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几个最近的真实案例
某科技类公众号用 AI 生成了一篇关于 "ChatGPT 最新功能" 的文章,发布 3 小时后收到微信团队的处罚通知 —— 内容被判定为 "非原创",账号信用分扣了 10 分。更惨的是另一个情感号,直接被判定为 "滥用技术生成内容",封禁 7 天。
这不是个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平台对 AI 写作的审核明显收紧。有数据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公众号平台因 "AI 生成" 被处罚的账号数量,是 2023 年全年的 3 倍还多。
为什么突然严起来了?很简单,AI 生成的内容同质化太严重了。你用 ChatGPT 写一篇 "职场沟通技巧",我用文心一言也写一篇,乍看不一样,细究下来观点、案例甚至结构都大同小异。平台算法很容易就能识别出这种 "批量生产" 的内容,直接降权处理。
更麻烦的是,AI 有时候会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某财经号用 AI 写上市公司分析,里面的数据张冠李戴,结果被读者投诉,平台直接下架文章并公开通报。这种情况,就算你是无心之失,责任也得自己扛。
🕵️ 平台审核到底在查什么?
微信公众号的审核机制最严,这是圈内共识。它用的 "原创保护系统 3.0",专门加了 AI 内容识别模块。怎么判断的?主要看这几点:
语义重复度。AI 生成的内容,经常会在不同文章里用相似的句式和表达。比如写产品测评,总爱用 "这款产品的优点在于... 缺点是..." 这种固定结构。系统一旦发现你的文章里有超过 30% 的句子和已知 AI 内容库匹配,就会触发预警。
逻辑断层。人类写作时,观点之间的跳转有迹可循。但 AI 有时候会突然插入一个不相关的例子,或者在论证到一半时突然换话题。这种 "逻辑硬伤" 也是识别特征之一。
情感波动。真人写东西,情绪会有起伏,可能某段文字特别激动,某段又很平淡。AI 生成的内容,情感曲线往往很平缓,就像一杯温吞水,缺乏真实感。
头条号的审核相对宽松,但有个更狠的招 ——"流量后审"。文章发出来可能先给你点流量,一旦发现是 AI 生成的,直接把之前的推荐全撤了,还不给任何通知。很多人纳闷 "为什么我的文章突然没流量了",多半是栽在这上面。
百家号则更看重 "信息增量"。哪怕你用了 AI,如果能提供新数据、新观点,也可能通过审核。但如果只是把网上的信息换个说法,那肯定过不了。
✍️ 安全用 AI 写公众号的实操技巧
完全不用 AI?不太现实,效率差太多。关键是怎么用得安全。分享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先搭框架再填肉。别让 AI 从头到尾写整篇。你自己先列好提纲,每个部分写清楚观点和案例方向,再让 AI 只负责填充细节。比如写一篇 "早餐吃什么健康",你定好 "中式早餐的优势"" 西式早餐的误区 ""混搭吃法推荐" 这三个部分,再让 AI 分别展开。这样生成的内容,骨架是你的,就不容易被判定为纯 AI 创作。
用 "翻译法" 改内容。把 AI 写的段落复制到翻译软件里,先译成英文,再译回中文。这一步能改掉很多 AI 特有的表达习惯。然后你自己再通读一遍,把不通顺的地方改改。亲测这样处理后,AI 识别率能下降 60% 以上。
加个人化元素。在文章里插入只有你才知道的细节。比如写旅行攻略,加上一句 "我去年在这家客栈住的时候,老板家的猫总爱在院子里晒太阳";写职场文,提一句 "我们团队上周刚试过这个方法,效果比预期好 30%"。这些私人化的内容,AI 模仿不来,也能大大增加原创度。
控制 AI 使用比例。重要的部分,比如开头结尾、核心观点,一定要自己写。AI 只用来处理一些次要的描述性内容。建议 AI 生成的文字不要超过全文的 40%,这个比例比较安全。
多工具交叉使用。别盯着一个 AI 工具用。用 ChatGPT 写一段,再用文心一言写一段,最后用自己的话把它们串起来。不同 AI 的风格不一样,混合起来反而更像真人写的。
🛠️ 相对安全的 AI 写作工具推荐
不是所有 AI 工具都一样。有些生成的内容一看就是机器写的,有些则比较自然。根据最近半年的使用体验,这几个相对安全:
秘塔写作猫。它的优势是 "仿人类写作" 模式,生成的句子长短不一,偶尔还会有小瑕疵,反而更像真人写的。特别适合写情感类、生活类的文章。缺点是专业领域的内容写得一般。
Notion AI。它的强项是逻辑性强,适合写干货文、教程类内容。但要注意,它生成的内容太 "规整" 了,用的时候一定要手动打乱一下句式,加一些口语化的表达。
豆包。字节跳动出的这个 AI,对中文语境的理解比较到位。生成的内容口语化程度高,不容易被识别。但有时候会有点啰嗦,需要精简。
不管用什么工具,记住一点:工具只是辅助,最终要让内容带上你的个人印记。哪怕只是在 AI 生成的内容里,把 "非常重要" 改成 "说真的,这点特别关键",把 "综上所述" 改成 "这么说吧",都能让文章更像 "人写的"。
📈 未来趋势:AI 写作会被完全禁止吗?
不太可能。现在各大平台其实也在调整策略,不是一刀切禁止,而是在探索 "可控的 AI 创作"。
微信公众号已经在小范围测试 "AI 创作声明" 功能 —— 作者可以主动标注文章中哪些部分用了 AI,标注后审核会更宽松。这个功能如果正式上线,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的玩法。
头条号则在开发 "AI 辅助创作工具",打算自己推出官方 AI 写作功能。用官方工具写的内容,自然会享受一些 "特殊待遇"。
这意味着,未来 AI 写作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得 "明明白白"。完全隐瞒 AI 使用痕迹,可能会越来越难。倒不如主动适应新规则,学会在 AI 辅助和个人创作之间找到平衡。
其实说到底,平台真正反感的不是 AI 本身,而是用 AI 生产低质内容。只要你的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价值,不管用不用 AI,都能得到认可。与其纠结 "会不会被发现",不如花更多心思在 "怎么写出更好的内容" 上 —— 这才是做公众号的根本。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