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写东西越来越普遍了,但不少人都发现,AI 生成的文字总带着股 “机器味”—— 要么像说明书一样干巴巴,要么逻辑跳脱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读起来特别生硬。其实问题不全在 AI 本身,关键在于你给的 prompt(提示词)够不够 “懂人心”。今天就拆几招实用的 prompt 润色技巧,照着改,让 AI 写出的文字像真人说的话一样自然。
🎯 明确写作风格:给 AI 一个清晰的 “语言模板”
很多人写 prompt 只说 “写一篇关于 XX 的文章”,这就好比让厨师做菜却不说是要辣的还是甜的,出来的成品肯定不对味。AI 的 “语言库” 里啥风格都有,但它不会自己猜你的偏好,必须把风格描述得越具体越好。
比如想写一篇育儿经验分享,别说 “写一篇带娃攻略”,换成 “假设你是一位有 5 年育儿经验的妈妈,用和闺蜜聊天的语气分享带 3 岁宝宝睡整觉的技巧,多提几个自己踩过的坑,语言随便点,别用专业术语”。你看,限定了身份(宝妈)、场景(和闺蜜聊天)、细节(踩过的坑)、语言要求(随便点),AI 写出来的内容就不会像教科书一样生硬。
还有些人想要偏正式但不严肃的风格,比如企业公众号文章。可以试试这样描述:“以科技公司市场部员工的身份,写一篇介绍新产品的短文,语气要专业但不生硬,像在给客户介绍朋友一样,适当加一两句调侃的话,比如‘这功能刚上线时,我们团队内部都抢着用’”。明确的风格定位能让 AI 的语言输出有参照物,避免陷入 “万能模板” 的僵硬感。
📝 补充背景信息:让 AI 站在 “已知” 基础上表达
AI 写东西生硬,很多时候是因为它 “啥都不知道”。就像你跟一个刚认识的人聊天,不告诉对方前因后果,对方说出来的话肯定接不上茬。给 prompt 补充足够的背景信息,能让 AI 的表达更有针对性。
比如写一篇关于公司年会的通知,只说 “写个年会通知”,AI 可能会写出 “兹定于 X 月 X 日举行年会,请准时参加” 这种冷冰冰的文字。但如果加上背景:“我们公司今年业绩不错,年会想搞得轻松热闹点,主要是让大家放松一下,通知里要体现出老板说的‘今年大家辛苦了,年会不用穿正装,带好肚子来吃就行’,还要提醒大家别忘了带家属”。有了这些背景,AI 写出来的通知就会带点人情味,比如 “今年咱们业绩爆表,老板放话了:年会不用穿西装打领带,全家老小都能来,就一个任务 —— 吃好喝好!”
再举个例子,写一篇旅游攻略。别只说 “写一篇去云南旅游的攻略”,改成 “我和朋友打算下周去云南玩 5 天,都是大学生,预算有限,想住青旅,重点去大理和丽江,喜欢逛当地菜市场和小众景点,不喜欢打卡网红店,帮我们写篇攻略,语气像学长给学弟学妹推荐一样”。有了身份(大学生)、需求(预算有限、小众景点)、语气(学长推荐),AI 的攻略就会更接地气,比如 “大理古城里的网红咖啡店别去,旁边巷子里的本地人早餐摊,10 块钱能吃到撑”。
💬 加入情感引导:给文字注入 “温度”
AI 本身没有情感,但它能模仿带有情感的表达。如果你的 prompt 里全是干巴巴的指令,出来的文字自然也冷冰冰。在 prompt 里加一点情感倾向,AI 写出来的内容会更有感染力。
比如写一篇缅怀宠物的短文,别说 “写一篇关于宠物去世的文章”,换成 “我养了 10 年的猫昨天走了,现在心里空落落的,总想起它以前半夜踩我脸、抢我零食的样子,帮我写一段文字,就像在跟它说心里话,不用太伤感,但要让人感觉到舍不得”。有了 “心里空落落的”“舍不得” 这些情感提示,AI 就不会写 “宠物的离去是自然规律” 这种硬邦邦的话,可能会写出 “昨晚习惯性往沙发角落看,才想起你不在了。以前总嫌你掉毛,现在扫地时没看到你的毛团,反而有点慌”。
想写一篇鼓励创业者的文章也一样。别说 “写一篇鼓励创业者的文章”,改成 “很多创业者最近都挺难的,订单少、资金紧,晚上睡不着觉。帮我写段话,像身边朋友一样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没事,会好的’,多提提大家都经历过的难,比如熬夜改方案、被客户怼,让他们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扛”。这种带情感的引导,能让 AI 的文字更有共鸣,而不是喊口号式的 “坚持就是胜利”。
🔄 细化逻辑层次:避免 AI “跳着说话”
AI 写作最容易犯的错是逻辑断层 —— 上一句说 A,下一句突然跳到 C,中间的 B 没了,读起来特别别扭。这是因为它的 “思维” 是碎片化的,需要你在 prompt 里把逻辑链条搭好。
比如写一篇教新手做蛋糕的步骤文,别说 “写一篇做蛋糕的教程”,换成 “教新手做戚风蛋糕,步骤要一步一步来,每一步说完后,顺便提一句‘这一步要是没做好,后面会出现 XX 问题’,比如蛋黄糊没搅匀会怎么样,烤箱温度太高会怎么样,就像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一样,别跳过任何细节”。有了 “一步一步来”“说清楚后果” 的要求,AI 就不会漏步骤,逻辑会顺很多。
写观点类文章时,逻辑更重要。比如讨论 “年轻人该不该躺平”,别说 “写一篇关于年轻人躺平的文章”,改成 “先说说现在年轻人觉得累想躺平的原因,比如工作压力大、房价高;再说说躺平的坏处,比如时间长了会更迷茫;最后说怎么平衡,比如该努力时努力,该休息时休息。每一部分之间加一句过渡的话,比如‘但光躺平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让读者觉得顺理成章”。这种把 “先 - 再 - 最后” 的逻辑说清楚的 prompt,能避免 AI 东拉西扯。
🗣️ 模拟人类表达习惯:加入 “口语化信号”
人类说话不会像写论文一样工整,总会有一些口头禅、短句、甚至 “废话”,这些反而让语言更自然。在 prompt 里加入这些 “口语化信号”,AI 写出来的文字会更像真人说的。
比如写一篇吐槽上班通勤的短文,别说 “写一篇吐槽通勤的文章”,换成 “每天上班通勤 1 个半小时,挤地铁像打仗,有时候还会迟到被扣钱,太烦了。帮我吐槽一下,多用点‘简直了’‘谁懂啊’‘真的会谢’这种词,就像跟同事吐槽一样,不用太有条理”。有了这些口语词提示,AI 可能会写出 “早上地铁里人挤人,我新买的早饭被挤成了饼,简直了!谁懂啊,通勤 1 小时,工作 8 小时,累得像条狗”。
写产品推荐也一样。别说 “写一篇推荐 XX 手机的文章”,换成 “推荐一款新出的 XX 手机,重点说它拍照清楚、续航久,就像跟朋友推荐东西一样,多加点‘我跟你说’‘你看啊’‘真的绝了’,别用参数术语,比如别说‘像素 5000 万’,说‘拍出来连脸上的毛孔都能看清’”。这种贴近日常对话的提示,能让 AI 的推荐更亲切,而不是像产品说明书。
✨ 反向纠错:告诉 AI “不要这么写”
有时候你说不清楚 “要什么”,但很清楚 “不要什么”。这种情况下,在 prompt 里直接列出禁忌,能帮 AI 避开雷区。
比如写一篇亲子活动宣传文,你知道不想要 “生硬的广告感”,就可以说 “写一篇周末亲子烘焙活动的宣传,别说‘快来报名’‘错过再等一年’这种话,也别列一堆规则,就说说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蛋糕会多开心,比如孩子把奶油抹到脸上,爸妈笑着拍照,让人看了就想带娃来”。明确了 “不要广告腔”,AI 就会更侧重场景描写,而不是硬推销。
还有些人不喜欢 AI 用复杂的长句,那就直接说 “写的时候别用太长的句子,一句话别超过 15 个字,多换行,像聊天一样一句一句说”。这种明确的 “禁止项”,比模糊的 “写自然点” 有用得多。
其实 AI 就像个刚入行的实习生,你给的指令越具体、越贴近 “真人思维”,它干得就越好。那些让人觉得 “不像 AI 写的” 文字,背后都是被精心打磨过的 prompt。试着把上面这几招用到你的 prompt 里,下次再用 AI 写东西,说不定会被人问 “这真是 AI 写的?太自然了吧”。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