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用 AI 日更公众号 30 天,纯粹是一时冲动。去年年底公众号数据越来越差,手动写文一周更两篇都费劲,粉丝掉得比涨得快,广告合作更是想都别想。刷到有人说用 AI 写文能提速,脑子一热就定了这个目标 —— 不管写啥,先保证 30 天不断更,顺便看看这事儿到底能不能赚钱。
📋 准备工作:花了 3 天搭好 “AI 写作流水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话真没说错。刚开始直接用免费的 AI 工具写,生成的内容要么像白开水,要么全是套话,根本没法用。后来咬牙买了两个付费工具,一个专攻结构化内容(比如教程类),一个擅长生活化表达(比如感悟类),花了我小两百块。
公众号定位也得重新调。之前啥都写,职场、情感、育儿混着来,粉丝画像乱得很。这次干脆聚焦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目标读者明确,AI 生成内容时关键词也更好抓。还特意翻了近半年的爆款文章,把高频出现的 “试用期”“同事关系”“涨薪技巧” 这些词列成表,让 AI 重点围绕这些方向输出。
最麻烦的是封面图和排版。自己不会设计,就用免费图库找素材,再用在线工具简单拼一下。排版模板也固定了,标题加粗、重点用底色标出来、每段不超过三行,保证手机上看着不费劲。这一套准备下来,感觉像是给自己搭了条简易生产线。
📝 实操日常:从 “躺平” 到 “较真” 的转变
前 5 天确实爽。早上打开 AI,输入 “职场新人如何拒绝不合理要求” 这类主题,十分钟就能拿到初稿。稍微改改错别字,配上图就能发。那时候还跟朋友炫耀,说以后写文跟喝水一样简单。
第 7 天出问题了。有篇讲 “社保缴纳误区” 的文章,AI 把 “公积金” 和 “社保” 的缴存比例弄混了。有个粉丝在后台骂我误导人,吓得我赶紧删文重发,还单独给人道歉。从那以后,每天花在核对信息上的时间比 AI 写文还长。尤其是涉及政策、数据的内容,必须翻官方网站确认,光国家社保网我就收藏了三个不同地区的页面。
中间有次差点断更。那天加班到晚上十点,回家打开电脑发现 AI 生成的内容完全跑偏,说的是 “职场老人的经验”,跟我要的 “新人” 主题搭不上边。急得我一边催 AI 重写,一边自己手动改,弄到凌晨一点才发出去。第二天看后台,阅读量跌了一半,估计是推送时间太晚了。
💰 收益详情:30 天总收入够不够买奶茶?
直接说结果吧,30 天下来,总共赚了 1286.5 元。别觉得少,我一开始预期是 “不赔钱” 就好,毕竟工具和时间都是成本。
流量主是大头,832 块。但这钱来得特别不均匀,前 10 天加起来才 45 块,每天就几毛到两块浮动。转折点在第 12 天,那篇《新人千万别帮同事带饭!我试过 3 次全翻车》突然爆了,阅读量冲到 1.2 万,光那天流量主就有 156 块。后来发现,带点冲突感的标题 + 具体案例,比干巴巴的道理容易火。
广告合作只有两单。都是小程序推广,一篇 50 块,要求在文末加个跳转链接。对方说我粉丝少,但活跃度还行(毕竟都是精准的职场新人)。不过这钱赚得不安心,得先自己试玩小程序,确认不是骗子才敢推。
还有 200 块是粉丝赞赏。有篇写 “试用期被领导 PUA 怎么办” 的文章,好多人在留言区说有共鸣,其中三个读者各打赏了 50,还有一个给了 50,说是 “谢谢提前避坑”。这点钱不多,但比流量主更让人开心,感觉是真的帮到人了。
对了,成本得算进去。两个 AI 工具花了 198,流量费(家里网费)就算 50,总共 248。这么一算,纯利润其实是 1038.5 元,够我喝一个月的奶茶了(我喝的是 15 块一杯的那种)。
🚫 踩过的坑:这些雷千万别踩
AI 不是万能的,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有次写 “年终奖计税方式”,AI 把 “单独计税” 和 “合并计税” 的适用情况弄反了。虽然我后来核对时改过来了,但还是有粉丝截图说 “刚看的时候是错的”,信任感一下就掉了。
标题党真的会被惩罚。第 20 天想冲阅读量,写了个《老板说这话就是要裁你!90% 的人没看懂》,结果内容根本撑不起标题,阅读量是高了点,但粉丝取关了十几个。后来学乖了,标题里的 “绝对”“必看” 这类词全删掉,改用 “亲测有效的 3 个方法” 这种实在点的表述。
别迷信 “日更就有流量”。有天为了凑数,发了篇《职场早餐吃什么更健康》,跟我定位八竿子打不着。那天的阅读量创了新低,才 23 个,连公众号后台的 “常读用户” 都没覆盖全。后来明白,内容不精准,更得再多也白搭。
💡 经验总结:想试试的人可以抄作业
如果也想用 AI 做公众号,这几点一定要记牢。选对工具比多花钱重要,没必要买最贵的,先拿免费版测试一周,看生成的内容风格跟自己的定位搭不搭。我后来留的那个付费工具,其实是基础版,够用就行。
每天花 30 分钟分析数据。看看哪篇文章的 “在看” 和 “分享” 高,就知道读者喜欢啥。我发现带 “具体步骤” 的文章(比如《提涨薪的 5 个话术模板》)比纯理论的更受欢迎,后面就让 AI 多生成这类内容。
别指望 AI 能搞定一切。它更像个 “初稿生成器”,真正值钱的是你的加工。比如 AI 写 “同事借钱该不该借”,只会说 “看关系”,但你可以加上自己经历的真实案例,这样才有人愿意看、愿意转。
最后算笔账,这 30 天我每天平均花 2 小时在公众号上,时薪差不多 21 块,比兼职发传单强点,但累多了。赚钱是其次,最大的收获是摸清了 AI 写作的边界 —— 它能帮你省时间,但不能替你思考。如果只是想赚快钱,可能会失望;但想通过内容积累点什么,不妨试试,至少能让你在坚持这件事上,轻松那么一点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