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头条的新手,十有八九都会卡在选领域这一步。不是跟风追热点最后成了炮灰,就是选了个看似热门实际内卷到死的赛道,写了半个月数据惨淡到想放弃。其实选领域没那么复杂,尤其现在有 AI 帮忙,找对路子比闷头写重要十倍。
📊 先搞懂:AI 最擅长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别指望 AI 能替你原创出惊世骇俗的观点,那是不现实的。但它在这几个方面绝对是新手的救星:信息整合速度比人快 10 倍,数据处理零误差,批量生成同类内容时格式统一还不重复。想靠 AI 起号,就得把领域往这些优势上靠。
举个例子,有人用 AI 写情感文,天天抄网上的鸡汤段子,结果阅读量永远在三位数徘徊。但换个思路,用 AI 整理 “不同朝代的婚姻习俗”,把二十四史里的零散记载整合起来,配上现代视角解读,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这就是用对了 AI 的信息整合能力。
🔍 第一类赛道:靠 AI 的 “信息挖掘机” 属性,啃别人嫌麻烦的硬骨头
有两类领域,人类写起来费时费力,AI 却能轻松搞定,而且竞争小得可怜。
先说小众知识图谱类内容。比如 “各地非遗手艺的现代转化”,你让真人去查每个非遗项目的历史、现状、传承人信息,没个十天半月出不来。但用 AI 工具,输入关键词就能批量抓取资料,再让它按照 “历史渊源 + 现状困境 + 创新案例” 的结构重组,两小时就能出一篇干货文。这类内容看似冷门,实际上头条的中老年用户、文化爱好者对这类内容的打开率特别高,关键是很少有人愿意花功夫做。
再就是行业数据拆解类。别以为只有大公司才需要数据,普通读者也爱看 “2024 年县城奶茶店加盟数据拆解”“不同城市早餐摊的利润率对比” 这种内容。AI 能快速处理公开的行业报告、招聘信息、电商数据,把枯燥的数字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结论。比如让 AI 分析某招聘网站的信息,得出 “二三线城市宠物美容师的薪资涨幅比一线城市高 23%” 这种具体结论,再配上几句建议,读者想不收藏都难。
这类领域的关键点在于 “细分再细分”。别写 “职场干货”,改成 “县城青年考编 VS 进厂的收入对比”;别写 “健康养生”,聚焦 “南方人到北方过冬的 5 个健康误区”。越具体,AI 越好发挥,竞争也越小。
📈 第二类赛道:用 AI 的 “趋势预判” 能力,提前蹲守上升期领域
头条的流量红利永远属于第一批发现新趋势的人。AI 对数据的敏感度远超人类,能帮你在某个领域火起来之前就占好位置。
怎么做?教你个实操方法。打开头条的热榜,把过去一周的热门话题都喂给 AI,让它分析这些话题的关联度和潜在延伸方向。比如最近 “City Walk” 火了,AI 可能会告诉你,相关的 “小众城市徒步路线”“城市周边露营装备平替” 等话题搜索量正在以每周 40% 的速度增长。这时候你就可以提前布局,等别人反应过来,你已经积累了第一批粉丝。
还有个更狠的玩法:盯着各大平台的 “新品预售榜”。比如某电商平台上 “迷你破壁机” 预售量暴涨,你就让 AI 分析这类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可能关心什么问题。然后马上写 “租房党必看:迷你破壁机的 3 个隐藏用法”,等产品正式发售时,你的文章正好能蹭上流量高峰。
这类赛道的核心是 “快”。AI 处理数据快,你行动也要快。别想着把内容打磨到完美,先占坑比什么都重要。头条的算法更偏爱新鲜内容,哪怕写得简单点,只要踩中了趋势,流量照样能起来。
✍️ 第三类赛道:借 AI 的 “量产能力”,在高频更新领域刷存在感
有些领域读者粘性高,但需要高频更新,比如每日菜谱、影视资讯、游戏攻略。真人每天写三篇以上根本扛不住,但 AI 可以。
就拿 “每日家常菜” 来说,你可以让 AI 根据当季食材生成 5 道菜谱,每篇配上简单的烹饪技巧和营养分析。早上 8 点发早餐,中午 12 点发午餐,晚上 6 点发晚餐,保持稳定更新。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够惊艳,但胜在量大、及时,很容易被头条的算法推荐。等积累到一定粉丝量,再慢慢加入自己的原创观点,比如 “这道菜加一勺豆瓣酱更下饭”,用户体验会更好。
还有 “影视解说” 领域,新剧一上映,AI 能快速总结剧情、分析人物关系,帮你在第一时间出解说文章。比如某部热播剧更新了,你用 AI 生成 “第 X 集剧情解析 + 下集预告猜测”,赶在晚上更新后的黄金时段发布,很容易获得高阅读。
这类领域要注意 “差异化”。大家都在用 AI 量产,你就得在细节上做文章。比如同样是菜谱,你可以让 AI 加入 “减脂版”“儿童版”“懒人版” 等不同版本;同样是影视解说,你可以专注于某类题材,比如只写悬疑剧解析。找到一个小切口,量产的同时保持特色,才能留住粉丝。
⚠️ 避坑指南:这几类领域千万别碰
不是所有领域都适合用 AI 写。比如个人成长、情感故事这类需要深度原创和个人体验的领域,AI 写出来的内容会很空洞,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还有那些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比如法律、医疗,AI 很容易出错,一旦误导读者,后果很严重。
另外,别选太泛的领域。“生活小窍门” 听起来不错,但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了,AI 很难写出有特色的东西。不如聚焦到 “厨房小窍门”“租房小窍门”,反而更容易做出成绩。
最后想说,AI 只是个工具,选对领域之后,还得靠你自己不断优化。多看看数据,哪些文章阅读量高,就让 AI 多生成类似的;哪些文章评论多,就多在那个方向深耕。头条起号没有捷径,但用对了 AI,至少能让你少走半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