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 DeepSeek AI 也有段时间了,发现很多人用不好这工具,核心问题就出在提示词上。明明想让 AI 写篇产品推广文案,结果出来的东西干巴巴像说明书;想让分析个行业趋势,得到的全是正确的废话。今天就掏心窝子分享点干货,教你怎么写提示词,让 DeepSeek AI 的输出精准到像你肚子里的蛔虫。
🎯 提示词的核心要素:缺一个都可能跑偏
写提示词就像给别人派活儿,得说清楚三件事: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这三点缺了任何一点,DeepSeek AI 就容易给你 “自由发挥”。
明确任务目标是第一步。有人写提示词就说 “写篇关于咖啡的文章”,这等于没说。咖啡有无数个角度 —— 种植技术、冲泡方法、品牌故事、市场分析……AI 怎么知道你要哪一个?不如改成 “写一篇针对上班族的速溶咖啡选购指南,重点对比 3 种主流品牌的口感和提神效果”。你看,目标一具体,AI 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
设定输出边界也很关键。很多人觉得 “给 AI 足够的发挥空间” 是好事,其实大错特错。比如让 AI 写文案,不说清楚字数限制,它可能给你写 50 字,也可能写 5000 字。不说清楚风格,它可能写得文艺腔十足,而你其实需要的是接地气的带货话术。我试过一次,让 AI 写宠物粮的推广文案,没说风格,结果出来的东西像散文,后来加了 “用活泼口语化的风格,带点网络热词,适合短视频脚本”,出来的效果就对味多了。
补充背景信息能让 AI 更 “懂你”。比如让 AI 分析一款新产品的市场前景,你得告诉它这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价格区间在哪、竞争对手有哪些。这些信息越详细,AI 给出的分析就越有针对性。上次帮朋友分析一款高端婴儿辅食,我在提示词里写了 “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月收入 3 万以上的宝妈,主打有机无添加,竞品主要是进口品牌 A 和国产高端品牌 B”,AI 直接给出了差异化竞争的点,比我自己琢磨的还到位。
📝 提示词的结构设计:照着套就能用
好的提示词是有固定结构的,我把它总结成 “三段式”,新手照着写,效果能提升 80%。
开头直接说需求。别拐弯抹角,上来就告诉 AI 你要什么。比如 “需要一份小红书风格的护肤品种草笔记”“帮我写一封催款邮件,语气要委婉但有力度”。这种直接的表述能让 AI 快速进入状态,减少理解成本。
中间列具体要求。这部分是重点,要把你能想到的细节都写进去。比如写种草笔记,要说明产品的核心卖点、目标人群的痛点、想要突出的使用场景。我写过一个关于熬夜面霜的提示词,中间部分是 “突出‘熬夜后不暗沉’的卖点,针对 25 - 30 岁经常加班的女性,场景包括熬夜后第二天上班、熬夜后约会,要加入‘质地像冰淇淋’‘吸收快不黏枕头’这样的细节描述”。AI 出来的内容,连我想要的那种 “小姐妹分享” 的感觉都有了。
结尾说清楚输出形式。是要列表还是段落?是要分点还是连贯成文?有没有字数要求?这些都得说清楚。我之前让 AI 做行业报告,结尾写了 “输出形式为 PPT 大纲,分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三个部分,每个部分至少 5 个要点,总字数控制在 800 字以内”,出来的东西直接就能用,省了我大把整理的时间。
🔍 不同场景的提示词技巧:针对性才是王道
不同的使用场景,提示词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我整理了几个高频场景的技巧,照着用准没错。
写文案类提示词,要抓住 “情绪” 和 “行动指令”。不管是带货文案还是品牌宣传,都得让读者有感觉,并且知道该做什么。比如写零食带货文案,提示词可以是 “写一段抖音直播带货的零食文案,突出‘追剧必备’‘口感酥脆’,让观众有想买的冲动,最后加上‘点击左下角小黄车,前 100 单买二送一’的行动指令”。这样写出来的文案,自带带货属性。
做分析类提示词,关键是 “数据” 和 “维度”。别让 AI 空泛地谈看法,要让它基于你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分析一款 APP 的用户流失原因,提示词可以是 “根据以下数据:30 天内流失用户中,25 - 30 岁占比 60%,主要流失节点在注册后第 3 天,分析可能的流失原因,从产品功能、用户引导、内容推送三个维度展开”。有了数据和维度,AI 的分析才不会飘在天上。
写教程类提示词,要强调 “步骤” 和 “易懂性”。教程的目的是让人学会,所以提示词里要明确步骤,并且要求语言简单。比如写 “如何用 Excel 做数据透视表” 的教程,提示词可以是 “写一篇适合新手的 Excel 数据透视表教程,分步骤说明操作方法,每一步配一句通俗易懂的解释,避免专业术语,就像教一个完全不会 Excel 的人一样”。这样出来的教程,小白也能看明白。
❌ 避开这些坑:90% 的人都在犯
就算知道了核心要素和结构,还是有人写不好提示词,因为踩了一些不该踩的坑。
最常见的是提示词太模糊。“写篇好文章”“给个好建议”,这种词 AI 根本没法理解。什么是 “好”?是逻辑清晰还是文采好?是保守建议还是激进建议?一定要把 “好” 的标准说清楚。
不要一次性提太多需求。有人恨不得让 AI 一次完成 N 件事,又是写文案又是做设计还要分析数据,结果就是 AI 哪个都做不好。不如一件一件来,先让它把文案写好,再让它基于文案做个简单的排版建议,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忘记设定 “禁止项”。有时候你不告诉 AI 不能写什么,它就会写出一些你不想要的内容。比如写一篇关于某产品的正面测评,你得加上 “禁止提到该产品的 XX 缺点(如果有的话),专注于优点”,不然 AI 可能会为了 “客观” 而提到你不想让读者知道的点。
🚀 进阶技巧:让 AI 输出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当你熟练掌握了基础方法,就可以试试这些进阶技巧,让 DeepSeek AI 的输出更上一层楼。
多轮对话优化。第一次输出不满意没关系,接着跟 AI 说哪里不好,让它修改。比如 “刚才写的文案太严肃了,能不能改得活泼一点,加几个网络热词”“分析里的数据支撑不够,能不能补充一些行业报告里的具体数据”。多来几轮,AI 会越来越懂你的心思。
用 “示例” 引导。有时候光说要求,AI 还是 get 不到点,这时候给个示例就很管用。比如你想让 AI 写一种独特风格的文案,就可以在提示词里加一句 “参考这种风格:‘夏天的快乐,是冰西瓜给的;冬天的温暖,是这杯热奶茶给的’”。AI 会模仿示例的风格进行创作,往往能给你惊喜。
反向提问法。如果直接让 AI 写内容没思路,可以先让它提问。比如 “我想写一篇关于职场新人如何快速适应工作的文章,你觉得需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先列出 10 个问题,我来回答,然后你再根据我的回答写文章”。通过回答 AI 的问题,你自己的思路也会更清晰,AI 写出来的内容也会更符合你的预期。
其实写 DeepSeek AI 的提示词没那么难,关键是把自己当成 “指挥家”,清晰地告诉 AI 该怎么 “演奏”。多练几次,你会发现 AI 就像你的得力助手,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记住,好的提示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改出来的,别怕麻烦,多调整几次,效果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