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打开各个内容平台,刷十条 AI 生成的文章,有八条看起来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是说 AI 写得不好,而是大家用的 prompt 太相似,最后产出的内容自然就撞车了。想让你的 AI 文章跳出同质化的怪圈?关键不在 AI 本身,而在你给的指令够不够 “带感”。今天就拆解几个亲测有效的 prompt 技巧,照做就能让你的内容自带辨识度。
🎯 给 AI 装个 “身份芯片”:明确你的独特定位
很多人用 AI 写作时,开口就是 “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这种模糊的指令,就像让厨师随便炒个菜,最后端上来的大概率是家常菜。想让内容有个性,第一步得让 AI 知道 “你是谁”。
试着在 prompt 里加入具体身份标签。比如你是职场博主,别只说 “写职场干货”,改成 “以 5 年互联网运营经验的博主身份,用吐槽式语气分享 3 个摸鱼还能涨工资的实操技巧,穿插 2 个自己踩过的坑”。这里的关键是身份细节越具体,AI 的输出越有边界感。我试过用 “小区便利店老板” 的身份让 AI 写社区团购攻略,出来的内容全是进货渠道、临期品处理这类一线细节,和 generic 的行业分析完全不同。
还要给 AI 植入 “知识盲区”。比如你是美妆博主,告诉它 “不懂成分党术语,习惯用‘涂着像冰淇淋’这种比喻”,AI 就会自动规避专业词汇,文风立刻接地气。这种 “缺陷设定” 反而能让内容避开千篇一律的专业腔,形成独特记忆点。
🧬 注入 “基因序列”:把个人印记刻进 prompt
AI 生成的内容像白开水,缺的是 “人的温度”。解决办法是在指令里埋下个人化的 “基因片段”—— 那些只有你才会用的表达习惯、价值观甚至小癖好。
我有个朋友做亲子号,她的 prompt 里固定带着 “每段结尾加一句家乡方言的育儿俗语”。比如写哄睡技巧,最后会加 “娃娃睡不实,摸摸后脑勺 —— 俺们那旮沓的老话错不了”。这种专属符号让她的内容在同类账号里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还可以把你的 “黑历史” 塞进去。比如 “写一篇关于减肥反弹的文章,开头要提我第三次减肥失败是因为忍不住吃了三串烤腰子”。个人经历的加入会让 AI 内容自带真实感,毕竟再厉害的 AI 也编不出你独有的生活碎片。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恰恰是对抗同质化的秘密武器。
🌿 绑定 “场景锚点”:让内容和具体场景强关联
同质化内容的通病是泛泛而谈。比如写 “早餐吃什么”,AI 只会列一堆食谱。但如果绑定具体场景,效果就完全不同。
试试这样改 prompt:“写给每天早上 7 点必须出门的上班族,推荐 3 种能在地铁站解决的早餐,要考虑到边走边吃不脏手、热量不超过 300 大卡,最后提一句冬天揣在羽绒服口袋里不会凉得太快的技巧”。带场景的指令会倒逼 AI 关注细分需求,产出的内容自然就有了差异化。
我做本地生活号时,写过一篇 “暴雨天在广州城中村找吃的”。prompt 里明确要求 “提到巷子积水时要踮脚走,屋檐滴水会打湿手机屏幕,推荐的馆子必须是老板会主动递塑料袋套书包的”。这些场景细节让文章成了爆款,因为读者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场景越具体,AI 越难写出和别人重复的内容。
🔍 深挖 “垂直颗粒度”:在细分领域扎得足够深
很多人用 AI 写内容,喜欢选大话题,比如 “如何做好自媒体”。这种话题 AI 能拉出一堆框架,但写不出新意。想避开同质化,就得往细了挖。
比如把 “自媒体运营” 缩小到 “小区宝妈做团购号的 3 个拍照技巧”,再进一步细化成 “宝妈拍水果团购图时,如何用孩子的玩具当道具增加亲切感”。颗粒度越细,AI 能参考的通用模板就越少,只能跟着你的指令产出专属内容。
我见过一个宠物号主,专门写 “老年犬的口腔护理”。她的 prompt 会精确到 “写一篇关于 12 岁京巴犬刷牙的文章,要提到牙结石脱落时会沾在牙刷上的腥臭味,以及用儿童电动牙刷比宠物专用牙刷更温和的实操经验”。这种垂直到极致的内容,几乎不可能和别人撞车。记住,AI 在广度上无敌,但在深度上,你给的细节越深,它的输出就越独特。
🔄 建立 “动态反馈链”:让 AI 跟着你的节奏进化
避免同质化不是一锤子买卖,得让 AI 内容跟着你的风格一起成长。每次 AI 输出后,别只看结果,要把修改意见变成新的 prompt 素材。
比如第一次让 AI 写书评,出来的内容太严肃。你可以把修改后的版本发给 AI,附带上 “刚才这篇里,我把‘深刻揭示了人性’改成了‘看完半夜睡不着,总觉得书里的人在瞅我’,下次按这种感觉写”。多来几次,AI 就会逐渐适应你的调整逻辑。
还可以建立 “禁忌词库”。告诉 AI“我写职场文从不使用‘赋能’‘闭环’‘抓手’这三个词,换成‘帮你搞定’‘能串起来’‘使劲儿干的地方’”。这种持续的动态校准,会让 AI 的输出越来越贴近你的专属风格。同质化的本质是停止进化,而动态调整能让你的内容一直保持新鲜感。
最后想说,AI 只是个工具,内容有没有灵魂,决定权还在你手里。这些 prompt 技巧的核心,不是要驯服 AI,而是要让 AI 成为你的 “扩音器”—— 把你的独特经历、视角和风格放大。下次再用 AI 写作时,别急着让它动笔,先花五分钟想想:我是谁?我想给谁看?我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想清楚这些,你的内容自然就会从千篇一律里跳出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