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 AI 选题的底层逻辑,别被工具牵着走
很多人用 AI 做选题总觉得差点意思,不是太泛就是太偏。问题不在 AI,在你没搞懂它的「思考方式」。AI 本质是个超级数据库,你喂什么 prompt,它就从数据库里扒拉相关信息重组。想让它出好选题,得先让它明白你的「领域边界」和「用户画像」。
比如你做美食号,直接问「给我 10 个美食选题」,出来的大概率是「10 道家常菜做法」这种烂大街的。但如果说「针对 25 - 30 岁一线城市上班族,没时间做饭又想吃得健康,给 5 个 15 分钟搞定的快手晚餐选题,要带冲突感标题」,结果会完全不同。精准的约束条件,是 AI 出好选题的前提。
还有个误区是把 AI 当「创意机器」。其实它更擅长「数据整合」和「模式提炼」。你可以先喂它 50 个你领域里的爆款选题,让它总结规律,再让它按这个规律生成新的。比如给它一堆「反向思维」的爆款标题,像「我劝你别学 Python,除非...」,它就能摸出「否定 + 限定」的套路,生成同类选题。
✍️ 写 prompt 的黄金结构,照着套就能用
好用的选题 prompt 都有固定骨架,就像写文章有起承转合。我总结了个「3 + 2」公式:3 个基础要素(领域 + 用户 + 目的)+ 2 个修饰要素(风格 + 参考案例)。
领域要具体到细分赛道。别说「美妆」,要说「油皮秋冬粉底液」;别说「职场」,要说「新媒体运营新人涨粉」。越细,AI 越能聚焦。用户画像不能只说年龄性别,得加「痛点场景」。比如「宝妈」不如「孩子刚上小学、每天早上赶时间做早餐的宝妈」。
目的要明确是「引流」「转化」还是「涨粉」。引流选题得带钩子,比如「3 个免费工具,比会员还好用」;转化选题要埋需求,比如「为什么你买的投影仪总踩坑?看完这 3 点再下单」。
风格这块,想让选题有网感,就加「用小红书 / 抖音热梗,标题带 emoji」;想偏专业,就说「用数据说话,标题包含具体数字」。参考案例是杀手锏,直接甩 3 个你觉得好的选题给它,说「按这个感觉来 10 个」,AI 模仿能力超强。
举个完整例子:「针对 30 - 35 岁想转行做线上教育的职场人,要 10 个涨粉选题,风格像「粥左罗」的干货文,标题有悬念,参考这几个:《我劝你别做知识付费,除非想清楚这 5 件事》《月入 5 万的课程顾问,都在用这招逼单》」。这样出来的选题,基本不会跑偏。
📊 不同平台的选题 prompt,侧重点完全不同
别指望一个 prompt 通吃所有平台。小红书的选题要「种草感」,抖音要「冲突感」,公众号要「深度感」,得针对性调整 prompt 里的「平台关键词」。
给小红书写 prompt,一定要加「标题带数字 / 疑问,正文前 3 句说痛点,结尾引导互动」。比如「给 25 岁女生的平价护肤选题,小红书风格,标题像「30 块的面霜,比大牌还好用?亲测 1 个月」,内容要带使用场景,比如「熬夜后急救」「素颜出门」」。AI 会自动往「真实体验」「性价比」上靠。
抖音选题得强调「前 3 秒抓眼球」。prompt 里可以加「标题用倒装句,比如「月薪 3 千也能穿出高级感?这 3 个技巧必看」,开头带冲突,比如「我敢说 90% 的人都穿错了」」。AI 生成的选题会更有画面张力,适合短视频节奏。
公众号选题要注重「逻辑深度」。prompt 可以说「写 5 个关于职场沟通的选题,公众号长文风格,标题带观点,比如「会说话的人,都懂这 4 个沉默技巧」,内容分 3 个层次,从现象到原因再到方法」。这样出来的选题不会太浅,能支撑长文写作。
记住,平台的算法偏好决定选题方向。小红书喜欢「个人体验」,就多让 AI 加「我发现」「亲测」;抖音喜欢「有用性」,就强调「看完就能用」「3 步搞定」。
🔍 用「反向 prompt」挖隐藏爆款,避开同质化
大家都在搜的选题,AI 也会优先给你。想避开同质化,得用「反向思维」设计 prompt。比如别人都问「2023 年赚钱的副业」,你可以问「2023 年被吹爆但其实不赚钱的 3 个副业,为什么有人还在推?」。
具体操作有两个方法。一是「否定式提问」,在 prompt 里加「不要 XX 类型的选题,比如...」。比如做健身号,说「给 5 个减肥选题,不要食谱和运动教程,要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为什么你每天运动还是瘦不下来?」」。AI 会自动避开烂大街的内容。
二是「数据对比法」,让 AI 分析爆款和非爆款的差异。比如「找 5 个同样是讲「极简主义」的文章,3 个 10 万 + 和 2 个阅读量不过千的,分析它们的选题差异,再按 10 万 + 的逻辑出 3 个新选题」。这种方式能让 AI 摸透「爆款基因」,生成的选题更有潜力。
还有个冷门技巧,用「时间维度」反向挖。比如别人都写「2024 年趋势」,你让 AI 写「2023 年被吹过的 3 个伪趋势,2024 年别再踩坑」。这种「反共识」的选题,反而容易引发讨论。
📈 用 AI 迭代选题的 3 个进阶技巧,越用越精准
AI 第一次给的选题,通常只是初稿。想让它更贴合你的账号,得学会「迭代 prompt」。就像打磨产品一样,一轮轮优化。
第一个技巧是「结果筛选法」。拿到 AI 给的 10 个选题后,挑 2 个你觉得还行的,告诉它「按这两个的方向再出 5 个,标题更口语化,比如把「如何」改成「怎么」」。每轮迭代都加入具体的修改意见,AI 会越来越懂你的偏好。
第二个是「用户反馈法」。如果有粉丝群,把 AI 选题发群里投票,看哪个热度高。然后把结果告诉 AI,说「这 3 个选题粉丝投票最高,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再出 8 个类似的」。相当于让你的用户间接「训练」AI。
第三个是「数据反哺法」。发出去的文章,把阅读量高的选题整理出来,喂给 AI:「这 5 个选题阅读量是其他的 3 倍,总结它们的关键词和结构,用同样逻辑生成新选题」。AI 擅长从数据中找规律,你提供的样本越多,它越精准。
比如我之前做职场号,第一次 AI 给的选题很普通。我把「30 岁裸辞」「副业月入过万」这类高阅读选题给它,让它分析,后面生成的选题就总带「年龄焦虑」「收入对比」这些爆点。
⚠️ 避开这 5 个坑,别让 AI 毁了你的选题
用 AI 做选题,踩坑很正常。但这几个错误,很多人反复犯,必须提前避开。
最常见的是「prompt 太笼统」。比如「给我一些好选题」,这种问题 AI 根本没法回答。好的 prompt 要像填空题,把关键信息都填上。你不说清楚,AI 只能给你「正确的废话」。
其次是「完全依赖 AI,自己不动脑」。AI 出的选题可能有逻辑漏洞,比如「新手如何在 1 个月内赚到 10 万」,明显不现实。你得用自己的领域知识筛选,不合理的直接 pass,别被 AI 带偏。
还有人喜欢「一次要太多选题」。一下要 50 个,AI 为了凑数,质量肯定下降。不如一次要 10 个,选 2 个好的让它扩写,这样更高效。
另外,「忽略平台规则」也很要命。比如在知乎,带「广告感」的选题容易被限流。用 AI 的时候,得在 prompt 里加「符合知乎社区规范,避免硬广」。每个平台的红线不一样,提前告诉 AI。
最后一个坑是「不更新 prompt」。平台热点和用户偏好一直在变,上个月好用的 prompt,这个月可能就失效了。每周花 10 分钟,看看同类账号的新爆款,把关键词加到 prompt 里,保持新鲜感。
用 AI 做选题,核心是「把它当助手,不是当老板」。你负责定方向、做判断,它负责出方案、做执行。prompt 就是你们之间的「沟通语言」,话说得越清楚,活干得越漂亮。
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练几次就熟了。我现在用这套方法,出选题的效率至少提高了 3 倍,而且爆款率比以前纯自己想高多了。试试就知道,好的 prompt,真能让 AI 成为你的「爆款制造机」。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