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用 AI 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问的是 A,得到的回答却绕到 B 去了。有时候甚至会给出错误信息,比如把 2023 年的政策说成 2024 年的,或者编造不存在的数据。这不是 AI 故意捣乱,多半是你的 prompt 没写清楚。想让 AI 输出靠谱内容,关键在于给它画好 “框框”。
🎯 明确任务边界:别让 AI 自由发挥
最常见的问题是指令太模糊。比如问 “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文章”,AI 可能从发展史写到未来趋势,洋洋洒洒却没说到你关心的购车指南。这时候就得把任务拆细。
举个例子,模糊指令:“分析下咖啡市场”。AI 可能泛泛而谈全球产量、消费趋势,甚至扯到茶文化对比。但如果换成 “分析 2024 年中国一线城市精品咖啡连锁品牌的竞争格局,重点说明 3 个头部品牌的产品差异化策略,数据截止到 2024 年 Q1”,结果就完全不同。
后者明确了时间(2024 年)、地域(中国一线城市)、领域(精品咖啡连锁)、核心内容(3 个头部品牌 + 产品差异化)、数据时效(2024 年 Q1)。AI 接到这样的指令,就不会东拉西扯。边界越具体,AI 跑偏的概率越低。
再试一个反面案例。有人让 AI “写个朋友圈文案”,结果得到的是 “今天天气真好,适合出去走走” 这种废话。但如果改成 “为瑜伽馆写 3 条朋友圈文案,突出‘下班后 1 小时瑜伽改善肩颈酸痛’,用疑问句结尾,加 1 个瑜伽相关 emoji”,AI 给出的内容就会精准很多,比如 “加班党肩颈还在抗议?来练 1 小时瑜伽试试~🧘♀️”
📌 提供上下文锚点:给 AI 找个 “参照物”
AI 对信息的理解依赖上下文。如果你的问题涉及专业领域或特定场景,不给背景就容易出岔子。比如问 “这个方案可行吗”,不给方案内容,AI 只能说 “需要具体分析”。但提供足够上下文后,结果会大不一样。
做电商运营的朋友试过这样的指令:“评估这个促销方案:满 200 减 50,限 3 天,针对新用户。” AI 的回答很笼统,只说 “优惠力度适中,需注意库存”。后来他补充了上下文:“我们是做美妆跨境电商的,客单价平均 180 元,新用户转化率目前 3%,想通过这个方案把转化率提到 5%,库存能支撑 5000 单。”
这次 AI 给出的建议就具体多了:“满 200 减 50 会让客单价提升至 200+,但现有客单价 180,可能需要引导凑单。建议搭配‘加 20 元换购小样’的活动,同时限制每人限购 1 次,避免羊毛党。按 5000 单计算,优惠成本可控,需提前测试支付页加载速度。” 上下文越完整,AI 的分析越有针对性。
还有个典型例子是写邮件。只说 “写封催款邮件”,AI 会写出很生硬的模板。但加上 “对方是合作 3 年的老客户,这次欠款 2 万元,逾期 15 天,我们想催款的同时保持合作关系”,AI 就会用更委婉的语气,比如 “可能您这边财务流程有延误,方便的话请告知付款时间,我们也好安排后续发货”。
📏 输出格式要 “卡死”:拒绝 “散装” 回答
很多人忽略格式要求,导致 AI 输出的内容杂乱无章。比如让 AI 整理会议纪要,没说格式,得到的是一大段文字,找重点得从头读到尾。但指定格式后,效率会提升很多。
试过两种指令对比。第一种:“总结这次产品评审会的问题”。AI 回复:“会上提到了登录页加载慢、支付流程多一步、首页 banner 设计不清晰这几个问题,大家还讨论了优化方案……” 第二种:“用表格总结产品评审会的问题,包含‘问题模块’‘具体描述’‘提出人’‘优先级’4 列,优先级分高 / 中 / 低”。
显然第二种更实用,表格形式能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格式越明确,信息提取成本越低。甚至可以要求更细致的格式,比如 “每个问题后面加 1 个解决方案建议,用 bullet point 列出”。
写报告时这点更重要。有人让 AI “写份季度总结”,得到的是流水账。但换成 “按‘业绩完成情况(含 3 个核心 KPI 数据)、未完成原因、下季度计划(分 4 个重点工作)’三部分写季度总结,每部分不超过 300 字,用小标题分隔”,输出的内容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 禁止 “越界”:提前堵住 AI 的 “脑洞”
AI 有时候会过度发挥,比如你问 “推荐 10 部悬疑电影”,它可能夹杂几部恐怖片进来。这时候需要明确禁止某些内容。
做短视频脚本的朋友有过教训。他让 AI “写个 1 分钟的美食探店脚本”,结果 AI 加了很多剧情,比如 “老板和顾客吵架”,完全偏离了 “突出食物口感” 的初衷。后来他补充了 “禁止加入冲突剧情,不出现老板个人故事,只拍食物制作过程和品尝画面”,脚本就聚焦多了。
还有搜索行业术语时,比如问 “解释什么是 SEO”,AI 可能会扯到 SEM、ASO,虽然相关但不是你要的。可以加上 “只解释 SEO 的定义、3 个核心优化方向,不涉及其他营销术语”,这样回答就会更聚焦。提前排除无关内容,能减少信息干扰。
甚至可以限制 AI 的 “语气”。比如 “写篇产品介绍,给投资人看的,要专业严谨,避免网络流行语,不出现‘爆火’‘必买’这类词”,AI 就会用更正式的表达,比如 “市场反馈积极”“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 限定 “知识截止时间”:别让 AI “翻旧账”
AI 的训练数据有截止时间,比如 ChatGPT 是 2023 年 10 月,如果你问 2024 年的事,不提醒的话,它可能用旧数据回答。这时候必须明确时间范围。
有人问 “现在做直播带货选什么品类好”,AI 推荐了 “美妆、服饰”,但没说时间。后来加上 “基于 2024 年 Q2 的电商数据,推荐 3 个增长最快的品类,附同比增长率”,AI 才给出 “家居清洁机器人(增长 120%)、户外露营装备(增长 85%)、预制菜(增长 70%)” 这样带时效性的答案。
政策类问题更要注意。比如问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有哪些”,不指定年份,AI 可能会把 2022 年的政策搬出来。但加上 “2024 年最新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就能得到包含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等最新内容的回答。时间限定越明确,信息时效性越有保障。
还有科技产品,比如 “现在买哪款手机性价比高”,必须加上 “2024 年 6 月在售机型”,否则 AI 可能推荐已经停产的型号。
💡 反常识技巧:“细节绑架” 让 AI 更老实
有些小技巧看似不起眼,却能大幅提升 AI 的输出质量。比如在指令里加入具体数字,比模糊的描述更有效。
说 “写个短视频脚本”,不如说 “写个 58 秒的短视频脚本,分 3 个镜头,第 1 个镜头 15 秒介绍产品,第 2 个 25 秒演示使用,第 3 个 18 秒引导下单”。AI 会更严格地控制节奏。数字越具体,AI 的执行精度越高。
还有个技巧是 “提供反面案例”。比如让 AI 写社交媒体文案,你可以说 “不要像这样写:‘快来买!超划算!’,要写成‘这件衣服的面料和专柜 3000 + 的一样,现在活动价只要 299’”。给 AI 一个 “错误示范”,它会更清楚你的偏好。
甚至可以 “预设身份”。比如写招商文案,说 “你是有 5 年招商经验的专员,现在给餐饮品牌写招商函”,比单纯说 “写封招商函” 效果好。AI 会代入身份,用更专业的口吻,比如 “我们的选址团队会提供 3 套备选方案” 而不是 “我们可以帮你找地方”。
写 prompt 的核心不是 “指挥 AI 做事”,而是 “和 AI 高效沟通”。就像你给同事布置工作,说得越清楚,对方做得越到位。别指望 AI “猜心思”,它的 “聪明” 全靠你的指令喂出来。下次用 AI 时,先花 1 分钟把指令写细,得到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惊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