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接了不少咨询,都是关于 AI 写作赚钱的。有人说刚用 ChatGPT 写了三篇百家号文章,第四天就收到违规通知;也有人说小红书账号因为 “内容相似度高” 被限流,之前攒的五千粉丝全废了。这事儿不新鲜,AI 写作工具普及后,平台的检测机制也在升级。想靠这个赚钱,先得搞懂怎么让 AI 写的东西 “像人写的”。
📌 别迷信 “AI 原创检测工具”,平台有自己的标准
上个月帮一个学员看账号,他特委屈 ——“我每篇都用某平台查过原创度,显示 85% 以上才发的,怎么还被封?” 这就是典型误区。那些第三方检测工具的算法,和头条、知乎这些平台的核心算法根本不是一回事。
某平台的审核员私下跟我说过,他们现在用的是 “行为轨迹 + 内容特征” 双重检测。比如 AI 生成的句子往往有固定的逻辑结构,开头喜欢用 “随着... 的发展”,中间爱用 “首先... 其次... 最后”,这些都是明显特征。更狠的是,他们会比对同时间段内相似主题的文章,如果发现十篇有八篇的核心观点和案例高度重合,哪怕每篇都改了些词,也会被判定为 “批量生成”。
真正安全的做法是什么?我让学员把 AI 生成的文章放进 Word 里,先读三遍,把那些 “听起来就很机器” 的句子标出来。比如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改成 “现在 AI 写东西是方便,但平台看得紧”。就这么简单一改,第二篇文章的推荐量直接涨了三倍。
🔍 平台检测 AI 的底层逻辑,其实不难摸透
字节跳动的技术文档里提过,他们的 AI 检测模型重点看三个指标:语义重复度、句式多样性、情感波动值。这三个词翻译成人话就是:说的是不是新东西、句子是不是有长有短、读起来有没有情绪变化。
语义重复度最好理解。你让 AI 写 “夏季防晒技巧”,它大概率会提到防晒霜 SPF 值、遮阳伞材质这些。但如果十篇文章都这么写,平台就会认为是 “信息冗余”。我通常会让 AI 先列大纲,然后自己补充两个冷门知识点,比如 “出汗后补涂防晒霜前要先用纸巾按干皮肤”,这些细节 AI 很少提到。
句式多样性容易被忽略。AI 写东西爱用长句,尤其是带多个从句的那种。你随便打开一篇 AI 生成的文章,会发现每段第一句几乎都是 “在... 的背景下,... 成为了... 的关键”。解决办法很简单:每写完一段,刻意把其中一句拆成两句,再把另一句合并。比如 “运动能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情”,改成 “运动能增强体质。心情也会跟着变好”。
情感波动值是高级玩法。人写东西会有情绪起伏,可能突然插入一句吐槽,或者加个个人经历。AI 则永远保持 “中立客观”。我教学员的办法是:在文章里加一两句带个人感受的话,比如写旅游攻略时加 “上次在这个景点被骗了五十块,大家注意”,写美食测评时说 “虽然这家评分高,但我觉得不如街角那家老店”。
✍️ 三步改造法,让 AI 文章原创度提升 60%
第一步是 “换骨架”。AI 给的大纲通常是 “定义 - 现状 - 原因 - 对策 - 总结”,太规整了。你可以打乱顺序,比如先讲案例,再分析原因,最后回头解释定义。我试过把一篇 AI 写的 “职场沟通技巧” 文章,改成 “同事吵架现场→为什么会吵起来→该怎么说”,推荐量直接翻倍。
第二步是 “填血肉”。AI 写的案例都很笼统,比如 “某公司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了效率”。你得把它具体化:“我前同事在电商公司做运营,他们把发货流程从 5 步减到 3 步,每天能多处理 200 单”。这些细节不用瞎编,去行业论坛逛一圈,到处都是真实案例。
第三步是 “改语气”。把 AI 的书面语改成口语,但别太过火。比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改成 “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该方案具有显著的实施价值” 改成 “这么做确实管用”。有个学员做职场号,坚持用 “咱们” 代替 “大家”,三个月后粉丝粘性提高了 40%。
📊 不同平台对 AI 的容忍度,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知乎现在对 AI 内容相对宽容,但有个前提:不能写 “标准答案” 式的回答。你用 AI 写 “考研英语怎么复习”,如果只列方法,很容易被折叠;但如果加上 “我当年用这个方法涨了 30 分,不过有个坑要注意”,通过率就高多了。
小红书是真严。他们的检测系统对 “重复用词” 特别敏感。AI 写穿搭文总爱用 “显瘦”“百搭”,你得换成 “遮肉”“怎么搭都不违和”。更重要的是,小红书用户喜欢看具体数字,比如 “这条裙子我穿了三次,每次都有人问链接”,比 “这条裙子很受欢迎” 效果好十倍。
百家号和头条号现在有个新规则:同一作者的文章,如果连续三篇被检测出 “AI 特征明显”,会直接限制发文。有个稳妥的办法:每周混发两篇纯原创,再发三篇修改过的 AI 文章,比例控制在 3:2 以内。
💡 最后说个避坑指南
千万别用 AI 写热点文。平台对热点内容的审核最严,因为大家都在写,很容易比对出相似度。上个月 “AI 绘画版权” 那个热点,有二十多个账号因为内容雷同被封,都是用 AI 批量生成的。
也别贪多。一天最多发两篇 AI 改写的文章,剩下的时间多看看评论区。用户的提问、吐槽,都是最好的原创素材。我有个学员专门收集粉丝的职场困惑,用 AI 生成初稿后,根据粉丝的真实经历修改,现在月收入稳定在两万以上。
记住,AI 只是个工具,不是摇钱树。那些靠 AI 写作赚到钱的人,不是因为他们会用 AI,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怎么把 AI 的输出变成 “有人味儿” 的内容。平台封的不是 AI 写的文章,是那些不动脑子就发出去的 “垃圾内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