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环节:用户提交检测文件的关键步骤
知网 AI 检测系统的第一步,是用户上传需要检测的文档。这一步看着简单,其实有不少讲究。目前系统支持的文件格式主要有 docx、doc、pdf 这几种,千万注意别传错格式,不然很可能导致检测失败或者结果不准。
上传的时候,文件大小也有限制,一般单篇论文不能超过 30M。如果是篇幅特别长的博士论文,可能需要拆分上传,但拆分后可能会影响整体比对效果,所以尽量还是保持文档的完整性。
网页端上传是最常用的方式,登录知网检测系统后,找到对应的检测入口,点击 “上传文件” 按钮,从本地选择文档就行。有些高校还开通了校内 IP 直连通道,在校学生不用登录账号,直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链接就能上传,方便不少。
上传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订单号,这个编号要记好,后面查结果全靠它。上传完成后别着急关页面,系统会弹出一个确认框,显示论文标题、作者等信息,最好核对一下,免得传错文档闹笑话。
🔍 系统接收与预处理:为检测做足准备
文件传上去后,系统不会马上开始检测,得先做预处理。第一步是格式转换,不管你传的是 word 还是 pdf,系统都会统一转换成纯文本格式。这么做是为了排除排版、字体这些格式因素的干扰,让后续的文本比对更精准。
预处理阶段会自动剔除一些无关内容,像封面、目录、参考文献这些,系统能通过特定的标记识别出来。但这里有个坑,如果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系统可能会把它当成正文检测,导致相似度虚高。所以参考文献的格式一定要严格按照知网的要求来弄。
对于 pdf 文件,系统还会进行 OCR 识别,把图片里的文字提取出来。不过要是 pdf 的扫描件清晰度不够,OCR 识别可能会出错,比如把 “的” 识别成 “得”,这就会影响后续的比对结果。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尽量传 word 文档更靠谱。
预处理大概需要 1-5 分钟,具体时间看文件大小。处理完后,系统会生成一个文本快照,这个快照就是后面用来比对的基础。用户是看不到这个快照的,只能在最终报告里看到处理后的文本片段。
📚 比对数据库:检测系统的 “弹药库”
预处理完成后,就到了最核心的比对环节。知网 AI 检测系统的数据库堪称业内最全面的,包含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十几个核心库,还有近千万篇的会议论文、报纸文章以及外文文献库。
比对的时候,系统不是简单地比文字,而是会把待检测论文的每一句话拆分成语义单元,然后跟数据库里的文献进行一一匹配。比如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这句话,系统会提取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应用” 这几个核心语义,再去数据库里找包含类似语义组合的文献。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发表的文献可能不会马上进入数据库。一般来说,期刊论文需要在见刊后 1-3 个月才会被收录,学位论文则要在答辩通过后半年左右。所以如果你的论文引用了刚发表的文献,检测时可能查不出来,这一点要心里有数。
比对过程中,系统会对已经公开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像百度文库、知乎上的内容,只要被知网收录了,都会纳入比对范围。但一些加密的内部资料或者未公开的研究报告,系统是比对不到的。
🧮 算法检测:智能识别相似片段的核心技术
比对数据库之后,就轮到算法登场了。知网 AI 检测系统用的是自主研发的 “语义指纹比对算法”,跟传统的关键词匹配不同,这种算法能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举个例子,“机器学习能够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 和 “数据分析的效率可通过机器学习得到提升”,这两句话用词和语序都不一样,但语义相同,传统算法可能识别不出来,而知网的算法能准确判断它们是相似表述。
算法会给每一段文字计算相似度分值,从 0 到 100 不等。一般来说,连续 13 个字符相同就会被标记为相似,但这不是绝对的,还要结合语义理解。如果是专业术语、公式定理这些,即使重复也可能不被计入相似度,因为这些内容是学术写作中难免会用到的。
检测过程中,系统还会区分引用和抄袭。如果引用的部分标注了出处,并且格式正确,系统会把这部分相似度归为 “引用率”,不算作 “抄袭率”。但要是引用格式不对,比如漏了作者或者年份,就可能被当成抄袭处理。
整个算法检测的时间跟论文字数有关,3 万字左右的硕士论文大概需要 10-15 分钟,10 万字以上的博士论文可能要半小时甚至更久。检测时系统会实时显示进度,不用一直盯着,忙别的事就行。
📊 生成检测报告:呈现直观的检测结果
算法检测结束后,系统就开始生成检测报告了。这份报告是检测的最终成果,包含的信息很丰富。最显眼的是总文字复制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查重率,这个数值直接反映了论文的原创性程度。
报告里会把相似的片段标出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相似度。红色一般表示相似度在 70% 以上,橙色是 40%-70%,黄色是 10%-40%。点击标红的文字,还能看到对应的相似文献来源,包括文献标题、作者、发表时间等信息。
除了总文字复制比,报告里还有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这两个指标。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是把正确引用的部分排除后计算的相似度,更能体现论文的原创水平。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则是针对作者之前发表过的论文,如果这次的论文跟自己之前的成果重复,这个指标会显示出来。
报告生成后会保存 7 天,超过时间就会自动删除。所以拿到报告后最好及时下载保存,支持 pdf 和 html 两种格式下载。pdf 格式方便打印,html 格式可以在线查看并进行简单的编辑。
👀 用户查看与异议处理:解决检测结果的疑问
用户登录系统后,在 “检测记录” 里就能找到生成的报告。打开报告后,除了看各项指标,还要仔细检查标红的部分,判断是真的抄袭还是误判。
有时候系统会出现误判,比如把正常的专业术语当成相似内容。这时候可以申请异议处理,在系统里提交异议申请,说明具体的段落和理由,附上相关证明材料,比如该术语的权威定义。
异议处理一般需要 3-5 个工作日,工作人员会重新审核有疑问的部分,如果确实是误判,会修正相似度分值,并重新生成报告。但要注意,异议申请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提交材料时一定要准备充分。
如果对检测结果没有异议,就可以根据报告修改论文了。重点修改标红和标橙的部分,比如换种表达方式、增加自己的观点、补充新的论据等。修改后可以再次上传检测,直到相似度降到学校或单位要求的标准以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