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 ChatGPT 和 DeepSeek 是自媒体人的「双引擎」?
做自媒体的都知道,最头疼的不是没平台,是没内容。每天挖空心思找选题、写稿子,熬到凌晨是常态,结果发出去阅读量还不过百。但最近半年,身边好几个朋友突然像开了挂 —— 日更 3 篇还能准时下班,文章动不动就 10 万 +。扒了半天才发现,他们手里都攥着两个「秘密武器」:ChatGPT 和 DeepSeek。
这俩工具火了这么久,真不是吹的。ChatGPT 胜在语言流畅度和创意发散,写出来的句子像真人唠嗑,不会有那种硬邦邦的机器感。DeepSeek 则强在专业领域深挖和逻辑严谨性,尤其是写科技、财经类内容,数据引用和逻辑链条能甩普通 AI 十条街。更关键的是,它们能完美配合 —— 一个负责搭框架、出点子,一个负责填细节、保准确,效率直接翻三倍。
但别以为把标题扔给 AI 就完事了。上个月帮一个美妆号主看后台,她用 ChatGPT 写了 20 篇推文,平均阅读量比以前还低。后来发现,她就只会用「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这种指令,出来的内容跟网上抄的没区别。AI 是工具,不是神,能不能用好,全看你会不会「喂料」。
🔍 爆款选题怎么挖?用这两个工具组合拳,比追热点快 10 倍
选题是文章的命根子。以前得刷遍微博、知乎、小红书,蹲半天热搜榜,还不一定能抓到个好角度。现在用 ChatGPT+DeepSeek,5 分钟就能出 20 个可写选题,还自带数据支撑。
先打开 ChatGPT,给它个「身份定位」。比如你是母婴号,就直接说:「假设你是有 5 年经验的母婴博主,现在需要 10 个适合小红书的爆款选题,要求结合 2024 年新手妈妈最关心的育儿焦虑,标题要带点争议性」。它给的选题往往偏感性,比如「生完孩子第 30 天,我拉黑了所有劝我母乳喂养的人」,这种标题自带讨论点,很容易起量。
拿到这些选题后,别急着写,扔给 DeepSeek 做「可行性检测」。输入:「分析这些选题在抖音的传播潜力,包括近 30 天同类内容的平均播放量、用户评论关键词、适合的发布时间」。它会直接给你数据报表,比如某选题近一个月有 1200 条相关内容,平均播放量 8 万,但评论里「婆媳矛盾」这个点被反复提到,那你就可以往这个方向深化。
我自己试过更狠的 —— 让两个 AI「吵架」。比如想写一篇关于「副业能不能替代主业」的文章,先让 ChatGPT 站「能替代」的角度列 3 个论点,再让 DeepSeek 反驳,最后我从中挑出最有张力的冲突点。这样出来的文章,读者一看就有代入感,忍不住想站队评论。
✍️ 内容创作提速 300%:从框架到细节,AI 帮你搞定 80% 的活儿
写文章最费时间的不是打字,是反复改结构、调逻辑。现在我写一篇 2000 字的稿子,从构思到成稿不超过 1 小时,全靠 AI 搭骨架。
先用 ChatGPT 出初稿框架。比如写一篇「夏天减肥避坑指南」,直接说:「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用一个 30 岁女性夏天减肥反弹的故事引入,中间分 3 个误区,每个误区带 2 个真实案例,结尾给 3 个可操作的建议」。它给的框架会很灵活,甚至会加一句「要不要在第二个误区里加入产后妈妈的特殊情况?」这种细节提醒。
框架定了就换 DeepSeek 填肉。比如第一个误区「只吃水果减肥」,让它补充:「列举 3 种常见水果的热量陷阱,附上每 100 克热量数据,再讲一个因长期只吃荔枝住院的案例」。它给的内容会特别扎实,连荔枝的果糖含量、空腹食用的危害都写得清清楚楚,根本不用自己查资料。
但有个坑得注意 ——AI 写的案例容易假大空。上周看到一篇理财文,说「95 后女生用这个方法 3 个月存了 10 万」,点进去一看,收入来源、存钱方法全是套话。后来问作者,果然是直接用了 ChatGPT 生成的案例。解决办法很简单:让 AI 把案例拆成「时间 + 具体动作 + 数据变化」,比如「2024 年 3 月,小王每天下班后在小区摆摊卖手工饰品,初始投入 500 元,第一个月净利润 800 元,第三个月通过老客户转介绍,月利润稳定在 3000 元」,这样一看就真实多了。
💡 怎么让 AI 写的内容有「人味儿」?这 3 个技巧能骗过 90% 的读者
最怕别人说「你这文章一看就是 AI 写的」。其实只要加几个「人为操作」,AI 生成的内容就能带上你的个人风格。
第一个技巧是植入「个人经历」。比如用 ChatGPT 写完一篇关于「租房踩坑」的文章后,手动加一段自己的故事:「去年我在上海租过一个老破小,房东说家具都是新的,结果住进去发现空调晚上会发出拖拉机一样的噪音,后来跟中介吵了 3 天,才退了一半押金」。这种带细节的亲身经历,AI 再厉害也模仿不来,读者一看就觉得「这作者跟我一样,不是在说教」。
第二个是故意留「小瑕疵」。AI 写的句子太完美了,反而不像真人。你可以在段落里加一两个口语化的词,比如在讲完一个复杂概念后加句「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儿」,或者在数据后面补一句「可能我算得不太准,但大概是这个数」。这种不刻意的「不完美」,反而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第三个更绝 ——让 AI 模仿你的语气。把你过去写的 3 篇爆款文章扔给 ChatGPT,说:「分析这些文章的语言风格,包括常用词汇、句子长度、是否喜欢用比喻,然后用同样的风格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亲测有效,上次用这个方法写的美食文,有老读者评论说「感觉你今天心情特别好,文字都在冒泡泡」,其实那篇 80% 是 AI 写的。
📊 数据说话:用 DeepSeek 做「爆款预检」,避开 90% 的无效发布
辛辛苦苦写篇文,发出去没人看才是最惨的。现在我发稿前必做一件事:用 DeepSeek 做「爆款概率检测」。
具体操作很简单,把文章全文输进去,再加一句指令:「从标题吸引力、段落节奏、关键词密度、用户痛点匹配度四个维度打分(10 分制),并指出具体改进点」。它会给你一份详细报告,比如「标题得分 6 分,缺少数字和紧迫感,建议改为『3 个方法,让你一周瘦 5 斤不反弹』」;「第 4 段过长,建议拆成 2 段,在第 2 段加入『你是不是也有这种经历?』这样的互动句」。
更厉害的是,它能帮你预测「最佳发布时间」。输入文章主题和目标平台,它会结合近 30 天同类爆款的发布时间规律,给出建议,比如「职场类文章在知乎的最佳发布时间是周二晚 8 点 - 10 点,此时用户活跃度比平均水平高 40%」。上个月按它的建议调整发布时间后,我的头条号文章平均打开率提升了 27%。
但别迷信数据。有次 DeepSeek 给一篇情感文打分 9 分,说「一定会爆」,结果发出去阅读量惨淡。后来分析发现,那篇文讲的是「异地恋如何维持」,刚好发布当天娱乐圈爆出明星出轨新闻,大家都在吃瓜,没人关心情感干货。所以 AI 预测只是参考,还要结合实时热点灵活调整。
🚫 这些坑千万别踩!用 AI 写文最容易犯的 5 个错误
不是用了 AI 就万事大吉,这几个坑踩过一次就够你疼半天。
最常见的是版权问题。AI 生成的内容可能包含未授权的引用或图片建议,上次有个朋友用 ChatGPT 写历史文,直接用了里面推荐的「某网站的独家史料」,结果被起诉侵权,赔了小一万。解决办法:让 AI 注明所有信息来源,比如加一句「以下数据来自 XX 官网 2024 年发布的报告」,不确定的内容一定要自己核实。
然后是过度依赖模板。很多人觉得 AI 写的框架好用,就一直用同一个模板,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读者是很敏锐的,连续看 3 篇结构一样的文,肯定会取关。建议:每周换一种文章结构,比如这周用「问题 - 原因 - 解决办法」,下周用「故事 - 道理 - 案例」,让 AI 跟着你的节奏变。
还有个低级错误是不检查事实性错误。AI 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尤其是涉及数据和时间的时候。前几天看到一篇科技文说「iPhone 16 将在 2023 年发布」,明显是 AI 记错了时间,作者没检查就发了,评论区被喷惨了。记住:所有数据、时间、人名、地名,一定要手动核对。
另外,别让 AI 替你做价值观输出。有些敏感话题,比如婆媳矛盾、职场潜规则,AI 给出的观点往往很中庸,想讨好所有人,结果谁都不买账。这时候一定要手动加入自己的鲜明态度,哪怕会引起争议。自媒体嘛,有态度才有记忆点。
最后是忽略平台规则。不同平台对 AI 内容的容忍度不一样,公众号相对宽松,小红书就比较严格,直接发 AI 生成的文案很容易被限流。对策:发之前用平台的「原创检测工具」查一下,AI 味儿太重的地方手动改改,比如把长句拆成短句,加一些网络热词。
现在做自媒体,不用 AI 真的会被甩开。但把希望全寄托在 AI 身上,结果只会更惨。ChatGPT 和 DeepSeek 就像两把好刀,能不能做出好菜,还得看握刀的人会不会用。
记住,AI 能帮你省时间、找灵感、填细节,但真正能让文章「活」起来的,是你的独特经历、鲜明态度和对读者的理解。下次写文的时候,不妨试试先用 AI 搭个架子,再往里面填你自己的故事和思考,说不定下一个 10 万 + 就这么来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