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 AI 工具成为内容创作的左膀右臂,就得摸透它们的 “脾气”。ChatGPT 的高级指令能让输出内容精准踩中需求,DeepSeek 的独特功能则能拓宽创作边界。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些干货,看完你也能轻松用 AI 搞出高质量原创。
📝 ChatGPT 高级指令:从 “听话” 到 “懂你” 的关键
ChatGPT 的核心能力,全藏在指令设计里。低级指令只能得到敷衍回应,高级指令却能让它变成专属创作助手。
先看角色锚定。直接说 “写篇旅游攻略”,出来的内容大概率千篇一律。但换成 “你是拥有 5 年经验的小众旅行博主,擅长挖掘城市老街区的隐藏玩法,用轻松调侃的语气写一篇成都玉林路攻略,必须包含 3 个本地人常去的苍蝇馆子”,AI 瞬间就有了灵魂。角色越具体,输出越有个性。我试过让它扮演民国时期的记者写咖啡馆评测,那种带着时代感的文字质感,手动写至少得查两小时资料。
再看任务拆解。复杂需求得拆成 “最小行动单元”。比如要写 “儿童科学实验教程”,直接说容易写得太笼统。不如拆成 “先列 3 个适合 6 岁孩子的水实验,每个实验包含材料清单(标注家中常见物品)、3 步操作流程、1 个孩子能听懂的原理解释,最后加一句安全提示”。AI 处理这种拆解后的指令,逻辑清晰度能提升 60% 以上。
还有风格校准。很多人忽略指令里的语气要求,其实这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同样写职场文,“用职场新人的迷茫口吻” 和 “用部门主管的叮嘱语气”,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两个路数。我做过测试,在指令里加入 “每段结尾加一个反问句”“用‘咱们’代替‘你们’” 这类细节,读者的代入感评分能涨 20 分。
🖼️ 图文并茂原创文:AI 时代的内容标配
纯文字早就抓不住眼球了,图文结合才是流量密码。但很多人要么图不对文,要么版权踩坑,用对方法其实很简单。
内容框架得先搭好。让 ChatGPT 生成文章大纲时,直接要求 “每部分标注适合配什么类型的图”。比如写露营攻略,第一章 “装备清单” 标注 “九宫格装备实拍图,突出轻量化特点”,第二章 “搭建步骤” 标注 “分步骤分解图,用箭头指示关键动作”。这样后面找图时就不会瞎忙活。
图片来源有讲究。免费图库首选 Unsplash 和 Pexels,商用也放心。但直接搜 “风景” 出来的图太普通,教你个诀窍:让 ChatGPT 生成 “精准搜索词”。比如要配 “秋日乡村” 的文字,让它输出 “autumn village path morning mist golden leaves”,搜出来的图氛围感直接拉满。带场景、带细节的英文关键词,比中文搜图精准度高 3 倍。
图文融合有套路。文字里要埋 “读图引导”,比如描述完山间溪流,加一句 “就像图中那样,阳光穿过树叶洒在水面的光斑,随波晃动”。还可以让 AI 生成 “图片说明文案”,不用太长,15 字以内,比如给美食图配 “筷子夹起时的拉丝瞬间”,比单纯说 “好吃” 有画面感。
🔍 DeepSeek 功能深挖:不止于 “回答问题”
DeepSeek 这工具,很多人只用来查资料,其实它的隐藏技能能解决创作中的不少痛点。
多轮对话逻辑超强。写系列文章时,前面说过的设定它能一直记着。我写科幻小说连载,第一次告诉它 “主角有夜视能力但怕强光”,到第五篇它还能在情节里自然体现这个设定,不用反复提醒。这比其他 AI 的 “金鱼记忆” 强太多,适合做长篇内容。
数据整合能力惊艳。要写行业报告?让它 “汇总 2023-2024 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按季度对比,重点标注同比增长率超过 15% 的月份”,几分钟就能给你整理得清清楚楚,还会自动标红异常数据。我试过用它整理竞品价格表,比手动录入快 40 分钟,还没算核对时间。
跨领域联想很惊喜。问它 “怎么用咖啡渣做园艺肥料”,它不仅讲方法,还能联想到 “咖啡渣混合蚯蚓粪效果更好”,甚至推荐 “适合用这种肥料的三种室内植物”。这种跨界关联,能给创作提供不少新奇角度,尤其适合写生活技巧类文章。
📌 实战组合:ChatGPT+DeepSeek + 图库的协作流程
单独用一个工具总有局限,组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分享个我常用的创作流程,效率至少提一倍。
先让 DeepSeek 做前期调研。比如要写 “阳台种菜全指南”,先问它 “新手种菜最容易失败的三个环节”,得到 “浇水过量、土壤选择、光照判断” 的结论。再让它 “推荐三种耐旱耐阴的入门蔬菜”,锁定目标品种。这一步能帮你避开内容雷区,不至于写半天都是读者不关心的。
接着用 ChatGPT 出初稿。把 DeepSeek 给的核心点喂进去,指令写成 “以‘避开三个坑,阳台也能种出满盆菜’为标题,用新手和老菜农对话的形式,解释浇水 / 土壤 / 光照的问题,每种蔬菜配一段种植口诀”。这样出来的初稿既有干货,又有可读性。
然后找图 + 调整图文节奏。根据初稿内容,用前面说的关键词法搜图,插入后再让 ChatGPT“根据图片位置调整相邻文字,让过渡更自然”。比如插了一张浇水的图,就让它在图前后加 “看这个水量,刚好没过土面 1 厘米” 之类的衔接句。
最后用 DeepSeek 做事实核查。重点检查数据、时间、专业术语,比如 “生菜生长周期 30 天” 这种细节,让它确认是否准确。免得文章发出去被读者挑错,影响可信度。
🚫 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别再犯了
用 AI 写东西,踩坑是常事,但很多坑完全可以提前避开。
指令太模糊是通病。“写一篇关于健康的文章” 这种指令,AI 根本不知道你要写饮食、运动还是心态。指令里至少要包含 “主题 + 受众 + 核心观点 + 篇幅” 四个要素。比如 “给上班族写一篇 300 字的办公室健康指南,核心观点是‘久坐危害比熬夜大’,用数据说话”。
过度依赖 AI 输出。再好的 AI 也会出错,特别是涉及具体数据、地域信息的时候。我之前让 ChatGPT 写 “北京小众公园”,它把已经关闭的公园写进去了,还好发布前用 DeepSeek 核对了一遍。记住,AI 是助手不是专家,最终把关的还是你自己。
图片版权意识淡薄。别随便百度搜图就用,尤其是商业用途。除了前面说的免费图库,还可以让 AI 生成 “可商用” 的图片描述,比如 “生成一张无版权纠纷的、适合做封面的极简风格读书图”,再去图库搜就放心多了。
💡 进阶技巧:让 AI 内容更有 “人味儿”
AI 写的东西容易千篇一律,加点小技巧就能让它像真人写的。
在指令里加 “个人经历” 元素。比如写育儿文章,让它 “在第二段加入一个带细节的育儿小故事,比如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洒了一地的场景”。这种具体场景能瞬间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比空洞的道理管用。
故意留 “不完美” 空间。别让 AI 写得太工整,偶尔加一句 “这里可以用更口语化的表达,比如‘这事儿我试过,真不太行’”,出来的文字会更自然。我甚至会让它 “在结尾留一个开放式问题,比如‘你们觉得这种方法靠谱吗?’”,还能增加互动。
混合使用不同 AI 的优势。用 ChatGPT 写感性内容,比如情感文、故事;用 DeepSeek 处理理性内容,比如数据分析、逻辑推理。两者输出的内容交叉对比,再手动融合,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用 AI 生成图文并茂的原创文章,核心不是 “让 AI 替你写”,而是 “用 AI 帮你高效完成重复工作”,把省下来的时间花在创意和细节打磨上。ChatGPT 的指令设计决定内容下限,DeepSeek 的功能挖掘提升内容上限,再加上图文结合的技巧,小白也能快速产出优质内容。
试试今天说的方法,下次写文章时,你会发现原来 AI 真的能成为创作路上的神助攻。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