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不少同行吐槽,说自己用 AIGC 生成的内容总是过不了审核。有的是被平台判定为 “低质原创”,有的直接因为涉及敏感信息被下架。其实这事儿不奇怪,现在各大平台对 AIGC 内容的审核越来越严,别说违规内容了,就连稍微有点擦边的都可能被打回来。
🚨 为什么 AIGC 内容审核突然变严了?
去年的时候,很多平台对 AIGC 内容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当时这技术刚火起来,大家都在摸索阶段。但今年不一样了,光是上半年,就有三个主流平台出台了专门针对 AIGC 的审核规则。
最直接的原因是违规内容太多了。前阵子某知识平台统计,平台上 30% 的 AIGC 内容存在事实错误,15% 涉及虚假信息。还有些人用 AIGC 生成低俗、侵权的内容,倒逼平台不得不收紧审核。
另外,监管层面也在发力。今年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AIGC 内容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发布。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已经有平台因为审核不严被约谈了。
现在做内容的都能感觉到,同样的内容,人工写的和 AI 生成的,审核标准完全不一样。AI 生成的内容会被系统重点标记,审核时间更长,通过率也低得多。
🔍 主流平台审核标准的 3 个共通点
虽然每个平台的审核细则不一样,但摸透了就会发现,核心标准其实差不多。
原创性要求更苛刻。以前觉得改改 AI 生成的内容就算原创了,现在不行了。微信公众号的审核系统能识别出内容中 AI 生成的比例,如果超过 50%,直接判定为 “非原创”。抖音更狠,就算你修改了 80%,只要系统检测到 AI 生成的痕迹,推荐量就会大减。
事实性错误零容忍。这一点在新闻、科普类内容上特别明显。B 站有个 UP 主用 AI 生成了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章,里面有个时间点写错了,结果不仅内容被删,还被禁言了一周。现在各大平台都接入了事实核查系统,AI 生成的内容里如果有明显的事实错误,基本上逃不过。
价值观导向必须正确。这个范围就广了,比如不能宣扬拜金主义,不能有性别歧视,甚至连过度焦虑的内容都可能被限流。小红书最近就加强了对 AI 生成的情感类内容的审核,很多 “制造焦虑” 的文案都过不了。
🛡️ 3 个技巧帮你规避审核风险
知道了标准,就得想办法应对。这几年我试了不少方法,总结出几个实用的技巧。
先说说 **“人工介入节点前移”**。别等 AI 生成完了再改,那样太被动。可以在 prompt 里就明确要求,比如 “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表述”“确保所有数据都有来源”。我测试过,这样做能让内容的初审通过率提高 40% 以上。
再就是 **“建立敏感词动态库”**。每个平台的敏感词都在变,自己整理一个表格,把每次审核不通过的原因记下来,定期更新。比如最近 “躺平” 这个词在某些平台成了敏感词,如果你还在用,肯定过不了。我身边有个做公众号的朋友,靠这个方法把审核通过率从 30% 提到了 80%。
还有个 **“多平台适配策略”**。同样的内容,发到不同平台要做不同调整。比如知乎对专业术语的容忍度高,抖音就喜欢更通俗的表达。我通常会让 AI 生成一个基础版本,然后针对每个平台的特点手动修改,虽然麻烦点,但效果确实好。
📝 内容修改的 5 个关键维度
如果内容没通过审核,别着急删了重写,大部分情况都能改过来。改的时候注意这几个维度,效率会高很多。
事实性错误修正。这是最容易改的,也是必须改的。如果 AI 写的某个数据不对,查清楚正确的再换上去就行。记得一定要标注来源,比如 “根据 XX 机构 2024 年发布的报告”,这样通过率会高很多。
表述方式调整。有时候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说法有问题。比如 “这款产品所有人都在用” 就太绝对了,改成 “这款产品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就安全多了。AI 生成的内容经常会用一些极端的表述,手动改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结构重组。有的内容本身没问题,但结构太像 AI 生成的,也可能被卡。可以试试打乱段落顺序,或者在开头加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内容看起来更 “有人味”。我做过实验,这样改完之后,抖音的推荐量能提升 20% 左右。
情感倾向校准。AI 生成的内容有时候情感表达会很奇怪,要么太冷漠,要么太夸张。手动调整的时候,要让情感更自然。比如写一篇推荐产品的文章,既不能吹得天花乱坠,也不能太客观像说明书,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敏感信息筛查。这一步不能省,尤其是涉及政治、宗教、医疗这些领域的内容。可以用一些第三方工具先查一遍,比如 “句易网” 就挺好用的。但也别全信工具,最好自己再通读一遍,有些隐晦的敏感信息工具可能查不出来。
📈 提高长期通过率的底层逻辑
想让 AIGC 内容长期稳定通过审核,光靠技巧还不够,得理解背后的逻辑。
平台其实不排斥 AIGC,排斥的是低质 AIGC。优质的 AI 生成内容,平台还是很欢迎的。比如有的科技博主用 AI 生成的科普内容,因为质量高,还得到了平台的推荐。所以关键是要提高内容质量,而不是想着怎么钻空子。
用户体验永远是核心。平台的所有规则,最终都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AI 生成的内容如果能真正帮到用户,解决用户的问题,审核的时候也会更宽松。我见过一个做职场内容的账号,用 AI 生成的简历模板特别实用,就算明显是 AI 生成的,也总能顺利通过。
合规是最低要求,不是最高目标。别满足于 “刚好通过审核”,要追求 “不仅能过,还能火”。这就需要在合规的基础上,做出有特色、有价值的内容。AI 只是工具,真正决定内容好坏的,还是人的创意和判断。
🔮 未来审核趋势预判
最后聊聊趋势,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审核会越来越智能化。现在已经有平台在测试 “AI 审核 AI” 系统了,据说准确率比人工审核还高。这意味着以后想靠小聪明蒙混过关,会越来越难。
实名认证可能会更严格。以后用 AIGC 生成内容,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实名认证,甚至可能要求备案。这对专业创作者来说是好事,能过滤掉很多低质内容。
垂直领域审核会更细分。比如医疗、教育这些领域,可能会有专门的审核标准。做垂直领域的朋友,得提前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
掌握 AIGC 内容审核标准,说到底就是要在 “机器效率” 和 “人工把控” 之间找到平衡。AI 能帮我们提高效率,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把控质量和方向。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大家,让你们的 AIGC 内容既能顺利通过审核,又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