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8 月,我在某头条号后台看到一条私信,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发来的。他说自己花 3999 元买了套 "AI 写作赚钱课程",按照教程操作了一个月,收益还不够交电费。这事儿让我挺感慨的,现在打开抖音快手,全是 "AI 写作月入过万" 的广告,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割韭菜?作为用 AI 写了两年头条文章的人,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聊聊。
📊 现在的 AI 写作生态,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
打开任何一个内容平台的创作者后台,你都能看到 "AI 创作助手" 的入口。字节跳动的 "灵犬"、百度的 "文心一格"、腾讯的 "腾讯智影",几乎所有大厂都在布局 AI 写作工具。这背后的数据更吓人 ——2024 年第一季度,全网新增的 AI 生成内容账号超过 120 万个,其中 80% 都集中在头条、百家号、企鹅号这些流量平台。
但你知道实际能稳定赚钱的账号有多少吗?我从某平台内部朋友那拿到的数据是,不到 5%。大部分账号要么因为内容质量低被限流,要么就是收益低到放弃。这就形成了很有意思的现象:一边是培训机构疯狂鼓吹 "躺赚",一边是大批创作者悄无声息地退场。
我自己运营着 3 个头条号,其中两个用 AI 辅助写作,一个纯原创。实话讲,AI 确实能提高效率。以前写一篇 3000 字的家居类文章,查资料带写作最少 5 小时,现在用 AI 搭框架,自己填充细节,2 小时就能搞定。但收益呢?AI 辅助的账号单篇平均收益 80-150 元,纯原创的反而能到 300-500 元。这说明平台算法其实能识别出内容的 "AI 味",并在流量分配上有所倾斜。
🔥 这些情况,AI 写作真的能赚到钱
不是说 AI 写作赚不到钱,关键看你怎么用。我认识一个做三农领域的大哥,他的玩法就很聪明。每天用手机拍村里的新鲜事,然后用 AI 把口语化的讲解转换成文字,再自己修改补充细节。他的头条号粉丝不到 2 万,但单月收益稳定在 8000-12000 元。
垂直领域的信息整合是 AI 写作的强项。比如科技类账号,每天有大量新品发布和行业动态,人工整理不过来。有个团队专门用 AI 抓取国内外科技新闻,自动生成对比稿,再由编辑做本地化改编。他们运营的 5 个账号,每月总收益能到 3-5 万元。这种模式的核心是 "AI 处理信息 + 人工把控调性",既保证了更新频率,又不会让内容显得太生硬。
还有一种玩法是做 "长尾内容"。比如法律常识、育儿知识这类,用户搜索量稳定但竞争不算激烈。我指导过一个宝妈,她用 AI 批量生成 "0-3 岁宝宝辅食食谱",每天更新 5 篇,每篇都加入自己的实操经验。半年下来,她的账号累计收益超过 4 万元,虽然不算暴富,但足够覆盖奶粉钱了。
⚠️ 这些坑,90% 的人都踩过
最常见的坑就是 "无脑搬运"。很多人以为用 AI 生成文章,直接复制粘贴到平台就能赚钱。去年 11 月,头条号出台了 "AI 内容治理新规",明确要求 AI 生成内容必须人工修改比例不低于 30%,否则会被判定为低质内容。我见过最惨的案例,一个人用 AI 生成了 200 多篇历史类文章,结果账号被永久封禁,里面的 5000 多块收益也提不出来。
付费课程是另一个重灾区。那些宣称 "3 天学会 AI 写作,7 天实现月入过万" 的课程,99% 都是割韭菜。我买过 3 套不同的课程,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教你怎么用 ChatGPT、豆包这些工具,真正有价值的运营技巧几乎没有。更坑的是有些课程还捆绑销售所谓的 "AI 写作系统",其实就是把免费工具换了个壳子,收你几千块钱。
还有人迷信 "爆款公式"。某些培训机构会教你用 AI 批量生成 "标题党" 文章,比如 "震惊!某某食物吃了会致癌" 这类。短期可能会有流量,但长期来看,这种内容的打开率和完读率会越来越低,账号权重也会被拉垮。我一个朋友就因为这个,原本能月入 3000 的账号,3 个月后收益降到了不到 500 元。
💡 想靠 AI 写作赚钱,这几点你必须知道
选对平台很重要。不同平台对 AI 内容的容忍度不一样。头条号对 AI 内容的审核相对严格,但流量池大;百家号对 AI 内容比较友好,但收益单价偏低;小红书更看重内容的原创性和实用性,纯 AI 生成的笔记很难获得推荐。我的建议是,新手可以先从企鹅号和大鱼号入手,这两个平台对 AI 辅助创作的包容性更强。
内容领域的选择直接决定你的收益天花板。泛娱乐、社会新闻这类领域,AI 很容易生成内容,但竞争激烈,单价也低。相反,财经、教育、职场这些垂直领域,虽然对内容质量要求高,但收益也高。我做的职场类头条号,单篇文章的收益是娱乐类的 3-5 倍。
AI 写作工具的选择有讲究。免费工具里,豆包、讯飞星火的实用性比较强;付费工具中,Copy.ai 和 Jasper 更适合英文内容,中文内容的话,秘塔写作猫其实更顺手。但说实话,工具只是其次,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 "AI + 人工" 的协作模式。我通常的做法是:用 AI 生成初稿,自己修改开头结尾(这两个部分对完读率影响最大),再加入个人案例和数据,最后用原创度检测工具检查一遍,确保原创度在 80% 以上。
📈 未来的趋势,到底能不能做?
从长远来看,AI 写作肯定是趋势,但想靠它轻松赚钱会越来越难。平台算法一直在升级,现在已经能识别出大部分纯 AI 生成的内容。今年 3 月,百度搜索推出了 "AI 内容标识系统",会在搜索结果中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标注,这意味着用户也会越来越警惕 AI 内容。
但这并不代表没机会。我认为未来能赚到钱的,是那些能把 AI 当成 "高效工具" 的人,而不是想靠 AI"躺平" 的人。就像当年 PS 出现的时候,淘汰的不是设计师,而是只会简单修图的人。AI 写作淘汰的,也只会是那些缺乏思考和创意的内容生产者。
如果你现在想入场,我的建议是: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每天花 2-3 小时用 AI 辅助创作,坚持 3 个月看看效果。不要一开始就全职做,最好是兼职试水。另外,多关注平台的规则变化,比如最近头条号就提高了原创内容的收益比例,这对认真做内容的人来说是好事。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AI 写作工具只是辅助,真正能赚到钱的核心还是你的选题能力和运营思维。我见过用免费工具写出爆款文章的人,也见过买了几万块设备却颗粒无收的人。工具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人。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