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注意力:一句话 prompt 的吸睛秘诀
刷屏文案的第一步,必须在 3 秒内让读者停下滑动的手指。关键词爆破法是个好办法,把产品最锋利的卖点和用户最痛的痛点捏在一起。比如卖防脱洗发水,别写 “防脱效果好”,试试 “30 天让发际线前移 1 厘米 —— 秃头党亲测”。前半句给具体结果,后半句绑定人群标签,一句话里既有数字冲击又有身份认同,读者一眼就知道 “这是说给我听的”。
还有个 trick 是反常识表达。大家都在说 “早睡早起身体好”,你偏说 “凌晨 2 点睡也能精力爆棚 —— 程序员亲测的修复法”。打破固有认知的表述会触发大脑的好奇机制,哪怕读者不认同,也会停下来看你怎么圆。但要注意,反常识不是瞎编,后面得有支撑点,不然就成了标题党。
场景绑定也很重要。把产品塞进用户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里,比如 “早上赶地铁化妆花了?这支口红蹭不掉 —— 吃火锅都不怕”。场景越具体,读者越容易代入,仿佛已经遇到了这个问题,自然会关心你的解决方案。
📌 激发兴趣:让读者忍不住想 “再多看一眼”
抓住注意力后,得让读者觉得 “这事儿和我有关”。利益前置法很管用,直接告诉读者能得到什么。比如卖在线课程,“每天 15 分钟,30 天学会 Python—— 零基础也能上手”,把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果摆出来,想转行的人肯定想点进去看看。
悬念勾连也不错。不用把话说透,留个钩子。比如做旅游攻略号,“去云南别只知道大理 —— 当地人私藏的 3 个秘境,第 2 个快被挤爆了”。具体数字加半遮半掩的信息,会让人忍不住想知道到底是哪 3 个地方,第 2 个又为什么火。
还有个角度是身份认同强化。在 prompt 里嵌入读者的标签,让他们觉得 “这就是我的专属文案”。比如给宝妈推荐育儿书,“3 岁娃总哭闹?这本绘本读 3 遍,孩子主动听话 ——90 后宝妈实测有效”,“90 后宝妈” 这个标签一出来,目标群体就会觉得 “这是懂我的人写的”。
📌 点燃欲望:从 “有点想要” 到 “非要不可”
到这一步,读者已经有兴趣了,得推一把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拥有欲。对比放大法很有效,把用和不用的差距拉到最大。比如卖蓝牙耳机,“戴普通耳机跑步总掉?这款狂甩不掉,续航 24 小时 —— 晨跑党再也不用带充电宝”,用场景对比突出产品不可替代性。
用户证言也是杀器。但别用 “大家都说好” 这种空话,要具体到人群和结果。比如卖健身器材,“产后胖了 20 斤?用这个器材练 3 周,腰围减 5 厘米 —— 小区 3 个宝妈都这么瘦下来的”,具体的人群和数据会让读者觉得 “她们能行,我也能行”。
稀缺感制造不能少。人都怕错过,在 prompt 里加个限时或限量的尾巴。比如卖衣服,“这件衬衫显瘦 10 斤,今天下单立减 50—— 库存只剩 20 件”,既有产品卖点,又有紧迫的优惠,很容易让人产生 “不买就亏了” 的想法。
📌 推动行动:让读者立刻动手的指令设计
最后一步,得明确告诉读者该做什么。行动指令要具体到不能再具体,别写 “快来买”,要说 “点下方小黄车,第 2 件半价 —— 现在下单明天就能收到”。把操作路径、优惠政策和时间预期全给到,读者不用动脑子就能跟着做。
损失规避也能逼一把。告诉读者不行动会失去什么。比如卖理财课,“错过这堂直播,再等半年 —— 今晚 8 点开讲,免费听但要预约”,用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倒逼读者马上预约。
还有个小技巧是社交货币植入。让读者觉得分享文案是件有面子的事。比如做知识星球,“加入这个社群,每天 get 一个赚钱小技巧 —— 转发给朋友,一起薅羊毛”,把行动和社交价值绑在一起,读者不仅自己会加入,还会主动扩散。
📌 实战案例拆解:从 AIDA 模型到刷屏文案的转化
来看个完整案例。某奶茶店想推新品 “低糖草莓奶绿”,用 AIDA 模型设计 prompt。注意力环节:“喝奶茶怕胖?这款草莓奶绿含糖量比苹果还低”;兴趣环节:“0 反式脂肪,喝一杯才 120 大卡 —— 减脂期也能炫”;欲望环节:“今天买第二杯 1 元,喝过的人都说像在吃新鲜草莓”;行动环节:“点我头像进主页,直接下单送草莓脆”。这四句话串起来,从吸引到转化一气呵成。
再看个失败案例。某护肤品文案 “我们的面霜很好用”,完全没按 AIDA 来。改成 “熬夜脸黄到不敢见人?这款面霜抹完像打了底 —— 早上涂,全天不暗沉”,注意力和兴趣都有了;再加 “含 3 种进口成分,用过的人都说比大牌还润”,欲望起来了;最后 “现在下单送小样,不好用能退”,行动指令也明确了。修改后转发量提升了 3 倍。
📌 避坑指南:一句话 prompt 容易踩的 3 个雷
别堆太多信息。一句话 prompt 最多承载 2 个核心点,多了就会模糊。比如 “这款手机续航长、拍照清、价格低 —— 学生党必备”,读者记不住重点,不如选 “学生党买得起的拍照手机 —— 续航两天不用充”,聚焦两个点反而更有力。
别脱离用户场景。写 prompt 前先想清楚读者在哪看到这条文案,是朋友圈、短视频还是小红书。朋友圈适合口语化,“刚发现个神器,治好了我 3 年的失眠 —— 今晚终于睡够 8 小时”;短视频文案得带点画面感,“看!把这个往枕头边一放,翻来覆去的我秒睡”。
别夸大其词。刷屏不是靠吹牛,而是靠真实的价值。“用一次就变白” 这种话,读者一看就不信。换成 “坚持用两周,同事说我气色亮了 —— 我妈都问我是不是换了护肤品”,用间接反馈显得更真实。
📌 进阶技巧:让 prompt 自带传播属性
加个互动钩子。在 prompt 末尾留个小问题,比如 “你觉得每天睡够几小时最舒服?评论区告诉我,抽 3 人送助眠茶”,读者会因为想参与互动而停留,甚至主动分享让朋友帮忙评论。
借热点但别硬蹭。比如某节日期间,卖鲜花的可以写 “情人节送玫瑰太俗?这款洋桔梗花期 15 天 —— 还能做成干花留一年”,既关联了热点,又突出了产品差异,比单纯说 “情人节鲜花” 更有记忆点。
用 “我们” 代替 “你”。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咱们打工人最懂这种累 —— 这款按摩仪按 10 分钟,脖子酸立马缓解”,“咱们” 两个字一出来,就像朋友在分享好物,接受度更高。
写一句话 prompt 其实不难,关键是把 AIDA 模型拆成一个个小步骤,先想清楚要让读者产生什么反应,再去设计对应的表述。多练几次,你写的 prompt 也能成刷屏文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