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接过不少创作者的咨询,都说 AI 写作工具用了像没用 —— 明明输入了需求,出来的内容却总是差点意思。要么是抓不住头条用户的爽点,要么是写出来的东西跟平台调性完全不搭。
真不是 AI 不行,是你没搞懂提示词这门学问。就像厨师做菜,同样的食材,有人能做出米其林水准,有人只能做出家常菜,差别就在火候和调味上。AI 写作里的 “火候”,就是你的提示词框架。
📌 为什么 90% 的人用不好 AI?缺了这层 “翻译能力”
见过太多人给 AI 的指令是 “写一篇关于职场焦虑的头条文”,这种模糊的需求,AI 只能给你一篇平庸到不能再平庸的内容。头条用户刷手机时,注意力停留时间平均不超过 3 秒,这种毫无指向性的内容根本抓不住人。
优质的提示词,本质是把你的创作想法 “翻译” 成 AI 能理解的语言。你得告诉它:这篇文章是给谁看的(25 - 35 岁一线城市白领)、要解决什么问题(下班后总忍不住刷手机导致失眠)、用什么风格写(吐槽式开头 + 干货结尾)、甚至要埋几个钩子(比如 “我试过 3 种方法,最后这个最管用”)。
上个月帮一个美食号主改提示词,之前他的指令是 “写一篇小龙虾做法”,AI 给的内容跟菜谱似的,阅读量始终在几千徘徊。后来把提示词改成 “给 30 岁左右的职场妈妈写一篇周末在家就能做的蒜香小龙虾教程,要突出‘不用出去排队’‘半小时搞定’,开头加一句‘上周带娃去商场排队两小时吃小龙虾,回家就琢磨出这个懒人做法’”,结果那篇文直接破了 10 万 +。
这就是差别。AI 不懂头条用户的阅读习惯,你得替它把这些 “潜规则” 写进提示词里。就像你去餐厅点菜,说 “来份鱼” 可能得到清蒸鱼,但说 “要那种麻辣的、带点酸、刺少的鱼,适合下米饭”,端上来的才是你真正想吃的。
🧩 爆款提示词的黄金结构:5 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研究过 300 + 条头条爆款内容的提示词后,发现它们都遵循同一个底层逻辑。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就是把创作需求拆解成 AI 能精准执行的步骤。
第一个要素是身份锚定。你得告诉 AI “你现在是 XX 领域的专家”,比如写情感文就说 “你是拥有 10 年经验的情感咨询师,擅长用真实案例解析婚姻问题”。AI 会根据这个身份调整用词和专业度,比单纯说 “写一篇情感文” 效果好 10 倍。
第二个要素是受众画像。头条的推荐机制很依赖用户标签,你的提示词里必须明确受众特征。别只说 “年轻人”,要说 “22 - 28 岁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月薪 5000 左右,住在合租屋,周末喜欢宅家刷剧”。越具体,AI 写出的内容越容易戳中精准人群。
第三个要素是内容钩子。开头 3 句话必须有爆点,这是头条的铁律。提示词里可以直接指定钩子类型:是用 “我朋友上周因为这个事被开除了” 这种故事钩子,还是 “90% 的人都做错了” 这种认知钩子,甚至可以是 “月薪 3 千和 3 万的人,差的不是能力” 这种对比钩子。
第四个要素是结构指令。头条用户喜欢 “短平快” 的内容结构,提示词里要明确 “开头用 1 个反问句,中间分 3 点讲,每点加一个真实案例,结尾给具体行动建议”。有个教育号主试过,同样的内容,加了结构指令后,完读率从 40% 涨到了 68%。
第五个要素是风格校准。是要 “像和闺蜜聊天一样亲切”,还是 “用数据说话的严谨风格”,甚至是 “带点讽刺的吐槽语气”,必须在提示词里写清楚。曾经帮一个财经号调整风格,把 “客观分析” 改成 “用菜市场大妈都能听懂的话讲股市,多举小区邻居的例子”,评论区互动量直接翻了 3 倍。
这五个要素拼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提示词框架。刚开始用可能觉得麻烦,但练熟了之后,写出爆款的概率会直线上升。
📝 3 类头条热门内容的提示词模板,直接套用就行
不同类型的内容,提示词的侧重点不一样。这三类是头条上最容易出爆款的,模板都给你整理好了。
热点评论类的核心是 “快准狠”。模板可以是:“你现在是专注社会热点的评论员,针对 [具体事件] 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头条文。受众是 30 - 45 岁的上班族,他们关心这件事对生活的影响。开头用‘这事我刷到的时候,第一反应是 XXX’引出观点,中间分 2 点分析,每点加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比如‘小区里的张阿姨就说 XXX’),结尾用‘其实我们更该思考的是 XXX’引发讨论。语言风格要犀利但不偏激,像朋友聊天时的吐槽。”
上个月某明星塌房事件,有个账号用这个模板写的评论,把粉丝分成 “死忠粉”“路人粉”“吃瓜群众” 三个视角分析,直接冲上热搜榜,阅读量破了 50 万。
情感故事类关键是 “有代入感”。模板可以这样设计:“你是写情感故事的博主,给 25 - 35 岁的女性写一篇关于 [情感主题] 的短文。主角设定成普通上班族,开头用一个具体场景(比如‘上周三加班到十点,在地铁上看到 XXX’),中间讲一个带点小波折的故事(别太狗血),结尾用‘后来我才明白 XXX’升华主题。语言要细腻,多写细节(比如‘她攥着手机的手指都发白了’),像在跟闺蜜讲自己的经历。”
有个账号用这个模板写 “异地恋” 的故事,把 “每天视频时的沉默”“突然出现在对方城市的惊喜” 这些细节写得特别真实,评论区全是 “这就是我和我对象的样子”,转发量比平时高了 8 倍。
干货教程类要突出 “可操作性”。模板可以是:“你是 [领域] 的实操派博主,给想 [目标] 的人写一篇实用教程。开头用‘我试过 5 种方法,最后这个最管用’吸引注意力,中间分 3 步讲,每步必须包含‘具体怎么做’(比如‘打开手机设置,找到 XXX 按钮’)和‘为什么这么做’,结尾加一个‘避坑提醒’。语言要口语化,别说专业术语,就像教身边朋友一样。”
一个家居号用这个模板写 “小户型收纳”,把 “衣柜分区”“抽屉分隔” 这些步骤写得特别细,甚至提到 “用鞋盒做抽屉分隔板,省钱又好用”,收藏量直接破万,还涨了 2000 多粉。
这些模板不是死的,根据具体内容调整细节就行。重点是让 AI 知道 “写给谁、怎么写、写什么”。
📊 适配头条算法的 3 个提示词技巧,流量至少翻一倍
头条的推荐机制有自己的脾气,提示词里加这几个细节,能让内容更受算法青睐。
关键词埋点很重要。别让 AI 自由发挥,在提示词里明确 “文中要出现 [关键词 1] [关键词 2] [关键词 3],但别堆在一起,自然分散在段落里”。比如写育儿文,关键词可以是 “辅食添加”“长牙期”“自主进食”,这些都是头条用户常搜的词,算法会更愿意推。
有个母婴号之前写 “宝宝辅食” 总是不温不火,后来在提示词里指定了 “6 个月宝宝”“高铁辅食”“过敏体质” 这几个关键词,内容推荐量直接翻了 3 倍。
段落节奏要符合手机阅读习惯。在提示词里加一句 “每段不超过 3 行,重要的句子单独成段”。头条用户都是刷手机看,长段落容易让人划走。有个职场号做过实验,同样的内容,短段落版本的完读率比长段落高 40%。
互动引导要藏在内容里。可以在提示词里写 “结尾加一个开放式问题,比如‘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中间加一句‘认同的点个赞’”。算法喜欢互动率高的内容,这些小设计能有效提升评论和点赞数。
一个情感号在提示词里加了 “看到这里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经历,评论区扣 1”,结果那篇文的评论量比平时多了 200 多条,直接被推进了更大的流量池。
这些技巧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就是想不到。AI 是死的,算法是死的,但用提示词把两者连接起来的人是活的。
✏️ 最后一步:给 AI 的内容 “化妆”,爆款都需要这手功夫
别以为 AI 写完就万事大吉了,高手都会做 “二次加工”。提示词里可以加一句 “写完后我会自己调整开头和结尾,你重点把中间的干货部分写扎实”。
开头是黄金 3 秒,最好自己写,用最近发生的小事引入,比如 “昨天在超市看到一个妈妈逼着孩子吃青菜,突然想到 XXX”,比 AI 写的更有真实感。
结尾要留钩子,比如 “明天教你们 XXX,记得来看”,引导用户关注。这些 AI 很难写得自然,必须自己动手。
还有个小技巧,让 AI 多给几个版本。提示词里加一句 “同样的内容,用 3 种不同的开头写出来”,然后挑一个最好的,或者把几个版本的优点拼在一起。有个美食号就经常这么干,把 AI 写的几个开头揉合成一个,效果比单一版本好太多。
用 AI 写头条,就像开车。车再好,也得会打方向盘。提示词框架就是你的方向盘,方向对了,才能更快到达目的地。
别再抱怨 AI 写不出爆款了,先看看自己的提示词是不是还停留在 “写一篇文章” 的阶段。把上面这些框架和技巧用起来,下次打开 AI 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