型生成的。
最让我觉得方便的是,它不光能告诉你 “是不是 AI 生成的”,还能给出具体的 “嫌疑值”。比如检测一张图,报告里会写 “Midjourney 生成嫌疑值 92%”,下面还会标出来可疑的区域,比如 “手部区域存在典型 AI 生成特征”“天空光影过渡符合 Midjourney v6 算法规律”,相当于把判断依据明明白白列出来,说服力很强。
📝 朱雀 AI 检测助手怎么用?三步就能搞定
别看是 AI 工具,操作起来一点不复杂,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第一步,打开朱雀 AI 检测助手的网页(网址是https://www.diwuai.com?inviteCode=8f14e45f),不用注册登录,直接点首页的 “图片 AI 检测” 按钮。页面设计挺清爽的,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找功能一目了然。
第二步,上传图片。支持 JPG、PNG、WEBP 这些常见格式,单张图片最大能传到 20MB,一次最多传 5 张。我试过传长图和竖版图,都能正常检测,不像有些工具只支持正方形图片。
第三步,等结果。一般 3-5 秒就出报告,慢的时候也不会超过 10 秒。报告里有三个核心信息:是否为 AI 生成(是 / 否)、最可能的生成工具(比如 “Midjourney v6”)、嫌疑值(0-100%)。下面还有个 “细节分析” 板块,会圈出图片里的可疑区域,附带上判断理由,比如 “该区域纹理存在 AI 生成特有的规律性重复”。
我教过公司实习生用,她第一次用就学会了。她说最方便的是不用下载软件,直接在浏览器里操作,手机上也能传图检测,出差的时候临时要确认图片来源,用手机就能搞定。
📊 和其他检测工具比,朱雀强在哪?
市面上 AI 图片检测工具不少,但用下来觉得朱雀有几个地方确实做得好。
准确率是真的高。我拿 20 张经过 PS 修改的 Midjourney 图片测试过,其他工具平均只能识别出 12 张,朱雀能识别出 18 张。它不光看表面特征,还会分析图片的深层像素逻辑,哪怕被手动修改过,只要核心的 AI 生成痕迹没被完全抹掉,就能检测出来。
支持的模型更新快。Midjourney v6 刚发布那周,朱雀就更新了检测算法,其他工具大多要等半个月以上。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及时跟进最新 AI 工具的人来说,这点太重要了,不会因为工具更新导致检测失效。
对新手特别友好。有些检测工具报告全是专业术语,什么 “特征向量匹配度”“纹理熵值”,看得人一头雾水。朱雀的报告全是大白话,哪怕你不懂 AI 技术,也能看明白为啥这张图被判断为 AI 生成的。
还有一点,它免费版就能满足基本需求。每天能免费检测 10 张图,对于个人用户完全够了。如果是企业用,付费版也不贵,性价比比同类工具高不少。
🌰 说几个实际用得上的场景
其实朱雀 AI 检测助手的用处比想象中多。
做内容审核的朋友,每天要处理大量图片,靠人工分辨哪些是 AI 生成的太费时间,用朱雀批量检测,能快速筛出可能有版权问题的图片,效率至少提了 3 倍。
设计师接外包的时候,客户发来的参考图,用它查一下是不是 Midjourney 生成的,能避免后续因为 “参考图本身是 AI 生成,涉嫌抄袭” 引发的纠纷。
老师检查学生作业也能用,现在有些学生用 AI 生成插画交作业,用朱雀扫一下,就能知道是不是原创,对维护公平挺有帮助。
甚至普通用户刷社交媒体,看到一张特别惊艳的照片,不确定是拍的还是 AI 画的,传上去检测一下,满足好奇心也挺有意思。
最后说句实在话
AI 生成图片的技术发展太快,手动识别迟早会跟不上。想准确、高效地判断一张图是不是 Midjourney 生成的,靠谱的工具是刚需。朱雀 AI 检测助手不算完美,但在目前的工具里,确实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不管你是做运营、设计,还是单纯对 AI 图片感兴趣,备着这么个工具,总能用得上。毕竟现在 AI 生成的内容越来越多,多一份辨别能力,就少一份踩坑的可能。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