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把钩子甩出去 ——Attention 阶段的文案魔法
用户刷手机的速度比翻书还快,你的文案要是三秒内勾不住人,就只能沉在信息流海底。怎么让读者的拇指突然停下?答案藏在他们的焦虑里、好奇里、甚至是那些没说出口的小遗憾里。
用痛点砸醒他们。别绕弯子,直接把最扎心的场景扔到他们面前。卖防蓝光眼镜的,别说 “我们的镜片很好”,试试 “连续加班 3 天,摘下眼镜时看东西像蒙了层雾?” 租房平台的文案,比起 “海量房源任你选”,“第 5 次被房东临时涨租时,你是不是也想有个自己的小窝?” 更能戳中漂泊者的软肋。痛点越具体,读者越容易对号入座,心里咯噔一下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用反常理制造好奇。大家都习惯了顺向思维,反着来反而能炸开一道口子。教育机构的文案,别写 “让孩子成绩提升”,换成 “想让孩子考试少考 20 分?这三招别用”,家长肯定会点开骂你神经病,骂着骂着就看进去了。家电维修平台可以说 “千万别修冰箱!修完我家电费多交了 50 块”,先否定再解释 “因为没找对人”,好奇链就这么搭起来了。
把数字砸到脸上。模糊的描述不如精准的数字有冲击力。“省钱” 不如 “每月省 327 块”,“效果好” 不如 “7 天掉 5 斤肉,体脂率降 3%”。数字要带单位才够具体,“每天少花 1 杯奶茶钱” 比 “每天少花点钱” 更有画面感。电商平台的促销文案,“满减活动” 远不如 “满 300 减 80,相当于白拿 3 包抽纸” 来得实在,读者一算账就懂了。
🔥 让他们凑近点听 ——Interest 阶段的关联术
吸引注意只是敲门砖,接下来得把读者拉进你的叙事里,让他们觉得 “这事儿跟我有关系”。没人会关心你的产品多厉害,他们只在乎自己能得到什么。
用 “你” 代替 “我们”。文案里多出现 “你”,读者才会有代入感。健身 APP 别宣传 “我们有专业教练”,改成 “你跟着练 30 天,马甲线会比天气预报还准时出现”。护肤品文案不说 “我们添加了玻尿酸”,换成 “你抹完第二天,上妆卡粉的地方会变服帖”。把主语从品牌换成用户,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绑定具体场景。抽象的好处不如具体的场景有说服力。卖咖啡机的,别说 “煮咖啡很快”,描述成 “你早上按下按钮,去刷牙洗脸的功夫,一杯热拿铁就等着了,不用再啃冷面包赶地铁”。吸尘器文案别讲 “吸力大”,换成 “孩子撒在地毯上的饼干渣,你推着走一遍就干净,不用跪着用手抠”。场景越贴近日常生活,读者越容易脑补自己使用的画面。
挖深层需求。用户说想要 “一把好伞”,可能不是真的只想要伞,而是怕淋雨感冒耽误工作,或者不想发型被淋乱影响约会。卖伞的可以写 “下暴雨的晚上,你抱着文件跑向地铁,这把伞能遮住你和文件,不会让你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交湿哒哒的报告”。表面需求是产品功能,深层需求是解决麻烦、提升生活质量,把这个点戳破,兴趣自然就来了。
🛍️ 让他们心里长草 ——Desire 阶段的欲望放大器
兴趣只是 “有点想”,欲望是 “非要不可”。这一步要做的,是把 “需要” 变成 “想要”,把 “还不错” 变成 “必须得有”。
对比落差。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没有欲望。卖保湿霜的,先描述痛点 “你现在用的面霜,早上涂完中午就起皮,化妆卡粉卡到像掉渣”,再给出解决方案 “换成这个,你到下午摸脸还是润的,同事会问你是不是偷偷做了护理”。课程文案可以说 “别人还在为写简历发愁时,学过这门课的人已经收到 3 个 offer 了”,用对比放大读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晒真实反馈。陌生人的好评比商家自夸管用 100 倍。别只放 “产品很好” 这种空话,要晒带细节的评价。“我家猫以前不爱喝水,换了这个饮水机,每天能多喝半碗” 比 “猫咪很喜欢” 有说服力。护肤品评论选 “我混油皮用着不闷痘,早上起来 T 区没那么油了”,比 “效果不错” 更打动人。真实的细节能消除顾虑,让读者觉得 “别人用着行,我用着也差不了”。
限量或限时。人性里都有怕错过的基因。“这款连衣裙只剩最后 5 件,上次没抢到的顾客已经在等补货了”,稀缺性能刺激占有欲。“今晚 12 点后恢复原价,现在下单能省 80 块”,时间限制会让人加快决策。但别玩虚的,真限量才有用,老是 “最后 5 件” 会让人反感。
🚀 逼他们动起来 ——Action 阶段的临门一脚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最后一步就是让读者掏钱、点击、咨询。别让他们猜该做什么,直接把行动指令递到他们手里。
指令要具体。“赶紧行动” 太模糊,读者不知道该干嘛。换成 “点左下角小黄车,选 XL 码”“现在加客服微信,发‘优惠’领 50 元券”“点这个链接,30 秒填完信息就能预约”。指令越具体,读者执行起来门槛越低。就像给人指路,别说 “往那边走”,要说 “过三个红绿灯右转,看到红色招牌进去”。
降低决策成本。读者犹豫的时候,要帮他们打消顾虑。“7 天无理由退货,不合适退回来,运费我们出”“先试学 3 天,觉得没用不用交钱”。把风险转移给品牌,读者才敢迈出第一步。课程可以说 “现在报名送配套资料,不用再自己花钱买”,用附加价值让他们觉得 “不亏”。
制造紧迫感。把 “随时可以买” 变成 “现在不买就亏了”。“前 100 名下单送赠品,现在还剩 12 个名额”“这个价格只维持到今晚 8 点,之后涨回原价”。但要注意分寸,紧迫感是催化剂,不是催命符,太频繁会让人麻木。
AIDA 模型就像钓鱼,先甩饵吸引鱼注意,再让鱼对饵产生兴趣,接着让它非吃不可,最后顺利上钩。写文案时,每一步都要盯着读者的心理变化,别自顾自地说产品多好。记住,能让人掏钱的文案,从来不是比谁的词汇更华丽,而是比谁更懂读者想要什么。
试试用这个模型改改你手里的文案,比如把 “我们的产品质量好” 拆解成:Attention(“你买的同款产品,是不是用 3 个月就坏了?”)→ Interest(“这款能用两年,坏了还能免费修”)→ Desire(“邻居家买了三年还在用,省了两次换新钱”)→ Action(“现在下单送延长保修,点这里买”)。你会发现,转化率提升其实没那么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