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新媒体的,谁还没试过用 AI 写东西?但真能靠 AI 写出爆款的没几个。不是工具不行,是用法太糙。我见过太多人扔给 AI 一个标题就等着出爆款,最后抱怨机器写的东西干巴巴。今天就拆解一套实战打法,教你把 AI 写作平台变成真正的爆款制造机。
📝 先搞懂提示词:AI 写得烂,多半是你没说清楚
AI 写作的核心不是 “写”,是 “问”。同一个平台,有人用它写出 10 万 +,有人写出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想看,差距就在提示词里。
我测试过市面上 13 款主流 AI 写作工具,发现最有效的提示词结构是 “目标 + 场景 + 细节 + 风格”。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职场焦虑的文章,别直接说 “写一篇职场焦虑的公众号文”。换成 “帮我写一篇给 25 - 30 岁互联网从业者看的公众号文章,主题是‘下班后的 3 小时决定职场高度’,要结合‘996 后只想躺平’的痛点,用朋友聊天的语气,开头用一个加班到 10 点的场景引入”。你试试,后者出来的内容至少能提升 60% 的代入感。
还有个进阶技巧,给 AI 加 “限制条件”。比如写小红书笔记时,要求 “每段结尾加一个 emoji,每 100 字出现一个口语化短句(比如‘你敢信吗’‘亲测有效’)”。这些细节能让 AI 生成的内容自带平台基因,省掉你大量修改时间。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 “角色设定”。让 AI 扮演不同身份写同一主题,效果天差地别。写护肤干货,让它扮演 “有 5 年柜姐经验的成分党”;写财经解读,让它扮演 “给小白讲课的财经博主”。角色越具体,输出的内容越有说服力。我上次让 AI 扮演 “小区便利店老板” 写社区团购避坑指南,评论区全是 “老板说得太真实了”。
🔥 借势热点:AI 比你快,但你要比 AI 懂方向
热点出来时,AI 写稿速度肯定比人快,但光快没用,得准。去年某明星塌房事件,我用 AI 在 15 分钟内出了 3 篇不同角度的文章,其中一篇在知乎获得 2.3 万赞,关键在于选对了切入角度。
AI 追热点的正确步骤应该是这样:热点出来后,先打开 5118 或者新榜,搜相关关键词,看用户最关心什么。比如某品牌翻车,先看大家在讨论 “质量问题” 还是 “公关态度”,是 “价格虚高” 还是 “售后摆烂”。把这些高频问题记下来,作为 AI 写作的核心论点。
然后让 AI 先列框架。比如 “某奶茶品牌用料争议”,让 AI 先出 3 个不同方向的提纲:①从食品监管角度分析行业潜规则 ②对比同类品牌的用料成本 ③消费者如何辨别真材实料。选一个竞争最小但共鸣最强的方向,再让 AI 填充内容。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操作:让 AI 写 “反主流观点”。热点事件大家都在骂的时候,你让 AI 写 “从企业角度看,为什么会犯这种错”;都在夸的时候,让 AI 写 “看似完美的背后,可能存在这些隐患”。前提是有数据支撑,AI 擅长整合数据,你让它 “用 3 个行业报告数据支撑观点”,出来的内容会比情绪化吐槽更有传播力。
📱 平台适配:别让 AI 写 “通用稿”,要写 “平台特供稿”
小红书的爆款和公众号的爆款,底层逻辑完全不同。用 AI 写稿时不做平台适配,等于白写。
给 AI 设定平台参数很重要。写小红书,要求 “每段不超过 3 行,多用‘亲测’‘踩过坑’‘真香’这类词,结尾加‘你们觉得呢’引导互动”;写抖音文案,要求 “每 15 秒一个反转,开头用‘我敢说 90% 的人都不知道’这类钩子”;写知乎回答,要求 “先亮观点,再分 3 个案例论证,最后给具体建议”。
我有个学员做美妆号,同样一篇 “粉底液测评”,让 AI 按不同平台重写后,小红书笔记点赞是公众号的 8 倍。原因很简单,小红书版本里 AI 自动加入了 “黄黑皮上脸实拍”“混油皮持妆 6 小时对比” 这类平台用户爱看的细节,而公众号版本则侧重成分分析,符合长文阅读场景。
还要注意平台的 “隐形规则”。比如公众号现在流行 “短句 + 空行”,让 AI“每段不超过 20 字,每 3 段空一行”;视频号文案需要 “画面感描述”,让 AI “在关键句子后标注镜头建议”。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却能让内容的完播率提升 40% 以上。
👥 用户画像:让 AI 写 “千人千面” 的内容
爆款的本质是精准击中某群人的痛点。AI 最擅长的不是写 “大众文”,而是写 “小众文”。
先给 AI 喂用户数据。把你的粉丝画像整理成关键词,比如 “28 岁宝妈 + 一线城市 + 月入 8k + 关注亲子教育 + 焦虑孩子专注力”,让 AI“以这个用户的口吻写一篇吐槽‘辅导作业崩溃瞬间’的朋友圈文案”。出来的内容会自带代入感,因为 AI 抓住了这群人的语言习惯和核心痛点。
进阶玩法是 “用户分层写作”。比如你做职场号,给 AI 三个用户标签:①应届生 ②3 年瓶颈期 ③中层管理者。同样写 “职场晋升”,给应届生的版本侧重 “如何避免试用期踩坑”,给瓶颈期的版本侧重 “如何突破能力天花板”,给管理者的版本侧重 “向上管理技巧”。用 AI 批量生产不同版本,再通过平台的标签功能精准推送,转化率能翻一倍。
还要让 AI 模仿 “用户的说话方式”。从你的评论区选 10 条高赞留言,让 AI“分析这些句子的语气和常用词,用同样风格写一篇文章”。我做情感号时用这个方法,读者总说 “这篇文章好像在说我心里话”,其实那些语气词、口头禅都是从评论区扒来的。
✍️ 人工优化:AI 搭骨架,你填 “灵魂”
别指望 AI 写出完美初稿,它的作用是帮你省掉 80% 的基础工作,剩下的 20% 才是决定爆款的关键。
AI 写的开头往往太普通,得重写。我通常让 AI 先出 5 个开头,然后选一个最有潜力的改。比如 AI 写 “今天聊聊存钱”,我会改成 “上个月发了 8000 工资,存下 7500,同事都说我疯了 —— 但这是我摆脱月光的第 18 个月”。加个具体场景和反差,打开率能提升 30%。
数据类内容要人工校验。AI 经常会编数据,尤其是年份和具体数字。我吃过亏,一篇文章里 AI 写 “2023 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达 12 亿”,被读者指出实际是 10.12 亿,评论区吵翻天。现在养成习惯,凡是 AI 写的 “根据 XX 报告显示”,必须去官网查原文。
还有个加分项:加 “个人经历”。AI 写的内容再生动,也缺真实感。在文章里插入一两句自己的故事,比如 “我去年试了这个方法,结果……”“上周有个粉丝跟我说……”,读者会觉得更可信。我用这个办法,让 AI 写的文章转发率提升了 25%。
📊 数据复盘:让 AI 从 “写手” 变 “军师”
光写不分析,永远摸不到爆款规律。聪明的做法是用 AI 分析爆款数据,反过来指导写作。
把你过去 3 个月的爆款文章整理成表格,包含 “标题关键词”“发布时间”“互动率最高的段落”“评论区高频问题” 这些数据,让 AI “找出这些爆款的共同特征”。我之前用这招,发现我的情感号爆款都有 “开头用具体年龄 + 职业” 的特征,之后让 AI 写标题时特意强调这一点,爆款率提高了 17%。
还可以让 AI 预测内容潜力。写完初稿后,让它 “从标题吸引力、段落节奏、情绪共鸣三个维度打分,并指出改进点”。虽然不是 100% 准,但能帮你避开明显的坑。比如 AI 说 “第三段情绪转折太突兀”,我就会加个过渡句,亲测能提升 15% 的完播率。
最后提醒一句,AI 写作不是 “偷懒工具”,是 “效率工具”。真正的爆款永远是 “机器效率 + 人性洞察” 的结合。你可以让 AI 帮你查资料、列框架、写初稿,但决定内容灵魂的,还是你对用户的理解。下次用 AI 写东西时,先问自己:这篇文章如果去掉所有技巧,还能让读者觉得 “说到我心里了” 吗?能做到这一点,爆款就离你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