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条最近的动作有点猛,不少人后台问我,说自己的稿子明明是 "原创",怎么就被标了 "疑似 AI 洗稿"?流量直接砍半。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 —— 不是平台故意针对谁,是真有太多人把 AI 当成了 "一键致富" 的工具。
我前几天翻了翻后台数据,某 MCN 机构用 AI 批量生成的情感文,三个月发了 2000 多篇,标题都是 "某某星座今天要注意什么"、"30 岁女人该懂的道理",内容换汤不换药。这种东西多了,平台不清理才怪。但话说回来,完全不用 AI 工具也不现实,毕竟效率摆在那儿。关键是怎么用得巧,让机器做辅助,不让机器当主角。
🌟 先搞明白:头条到底在查什么?
别听那些 "玄学解读",说什么用了某个词就会被盯上。平台的检测逻辑其实很简单 —— 看你的内容有没有 "人味儿"。
AI 洗稿最容易露馅的地方,是逻辑断层。比如写职场文,突然从 "加班该不该要加班费" 跳到 "同事聚餐要注意什么",中间没有过渡,就像两个人在聊天突然换了频道。真人写作不会这样,我们的思路就算跳脱,也总有隐性的关联。
还有就是数据陈旧。很多 AI 工具的训练数据截止到 2023 年,你现在写 2025 年的事儿,还在用两年前的案例,平台一比对就知道不对劲。我上周看到篇讲直播带货的稿子,还在说 "某主播单场破亿",但人家早就因为税务问题凉了半年了。这种内容,不被打回才怪。
最傻的是观点模糊。AI 生成的文字总喜欢说 "一方面... 另一方面...",看似全面,其实没自己的立场。真人写东西,哪怕是吐槽,也得有个明确的态度。你说 "奶茶好喝但容易胖",这没问题,但要是说 "奶茶有其独特的风味,同时也存在热量较高的特点",这不就是典型的机器口吻吗?
📝 避开雷区的三个实操技巧
先做 "信息增量" 再动笔。我见过一个美食号主,她写探店文从不直接用 AI 生成。而是先自己去店里拍 30 张照片,记 5 条老板的口头禅,甚至蹲点看三个小时客人的点单习惯。这些一手信息喂给 AI,让它帮忙整理成稿,再手动加一句 "老板说他的辣椒油是用四川二荆条晒三天再炸的",这种内容机器根本仿不出来。
故意留 "小瑕疵"。别追求字字珠玑,真人写作难免有重复。比如写旅游攻略,提到某个景点时,可以说 "这个地方我去过三次,每次去都觉得..."。AI 不会这么写,它会追求 "高效表达",结果反而显得假。我有个学员更绝,他写财经文时,会故意在段落中间加一句 "哦对了,忘了说...",平台检测通过率反而提高了。
绑定实时热点。AI 对突发性事件的反应永远慢半拍。就像前阵子某品牌出了新款手机,你当天拿到真机,写一句 "我刚才拆箱时发现摄像头比宣传图大了一圈",这种时效性内容,洗稿的 AI 根本跟不上。平台算法也认这个,新鲜热乎的细节越多,原创权重越高。
🔍 检测自己的稿子过不过关?用这招自测
把写完的稿子复制到记事本里,去掉格式,大声读一遍。但凡读着拗口的地方,都是危险信号。比如 "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正常人会说 "这东西在市面上比同类好用多了"。
还有个土办法:找个不相关的行业朋友看。我每次写完科技类稿子,都会发给开餐馆的表哥看。他能看懂 80%,说明普通人能 get 到;他要是皱着眉说 "你这写的啥",我就知道得重改。机器生成的内容,往往是圈内人觉得 "还行",圈外人看了一脸懵。
💡 长期主义:建立自己的 "原创护城河"
别总想着跟平台的算法斗智斗勇,真功夫还是得下在内容本身。我建议大家建一个 "素材库",不是网上扒来的那种,而是自己的所见所闻。
比如你写教育类内容,就记录下邻居家孩子补课的真实情况;写职场文,就把公司开会时老板说的金句记下来。这些东西 AI 搜不到,也模仿不了。我认识个育儿博主,专门记她儿子的童言童语,比如 "妈妈,为什么月亮跟着我们车跑啊,它是不是怕黑?" 这种素材一放进文章,原创度立马拉满。
还有个小技巧:加入个人经历的时间锚点。比如写房价,可以说 "2018 年我在 XX 小区买的房,当时单价是... 现在中介挂的价格是..."。这种具体到个人的时间线,AI 很难编造,平台也认这种真实感。
🚫 这些坑千万别踩
别信网上那些 "AI 改写神器",说什么换几个同义词就能过检测。我测试过 10 款这类工具,把同一篇文章改完提交,80% 都被头条标记了。机器改出来的东西,骨子里还是机器的逻辑。
也别搞 "伪原创拼接",把三篇文章各抄一段,凑成一篇。现在平台用的是 "语义指纹" 技术,哪怕你改了关键词,句子结构和核心意思没变,照样能查出来。我见过最惨的案例,一个账号因为这么干,直接被永久封禁。
更别碰 "热点洗稿"。某明星出事了,AI 生成的稿子都一个套路:事件经过 + 网友评论 + 专家解读。你要写,就得加自己的独家信息,比如 "我朋友在现场,他说...",或者 "从法律角度看,这个事儿其实..."。没有独家视角,宁可不写。
📈 最后说句实在话
头条严打 AI 洗稿,对认真做内容的人其实是好事。那些靠机器批量生产垃圾文的账号被清掉了,优质内容才能浮出水面。
真要担心过不了原创,就记住一句话:让 AI 帮你整理资料,但别让它替你思考。你吃饭的时候想到的点子,陪孩子玩的时候冒出来的灵感,这些才是机器拿不走的东西。平台要的不是 "非 AI 写作",而是 "真人心声"。
慢慢练,写多了就会发现,带着烟火气的文字,比任何算法生成的都有力量。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