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AI 喂指令,这可是个技术活。不少人用 AI 写头条号,总觉得产出的内容差点意思,问题多半出在指令上。
先得把账号定位和目标受众扒清楚。你是做职场干货的,还是搞情感疏导的?受众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中年宝妈?这些不明确,AI 就像没头苍蝇。比如你的号专攻 “30 + 女性穿搭”,受众是职场女性,那指令就得往 “通勤装”“显气质”“性价比” 上靠,让 AI 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力。
指令里必须包含核心主题和关键词。主题要具体,别整那些虚的。与其说 “写一篇关于健康的文章”,不如说 “夏天喝冰饮对肠胃的 3 个影响”。关键词也得埋进去,像 “夏天养生”“肠胃护理” 这些,既能帮 AI 把握方向,也对后续 SEO 有好处。
还得给 AI 定个调。是想让内容像朋友聊天一样轻松,还是像老师讲课一样专业?头条号读者大多喜欢接地气的,太官方的腔调没人看。可以直接告诉 AI“用口语化表达,多加点生活例子”,它就会顺着这个路子来。
AI 初稿出来,千万别直接用。那玩意儿就像块璞玉,得好好打磨。
先看逻辑顺不顺。AI 有时候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前面说 A,后面突然跳到 C,中间漏了 B。你得把段落顺序调一调,加几句过渡的话。比如讲 “早餐重要性”,AI 先写了 “不吃早餐会发胖”,又写 “早餐要吃蛋白质”,中间可以加一句 “既然不吃早餐有这么多坏处,那吃对早餐就很关键了”,这样读着就顺了。
语言风格也得改。AI 写的东西常带一股 “机器味”,太生硬。你得把那些书面语换成大白话,比如 “综上所述” 改成 “说白了”,“由此可见” 改成 “这么一看”。头条号读者就爱这口,亲切自然不费劲。
内容深度也得把关。AI 有时候为了凑字数,会说些车轱辘话。你得把那些没用的废话删掉,再补充点自己的见解。比如写 “职场沟通技巧”,AI 说了些基本的,你可以加一段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案例,这样内容一下子就厚实了。
头条号有自己的规矩,AI 可不懂这些。内容发出去之前,必须过一遍审核关。
原创性是底线。现在平台对抄袭抓得严,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和网上的撞车。你可以用 “原创度检测工具” 查一查,重复率高的地方一定要改。改的时候别只换几个词,最好是换种表达方式,把意思重新说一遍。
敏感词绝对不能碰。政治、色情、暴力这些肯定不行,还有一些行业内的敏感词也得注意。比如写医疗相关的,不能说 “根治”“包好” 这类词。可以用 “敏感词查询工具” 先筛一遍,保险点。
事实性错误也得揪出来。AI 有时候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特别是涉及数据、时间、人物的时候。比如它说 “某明星出生于 1990 年”,你最好去查一下官方资料确认一下。万一写错了,读者一眼就看出来了,对你的信任度就降了。
排版好不好看,直接影响读者愿不愿意往下读。AI 生成的内容一大块堆在那,谁有耐心看啊。
段落要拆得细一点。每段话别太长,三五句话就行。换行的时候可以空一行,看着清爽。比如讲一个观点,说完就换行,再讲下一个,读者看着不累。
重点内容可以标出来。用加粗、变色这些功能,把关键句子、核心观点突出显示。像 “这 3 个方法亲测有效”“记住这一点很重要”,标出来读者一眼就能看到。
还可以加点小符号点缀一下。比如用 “✅” 表示正确的做法,“❌” 表示错误的做法,“👉” 引出重点内容。这些小符号不用太多,恰到好处就行,能让排版更活泼。
头条号是 “颜值控”,封面和配图不行,内容再好也白搭。
封面得抓眼球。尺寸要符合平台要求,一般是 1280×720 像素。画面要清晰,色彩要鲜艳,最好能和标题呼应。比如标题是 “夏天最适合去的 5 个小众景点”,封面就放一张漂亮的小众景点照片,再把标题关键信息写上。
配图要和内容匹配。讲美食的就配美食照片,讲旅行的就配风景照片。图片清晰度要高,别用模糊不清的。还可以用 “图片编辑工具” 稍微调一下亮度、对比度,让图片更好看。
配图数量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每 300 - 500 字配一张图就行,别太多也别太少。太多了显得乱,太少了又太单调。
一切准备就绪,就该发布了。发布时间选得好,阅读量能涨一大截。
不同类型的内容,发布时间不一样。比如职场类的,早上 7 - 9 点、晚上 8 - 10 点发比较好,这时候大家要么在通勤,要么刚下班有空看。情感类的,晚上 9 - 11 点发合适,大家这时候比较感性。你可以多试几次,看看你账号的内容在哪个时间段发阅读量高,以后就固定在那个时间段发。
发布的时候别忘了加话题标签。话题标签能增加曝光,比如写美食的加 “# 美食分享”,写旅行的加 “# 旅行攻略”。标签不用太多,三五个就行,最好是和内容高度相关的热门标签。
发布后也不能撒手不管,得盯着数据看。看看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这些指标。哪个指标不行,就得分析原因。阅读量低,可能是封面或标题的问题;评论量少,可能是内容没引起读者共鸣。根据数据慢慢调整,内容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