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公众号原创规则前瞻:AIGC 内容创作者的机遇与挑战
2025 年,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原创内容的监管力度持续加码。根据平台公告,2025 年 5 月共治理违规使用原创标识内容 64231 篇,删除抄袭、洗稿内容 1229 篇,封禁 1065 个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账号。这意味着 AIGC 内容创作者必须更加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和合规性,避免因滥用原创标识而面临处罚。
从政策层面来看,微信在 2024 年 6 月就已明确要求,自媒体发布使用 AI 等技术生成的信息时,必须标注 “AI 制作”,否则将限制传播。这一规定直接影响了 AIGC 内容的创作和发布流程,创作者需要在内容生成后及时进行标注,以确保符合平台规则。此外,微信还加大了对过度营销类内容的治理力度,明确禁止发布虚假招聘、AI 课程、非法医疗等违规内容。这对于依赖 AIGC 生成营销内容的创作者来说,需要更加谨慎地把控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随着 AIGC 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量子位智库发布的《2025 中国 AIGC 应用全景图谱报告》显示,我国 AIGC 应用已从技术竞争转向场景创新阶段,C 端产品如 AI 智能助手、AI 搜索、AI 生图及视频生成成为核心赛道。这为公众号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高效生产内容的工具和方法。例如,使用 AI 生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可以大幅提升创作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在影视制作领域,与光同尘的案例显示,引入 AIGC 技术后,商业视频的制作周期压缩 70%,制作成本降低 80%,动画番剧的制作成本更是直降 90%。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公众号内容创作,尤其是在短视频领域。创作者可以利用 AI 生成短视频脚本、配音等内容,快速打造爆款视频。
AIGC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合合信息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 AI 鉴伪技术,能够精准识别 AI 生成的伪造人脸、图像和视频,准确率超过 90%。这意味着平台对 AIGC 内容的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创作者需要确保生成的内容真实、合法,避免因伪造内容而被平台处罚。
此外,用户对 AIGC 内容的信任度也在下降。环球网的文章指出,AIGC 虽然降低了创作门槛,但也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更倾向于信任具有明确原创标识和专业背景的内容。因此,创作者需要在提升内容质量的同时,注重建立用户信任,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来增强用户粘性。
面对这些挑战,创作者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首先,要严格遵守平台规则,确保内容符合原创要求。例如,在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及时标注 “AI 制作”,避免因未标注而被限制传播。其次,要注重内容质量的提升,通过人工审核、多轮优化等方式,确保生成的内容逻辑连贯、事实准确。例如,芒果 TV 在使用 AIGC 技术生成纪录片内容时,会组建专家团队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历史细节的准确性。
在工具选择方面,创作者可以参考少数派推荐的 Gemini 2.5 Pro、豆包 Seed 1.6、Qwen 3 等大模型,以及 Cursor、Augment 等 AI 工具,这些工具在文本生成、代码辅助等方面表现出色。此外,澎湃新闻推荐的 Kimi 和 Dreamina 工具,能够快速生成搞笑文案和高质量配图,适合用于公众号内容的创作。
从平台策略来看,不同平台对原创内容的激励机制存在差异。例如,头条号在 2025 年 6 月升级了 “头条首发激励计划”,将激励从账号维度转向内容维度,单篇声明首发即可享受 3 倍分成。而小红书则在 2025 年 5 月上线了 “笔记原创声明” 功能,所有用户均可对独立创作的笔记自主声明原创,获得更全面的原创保护。因此,创作者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规则,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以最大化内容的传播效果和收益。
对于公众号内容创作者来说,2025 年既是机遇之年,也是挑战之年。AIGC 技术的发展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高效生产内容的工具和方法,但同时也要求创作者更加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和合规性。通过严格遵守平台规则、提升内容质量、合理选择工具和制定平台策略,创作者可以在 AIGC 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