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内容的人几乎都离不开 AI,但最头疼的就是原创度。平台检测一严格,那些模板化的 AI 文很容易被打回,甚至判定为 “非原创”。但你知道吗?同样是用 AI 写东西,换个 prompt 指令词,原创度能差出天壤之别。我最近拿不同的 prompt 测了好几次,结果真的吓一跳 —— 好的指令能让 AI 内容原创度直接从 “及格线” 冲到 “优秀档”。
📌 先搞懂:AI 内容的 “原创度” 到底看什么?
很多人觉得原创度就是 “不重复别人的话”,其实不止。现在主流的 AI 原创检测工具,比如朱雀 AI 味检测,看的是这几点:有没有明显的模板化表达(比如开头总用 “随着时代发展”)、逻辑结构是否有独特性、用词是否有个人风格、有没有加入专属信息。这些点,恰恰都能被 prompt 指挥着改。
举个例子,你让 AI 写 “夏日防晒技巧”,如果只说 “写一篇防晒攻略”,它大概率会列 “涂防晒霜、戴帽子、避开正午” 这老三样,结构也死板。但如果换个指令,原创度立刻不一样。这就是 prompt 的魔力 —— 它不是让 AI “写点什么”,而是告诉 AI “怎么写才像人写的”。
🔍 关键:prompt 是怎么决定 AI 内容原创度的?
AI 生成内容的底层逻辑,是根据指令在数据库里找匹配的表达和结构。你给的指令越模糊,它越容易挑 “最保险” 的模板;指令越具体,它越会去组合独特的内容。这就像你让厨师做菜,只说 “炒个青菜”,他可能就按最普通的做法来;但你说 “用蒜末爆香,加少许白胡椒粉,最后淋点香油,别炒太烂”,出来的味道肯定和别人不一样。
具体来说,这几个 prompt 要素最影响原创度:
第一是 “场景绑定”。比如写 “职场沟通”,只说 “写沟通技巧” 太泛,但说 “给刚入职的运营新人写 3 个和领导汇报工作的沟通技巧,要结合运营岗位经常对接跨部门的场景”,AI 就会加入 “运营对接”“跨部门” 这些专属信息,重复率自然低。
第二是 “风格要求”。直接说 “写得口语化” 不够,换成 “像部门老员工带新人一样说话,偶尔加句‘我之前踩过这坑’之类的口头禅”,AI 输出的内容就会有 “人味儿”,原创检测工具更难识别出 AI 痕迹。
第三是 “信息增量”。让 AI “结合最近 3 年的行业数据” 或者 “加入一个你经历过的真实案例”(哪怕是让 AI 模拟),这些带有 “时效性” 和 “个性化” 的内容,数据库里重复的概率极低,原创度自然高。
📊 实测来了:不同 prompt,原创度差多少?
我拿 “新手做自媒体怎么起号” 这个主题做了测试,用同一台 AI 工具,换了 3 种 prompt,最后用朱雀 AI 味检测工具测原创度,结果差距特别明显。
第一种是 “基础 prompt”:“写一篇新手自媒体起号攻略,1000 字左右”。生成的内容里,开头就是 “自媒体行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人加入”,中间列了 “选平台、定领域、写内容” 三个步骤,用词特别规整。检测结果是 —— 原创度 42%,AI 味 89%,直接被标为 “高风险”。
第二种是 “加了场景的 prompt”:“给刚辞职想做自媒体的宝妈写起号攻略,重点说怎么平衡带娃和做内容,要提到‘利用碎片时间剪辑’‘选亲子相关领域但别太窄’这些细节,语气像闺蜜聊天”。生成的内容里,出现了 “我邻居宝妈之前就试过,每天等娃睡了剪 30 分钟视频”“选领域别只写‘育儿’,可以加个‘职场妈妈’标签,受众更准” 这类话。检测结果 —— 原创度 68%,AI 味 45%,达到 “中等安全”。
第三种是 “细节拉满的 prompt”:“以‘3 个月从 0 做到 5000 粉的宝妈’口吻写起号经验,必须包含:第 1 周踩过‘今天写育儿明天写美食’的领域混乱坑、第 2 周用‘娃吃饭时拍素材’的具体时间管理法、第 3 周靠‘评论区问粉丝想看什么’提升互动这 3 个真实感细节,用词别太书面,偶尔加‘哎’‘你猜怎么着’这种口语词”。这次生成的内容,逻辑是按 “踩坑 - 解决 - 优化” 走的,有具体时间线和个人感受,甚至有 “我当时差点想放弃,结果粉丝在评论区说‘想看你带娃做辅食’,才找到方向” 这种句子。检测结果 —— 原创度 85%,AI 味 12%,直接标为 “低风险”,和真人写的几乎没区别。
从 42% 到 85%,就差在 prompt 里的 “场景、口吻、细节”。这说明 AI 不是写不出高原创度内容,是你没告诉它 “怎么写”。
💡 想让 AI 内容原创度飙升?这 3 个 prompt 技巧一定要记牢
结合上面的实测,我总结了几个能立刻用上的技巧,亲测有效。
第一个是 “给 AI 安个‘身份’”。别让它以 “AI” 的身份写,给它一个具体角色。比如写职场文,就让它 “扮演有 5 年经验的部门主管”;写美食文,就让它 “扮演开了 3 年社区小餐馆的老板”。有了身份,AI 会自动带入对应的口吻和视角,减少模板感。就像刚才的宝妈案例,“3 个月涨粉 5000 的宝妈” 这个身份,直接让内容有了 “个人经历” 的独特性。
第二个是 “加‘限制’而非‘要求’”。别只说 “写得原创点”,这太空泛。换成 “不能用‘首先’‘其次’这类词”“必须出现 3 个具体数字(比如‘每天花 40 分钟’)”“结尾要留一个开放式问题(比如‘你最近在起号时遇到什么坑?可以评论区说’)”。这些限制会逼着 AI 跳出固定逻辑,生成更独特的表达。
第三个是 “喂‘独家信息’给 AI”。你可以在 prompt 里加入只有你知道的信息(哪怕是编的,但要合理)。比如写产品测评,加上 “我上周在 XX 线下店试了这款产品,店员说它的核心优势是 XX”;写旅行攻略,加上 “我住的民宿老板推荐了一个本地人常去的菜市场,就在 XX 街”。这些 “专属信息” 不会在其他 AI 内容里出现,原创度自然高。
最后想说,现在 AI 写作早就不是 “输入主题等输出” 的阶段了。能不能写出高原创度的内容,关键在你会不会 “指挥” AI。就像同样的食材,好厨子能做出独家味道,靠的不是食材本身,是火候和调味的技巧。prompt 就是你的 “火候”,用对了,AI 内容不仅能过原创检测,甚至能比一些真人写的还受欢迎。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