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明确:有感情的 AI 文字≠堆砌形容词
很多人觉得让 AI 写有感情的内容,就是在 prompt 里加 “激动地”“悲伤地” 这类词。其实不是。真正有感情的文字,是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呼吸和温度。比如写离别,与其说 “他很伤心地离开了”,不如说 “他转身时碰倒了门口的伞,伞骨断了一根,像谁没说完的半句话”。
想让 AI 做到这点,prompt 里要给足 “情感载体”。你得告诉 AI,这段文字要通过哪些具体的动作、场景、甚至气味来传递情绪。举个例子,同样是写 “喜悦”,给 AI 的指令不能只说 “写一段开心的文字”,而要写成 “描写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此刻手指碰到信封边角的触感,窗外蝉鸣的节奏,还有妈妈递过来的冰镇汽水在玻璃杯上凝结的水珠”。
🌟 情感锚点设置:让 AI 抓住 “最小情绪单位”
什么是 “最小情绪单位”?就是那些能瞬间唤醒特定情感的细节。比如提到 “旧毛衣袖口的毛球”,可能会让人想起外婆的温暖;说到 “公交车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容易带出孤独感。
给 AI 的 prompt 里,一定要加入这类锚点。模板可以这样写:
“以‘雨天便利店的暖光灯’为情感锚点,写一段关于等待的文字。要包含:1. 玻璃门上雨水流下的轨迹像什么;2. 货架上泡面包装袋被灯光照出的褶皱;3. 收银台阿姨用抹布擦桌子时哼的半句老歌。情绪要像泡在温水里的茶包,慢慢散开,不要太浓。”
试试这个模板,你会发现 AI 写出来的内容,比单纯说 “写一段温暖的等待场景” 要具体 10 倍。这些细节就像钩子,能勾住读者心里相似的记忆,自然就产生了情感共鸣。
🎭 角色代入法:给 AI 一个 “有故事的身份”
让 AI 扮演一个有具体经历的角色,比直接让它表达情感更有效。比如写一段关于遗憾的文字,与其说 “写得遗憾一点”,不如让 AI 代入 “十年后回到高中教室的人,手指划过当年刻在课桌上的名字”。
推荐一个万能角色模板:
“你现在是 [身份],正处在 [场景],刚刚经历了 [事件]。写一段内心独白,要提到你手边正在做的一个小动作(比如绞着衣角 / 转着笔),视线落在什么东西上(比如墙上的裂缝 / 窗外的某棵树),以及此刻闻到的一种气味(比如旧书本味 / 油烟味)。情绪不要说破,就藏在这些动作里。”
举个具体例子:“你现在是刚退休的老教师,正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收拾教案,手里拿着一支用了 20 年的红钢笔。写一段内心独白,要提到教案上被红墨水洇开的圆点,窗外操场边的梧桐树影子,还有走廊里飘来的粉笔灰味。” 这样的指令,AI 写出来的内容自带岁月沉淀的伤感,根本不用刻意强调 “难过”。
🌿 场景动态描写:让情感跟着画面流动
静态的场景很难传递情感,有变化的画面才带感。比如写思念,与其说 “她很想念远方的人”,不如写 “她每天晚上都会把他寄来的明信片摆在窗台,月光移动时,卡片上的邮票图案会在墙上投下不同的影子,像他走之前说的那些没头没尾的话”。
给 AI 的场景描写指令模板:
“描写 [时间] 的 [地点],要包含三个正在发生的动态:1. 自然现象(比如风卷着落叶打在玻璃上 / 雨丝斜斜地织成网);2. 一个人的微小动作(比如用指甲抠掉墙上的一小块墙皮 / 把杯子里的水倒在花盆里);3. 一个正在变化的物体(比如冰块在杯子里慢慢化成尖顶 / 蜡烛芯结出的灯花)。用这些动态来表现 [情绪],不要直接写出情绪词。”
测试过很多次,这种带动态的场景指令,AI 处理起来更有代入感。因为具体的动作和变化,能让 AI 找到情感的 “出口”,而不是凭空捏造情绪。
🗣️ 对话留白法:让情感藏在没说的话里
最有张力的情感,往往在对话的间隙里。比如吵架后的沉默,比争吵本身更让人揪心;久别重逢时的一句 “你瘦了”,可能比 “我想你” 更重。
让 AI 写带情感的对话,prompt 要强调 “未说出口的部分”。模板可以这样设计:
“写一段 [关系] 之间的对话,发生在 [场景]。对话不要超过 5 句,但要包含:1. 一个被打断的句子;2. 一个转移话题的问句;3. 一个语气词(比如‘哦’‘嗯’)。通过对话的停顿和转折,表现出 [潜在情绪]。最后要描写对方听完这句话后,手指无意识做的一个小动作。”
举个例子:“写一段离婚夫妻在民政局门口的对话。对话不要超过 5 句,要包含一个被打断的句子,一个转移话题的问句,一个语气词。表现出舍不得又不得不放手的情绪。最后描写女方听完男方的话,手指捏着离婚协议书边角的动作。” 这样写出来的对话,每句话都像带着钩子,勾着没说出来的千言万语。
📝 5 类高频情感场景模板(直接套用)
- 怀念类
“以‘奶奶的厨房’为核心场景,写一段怀念的文字。要包含:清晨灶台边的第一缕阳光落在哪个物件上,橱柜里某件餐具的缺口是怎么来的,煮糖水时冰糖在锅里发出的声音。情绪像蒸馒头时掀开锅盖的白汽,看得见摸不着。”
- 愧疚类
“你是刚和朋友吵完架的人,正坐在空荡荡的咖啡馆里。写一段内心活动,要提到桌上没喝完的半杯冷咖啡,窗外行人手里举着的、和朋友同款的伞,以及手机里打好又删掉的消息。愧疚感要像咖啡渍一样,慢慢在纸上晕开,别写‘我很愧疚’。”
- 期待类
“描写等待恋人到来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的状态。要写:脚边蚂蚁搬着的面包屑,手里捏着的电影票边角被汗浸湿的程度,远处卖冰棍的三轮车铃铛响了几声。期待感要像慢慢鼓起来的气球,别戳破。”
- 释然类
“刚结束一段漫长加班的人,走出写字楼的瞬间。写:晚风吹在脸上的温度和白天有什么不同,口袋里钥匙碰撞的声音,远处红绿灯变换的节奏。释然的感觉要像拧开瓶盖时‘啵’的一声,不用大喊大叫。”
- 心动类
“图书馆里,不小心碰掉对方书本的瞬间。写:两本掉落的书翻开的页码,手指不小心碰到一起时的温度,窗外突然飞过的鸟群。心动要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一滴一滴往下落,别写成瀑布。”
这些模板的核心,都是用具体的 “物” 和 “事” 来托住情感。AI 不是人,它没法真正 “感受”,但它能通过你给的细节,模拟出情感流动的轨迹。
最后想说,用这些 prompt 写出的内容,可能不会立刻让你惊艳。但你可以多试几次,每次调整一两个细节。比如把 “玻璃上的雨痕” 换成 “玻璃上的指纹”,情绪的味道就会不一样。AI 写情感,就像学画画,先描红,再临摹,最后才能画出自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