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级公式的基础构成:别被表面复杂吓到
很多人一听到 “高级公式” 就打怵,觉得肯定满是代码和专业术语。其实 Midjourney 的高级公式更像一种 “精准描述的逻辑”,拆开来一点都不难。
主体描述是根基,得像给朋友讲故事那样具体。别说 “画只猫”,要说 “一只戴着飞行员眼镜的橘猫,爪子搭在复古打字机上,尾巴卷着咖啡杯”。细节越多,AI 抓得越准。这里的关键词要具体到材质、动作、状态,比如 “毛绒质感的尾巴”“微微眯眼的表情”,这些碎词能让主体立起来。
风格指令是给画面定调的魔法棒。你说 “印象派”,它就给你铺色块;你说 “赛博朋克”,霓虹灯和机械臂就来了。但别只堆风格名词,试试 “宫崎骏动画风格,背景是漂浮的天空之城”,这样既有大方向又有具体参照。有时候混搭更出彩,“浮世绘风格的宇航员,背景是银河”,两种毫不相干的元素碰撞,往往有惊喜。
参数调整是隐藏的控制器。--ar 16:9 能把画面拉成宽屏电影感,--q 2 能让细节更丰富但渲染慢点,--v 5.2 指定用最新模型。这些参数不用死记,用多了就知道,想让画面更 “精致” 就调 q 值,想快速看效果就用默认参数。新手可以从 --s 750 开始试,这个风格强度值比较适中,不会太夸张也不会没特点。
🎯 精准控制画面元素:让 AI 听你的指挥
总有人说 “AI 画的跟我想的不一样”,那是因为你没掌握 “指令锚定” 技巧。想让画面元素按你的想法来,得学会给 AI “划重点”。
用权重符号::给关键词分级特别管用。比如 “红色::2 裙子::1”,AI 就知道红色比裙子本身更重要,会着重突出红色调。如果想让某个元素弱化,就用 0.5 这样的小数,“背景的树::0.3”,它就会变得模糊朦胧。这个技巧在处理复杂场景时尤其有用,比如 “拥挤的集市::1 穿蓝衣服的小女孩::3”,AI 能立刻抓住视觉中心。
指定位置的指令能避免元素 “乱跑”。在描述里加 “左侧”“右上角”“前景”“背景” 这些词,比空想好太多。“前景是盛开的向日葵,背景左侧有个木质风车”,AI 会乖乖按这个布局来。要是想让元素互动,就说 “男孩坐在长椅上,狗趴在他的脚边,头靠在他的膝盖上”,动作关联性描述能让画面更自然。
排除不需要的元素用 --no 指令。画 “宁静的湖面” 时,加 “--no 鸭子”,就能避免 AI 乱加无关的水鸟。这个功能适合 “做减法”,比如 “温馨的卧室 --no 杂乱”,能让画面保持整洁。但别滥用,排除太多会让 AI 无所适从,重点排除 1-2 个就行。
🌈 营造独特氛围:从 “有画面” 到 “有感觉”
画面好看不如有氛围,高级玩家都懂 “用细节堆情绪”。光影是氛围的开关,同样的场景,换种光就换种心情。
“清晨的逆光” 会给物体镶上金边,影子拉得长长的,适合温馨或神秘的场景;“暴雨前的冷光” 带着青灰色调,压抑感一下就出来了。试试加 “透过树叶的斑驳阳光”“昏暗路灯下的雾气”,这些具体的光影描述,比单纯说 “明亮”“黑暗” 更有画面感。
色彩搭配是情绪的密码。暖色调里加一点冷色点缀,“金黄色的麦田,远处有一抹蓝色的湖泊”,对比会很舒服;冷色调场景里加 “一盏橘色的路灯”,能瞬间打破沉闷。别只说颜色,说 “像老照片褪色的色调”“莫奈睡莲的配色”,AI 能 get 到更精准的色彩氛围。
质感描述能让画面 “摸得着”。“粗糙的岩石表面,沾着露水”“丝绸裙子的褶皱里藏着细碎的亮片”,这些触感词汇会激活 AI 对细节的刻画。甚至可以加入声音联想,“安静的图书馆,木质书架散发着旧书的味道”,虽然是视觉创作,但多感官描述能让氛围更立体。
🎭 风格融合:跳出单一风格的局限
玩 Midjourney 别被一种风格捆住,风格融合才是出原创精品的关键。但这不是乱搭,得有 “主副之分” 和 “连接点”。
主风格定基调,副风格加特色。比如主风格是 “文艺复兴油画”,副风格加 “蒸汽朋克机械”,可以描述成 “文艺复兴风格的肖像画,人物穿着蒸汽朋克的机械盔甲,背景是古典建筑但窗户是齿轮结构”。主副风格的比例大概 7:3,太平均会显得混乱。
找两个风格的 “共通点” 做连接。“水墨山水” 和 “科幻” 怎么融?用水墨的晕染感画星球,“水墨画风格的外星山脉,山峰间漂浮着透明的飞船,云雾像墨汁在水中扩散”。这里的 “晕染”“扩散” 就是共通点,让两种风格自然过渡。
试试 “时代错位” 的混搭。“唐代仕女穿着未来科技感的服装,站在长安城的街道上,空中有飞行器”,古代背景和现代元素碰撞,很容易出记忆点。这种混搭要注意保留时代的核心特征,仕女的发髻、长安的建筑轮廓不能丢,不然就成了四不像。
🔄 参数优化与迭代调整:让作品再上一个台阶
生成的图总有小瑕疵?别着急重画,用迭代技巧能省不少事。先看整体感觉,再抠细节,一步一步调。
第一次生成用低精度快速试错。--q 0.5 --s 500,这样出图快,能快速判断主体和风格对不对。如果方向错了,改描述再试;如果大致满意,就用 Vary (Region) 功能圈出要改的地方。比如 “人物的衣服颜色不对”,圈住衣服,输入 “深红色天鹅绒材质”,AI 会只改这部分。
放大细节用 Zoom Out 和 Pan 功能。想给画面加更多背景元素,用 Zoom Out 2x,然后补充描述 “远处增加连绵的雪山”;想移动视角看侧面,用 Pan Left,再描述 “左侧有一条蜿蜒的小路”。这些功能能让画面像摄像机一样移动,扩展创作空间。
用图片参考做精准迭代。把喜欢的图片拖进对话框,获取图片链接,加在公式里 “[图片链接] 风格参考这张图的色彩,画一只在海边的狐狸”,AI 会借鉴图片的色调、构图甚至笔触。这招适合想模仿某个作品的感觉,但又不想完全复制的情况。
🚀 实战案例:从想法到成品的全过程
拿 “一个在云朵上看书的魔法师” 这个想法举例,看看怎么一步步变成满意的作品。
先搭基础公式:“白发魔法师坐在棉花般的云朵上,手里捧着发光的魔法书,周围飘着星星和羽毛,长袍上有月亮刺绣 --ar 2:3 --s 750 --v 5.2”。第一次生成,可能星星太多抢了主体,魔法师的表情也不够专注。
调整关键词,突出重点:“白发魔法师坐在棉花般的云朵上,专注地看着手里发光的魔法书,周围零星飘着星星和羽毛,长袍上有月亮刺绣 --ar 2:3 --s 750 --v 5.2”。加了 “专注地”“零星”,画面清爽多了,但背景有点空。
再补细节,加氛围:“白发魔法师坐在棉花般的云朵上,专注地看着手里发光的魔法书,周围零星飘着星星和羽毛,长袍上有月亮刺绣,背景是渐变的紫色夜空,脚下有淡淡的光晕 --ar 2:3 --s 1000 --v 5.2”。这次光影和背景都到位了,魔法师的表情也符合预期,基本完成。
其实原创没那么难,就是把脑子里的碎片想法,用 Midjourney 能懂的语言拼起来。多试几次,你会发现 AI 越来越像你的专属画笔,想象力到哪,画面就到哪。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