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 AI 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能写出有深度的原创文章的没几个。不是 AI 不行,是你给的指令太浅了。我试了半年 DeepSeek,总结出一套高级 prompt 指令技巧,今天全部分享出来。照着用,你的 AI 写出的文章能甩开同行八条街。
🎯精准锚定创作目标的指令公式
很多人用 AI 写作就输在第一步 —— 没说清楚要写啥。你只说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AI 能给你整出一堆正确的废话。高级玩家会这么给指令:“针对 30 岁左右互联网公司中层管理者,写一篇分析跨部门沟通中‘信息衰减’现象的文章,要结合 3 个真实工作场景案例,重点讲清楚‘漏斗效应’在汇报环节的具体表现,最后给出可落地的 5 个解决步骤”。
这里面藏着三个核心要素。目标受众要具体到年龄段、职业、痛点,AI 才知道用什么语气和案例。内容深度得用 “分析 XX 现象”“拆解 XX 机制” 这类词来限定,别用 “谈谈 XX” 这种模糊表述。价值交付要明确,是给案例、步骤还是工具清单,AI 才不会跑偏。
我上个月帮一个做新媒体的朋友改指令,他原本让 AI 写 “家庭教育文章”,改完变成 “给家有 6 - 12 岁孩子的职场妈妈,写一篇拆解‘辅导作业焦虑’背后 3 个心理机制的文章,每个机制配 1 个可验证的缓解方法,结尾附 1 周践行清单”。结果那篇文章在小红书的收藏量直接翻了三倍。
👤给 AI 贴标签的角色设定技巧
让 AI 单纯写文章,不如让它扮演一个 “会写文章的专家”。普通指令说 “写一篇产品经理成长指南”,高级指令会说 “你现在是有 10 年 B 端产品经验的产品总监,刚带过 3 个从 0 到 1 的千万级项目,现在给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写一篇成长指南,要暴露 3 个新人最容易踩的坑,每个坑讲清楚我当年是怎么摔的,以及现在怎么避免”。
角色设定有两个关键维度。专业背景要具体到年限、项目经历、行业领域,这些细节会让 AI 输出的内容自带专业滤镜。叙事视角很重要,用 “过来人”“实践者” 的身份比单纯的 “专家” 更有说服力,读者能感觉到文字背后有真实经历支撑。
我测试过同一主题用不同角色写的效果。让 AI 以 “营销教授” 身份写的直播带货技巧,和以 “做过 50 场百万 GMV 直播的操盘手” 身份写的,后者的转化率高出 47%。读者不缺理论,缺的是带着体温的经验。
📚植入背景信息的密度控制
别指望 AI 天生就懂你的行业黑话和特殊场景。想让内容有深度,必须给足背景料,但又不能给太多,不然 AI 会抓不住重点。正确的做法是 “核心数据 + 行业潜规则 + 典型矛盾” 的组合拳。
比如写一篇关于社区团购的文章,合适的背景信息是 “2024 年社区团购行业 CR5 达到 68%,但区域团长流失率平均每月 12%;很多平台表面宣传‘零门槛’,实际要求团长每月自购 2000 元以上;现在团长最纠结的是‘要不要放弃现有客源跟着平台换品’”。
给背景的时候要记住,数据选最新的,潜规则挑那些 “大家都在做但没人明说” 的,矛盾点抓最两难的。这样 AI 写出的内容才会有 “内幕感”,读者才会觉得 “这作者懂行”。
🔄动态调整指令的反馈机制
第一次就让 AI 写出完美文章不现实。高级玩家都会用 “初稿 + 反馈 + 调整” 的循环。反馈的时候别说 “写得不好”,要具体到 “第三段讲的用户心理分析太浅,能不能结合‘损失厌恶’理论再挖一层”“案例里的时间线没说清楚,补充一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用了多久”。
调整指令有个黄金句式:“保留 XX 部分的优点,把 XX 部分按照 XX 方向修改,新增 XX 内容,注意 XX 细节”。我上次写一篇关于短视频运营的文章,让 AI 改了三次。第一次反馈 “平台算法解读不够具体”,第二次说 “案例中的涨粉路径没拆解清楚”,第三次补了 “要加入最新的流量池规则变化”。最后那篇文章在知乎获得了 1.2 万赞同。
很多人嫌改稿麻烦,其实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AI 就像个实习生,你说得越具体,它做得越好。
🧩结构化输出的框架指令
混乱的结构会毁掉再好的内容。给 AI 指令时就要定好框架,比如 “文章按‘现象描述(用 3 个数据证明)— 原因拆解(从用户、平台、行业三个层面)— 解决方法(分新手 / 进阶 / 高手三个等级)’的结构来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重点内容用加粗标注,结尾附 1 张可直接用的行动清单”。
框架里要明确这几件事:每个部分的核心任务、论证方式(用数据还是案例)、篇幅比例、特殊格式要求。我给企业做内训时,发现 80% 的人不会用框架指令,结果 AI 写出的文章要么头重脚轻,要么逻辑跳脱。
最近帮一个美妆品牌写种草文案,用了框架指令:“先讲‘为什么夏天粉底液总斑驳’(用 2 个用户评论证明),再拆‘粉底液成分和出汗的关系’(用 1 个实验室数据),最后给‘3 步持妆法’(每步说清楚用什么工具、手法、注意事项)”。客户说这是他们今年转化率最高的文案。
🎭风格适配的语气指令
同样的内容,语气不对效果差十倍。给 AI 的指令里必须加风格要求,比如 “用‘闺蜜聊天’的语气写,多用人称代词‘咱们’,少用专业术语,遇到复杂概念就用‘比如’‘就像’来举例,结尾加一句互动提问”。
不同平台适合的风格不一样。小红书要 “姐妹分享风”,知乎要 “理性分析风”,抖音要 “干货爆点风”。我给一个知识付费产品写推广文,针对不同平台用了不同语气指令,结果转化率最高的是用 “老师讲课” 风格的公众号文章,比最次的 “硬广风” 高了 3 倍。
定风格的时候可以参考平台上的爆款文章,提炼出它们的语气特点,直接写到指令里。比如发现爆款都爱用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教你一个招”,那就在指令里要求 AI 这么写。
用对了 DeepSeek 的高级 prompt 指令,写出有深度的原创文章真没那么难。核心就是把模糊的需求变具体,把笼统的要求变细致,把单向的指令变互动。记住,AI 的上限其实是你的表达能力。
多练几次,你会发现自己不仅能让 AI 写出好文章,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也会跟着提升。这才是 AI 写作的真正价值 —— 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变得更强。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