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的都知道,纯靠人工写稿早就跟不上节奏了。但完全扔给 AI 又容易出问题 —— 内容干巴巴像说明书,读者一眼就看出来是机器写的,掉粉比涨粉还快。真正能做出爆款的团队,都是把 AI 当工具,人工做主导,两者配合着来。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怎么让 AI 写作神器和人工协作,产出读者愿意看、平台愿意推的公众号内容。
🛠️ 先搞懂:AI 写作神器该怎么挑?
选 AI 写作工具不能只看广告吹得多响。市面上的工具少说几十种,功能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得先想清楚自己公众号的定位。要是做科技资讯类的,就得找训练数据里包含大量行业报告和前沿资讯的工具。这类工具对专业术语的把控更准,不容易闹 “5G 是第五代核电站” 这种笑话。我之前试过某款号称 “全能” 的工具,写出来的芯片行业分析,把制程工艺和封装技术混为一谈,差点被粉丝骂不专业。
要是做情感类、生活类公众号,就得看工具的 “共情能力”。简单说就是能不能写出带温度的句子。测试方法很简单:给同一个情感话题,让不同工具各写一段开头。能让你读着读着想起自己某段经历的,就是合格的。某款工具生成的亲情主题开头,居然用 “亲情如同区块链般不可篡改” 这种比喻,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 ——工具的 “学习能力”。好的 AI 工具能记住你公众号的风格。比如你常用短句、爱加表情包描述,用几次后它就能模仿。我现在用的工具,连我习惯在段落结尾加 “你说对不?” 这种口语化反问都能学去,省了不少后期调整的功夫。那些每次生成内容都像换了个作者的工具,再便宜也别碰。
✍️ 人工别缺位:这些活儿 AI 干不了
别被 “AI 全自动写作” 的噱头骗了。再厉害的工具,也代替不了人的核心作用。
选题环节必须人工拍板。AI 能爬取全网热榜,列出几百个热门话题,但它判断不了哪个适合你的公众号。比如 “年轻人为什么反感团建” 这个话题,职场号写很合适,母婴号跟着蹭就很奇怪。我见过一个美食号,跟风写 “职场 PUA”,结果粉丝掉了 15%,就是因为选题和账号定位脱节。
内容骨架得人工搭。AI 生成的初稿,逻辑经常跳脱。比如写 “夏日防晒指南”,它可能先讲防晒霜成分,突然跳到晒后修复,最后又回头说防晒衣挑选。这时候就得人工重新梳理:先讲防晒原理,再分物理防晒、化学防晒,最后说晒后处理,这样读者才看得明白。
情感校准是人工的独门功夫。AI 能写出 “妈妈很爱我”,但写不出 “妈妈总把剥好的石榴籽装在玻璃罐里,说这样我带办公室吃方便” 这种细节。我运营的亲子号,所有 AI 生成的育儿故事,最后都要加一段真实生活细节,阅读量至少能提升 30%。读者要的不是道理,是能共情的场景。
🔄 协作流程:从 0 到 1 做一篇爆款文
磨合出顺畅的协作流程,效率能翻倍。我现在带的团队,用这套方法,人均日产 3 篇优质文,还不耽误做选题策划。
先用 AI 做 “素材搜集员”。定好选题后,让工具生成相关的背景资料、数据案例。比如写 “极简主义生活”,让 AI 列出近三年的相关书籍、博主观点、用户调研数据。但别全信,特别是数据,必须人工核对来源。上次 AI 引用 “90% 年轻人尝试极简生活”,我查原始报告发现是 “90% 受访年轻人听说过极简生活”,差一个词意思天差地别。
接着让 AI 出 3 个不同风格的初稿。一个偏严肃专业,一个偏轻松活泼,一个偏故事化。这样能避免被单一风格限制思路。比如写 “理财入门”,专业版适合列公式,故事版适合讲 “月薪 5000 如何一年存 3 万” 的案例,最后人工把两者结合,既有用又好读。
人工修改时重点抓这几点:把长句拆短,把专业词换成大白话,加行业黑话或网络热词。比如 “用户留存率” 改成 “老粉活跃度”,“性价比高” 换成 “花小钱办大事”,读者接受度明显更高。
最后一定要做 “反 AI 检测”。用平台自带的原创检测工具扫一遍,把重复率高的句子重写。我通常会把 AI 写的 “综上所述,夏季养生要注重祛湿”,改成 “说白了,夏天想少生病,就得把身体里的潮气排出去”,既保留意思又更像人话。
🚫 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别再犯
踩过的坑多了,总结出几条血泪教训。
别让 AI 写深度分析。涉及行业趋势预测、政策解读这类内容,AI 的观点往往浮于表面。之前写 “社区团购未来发展”,AI 列举了一堆优势,却没提监管政策影响,差点误导读者。这种内容必须人工查政策文件、采访业内人士,才能写出深度。
定期清理 AI 的 “记忆缓存”。工具用久了,会重复使用某些句子或案例。我之前发现,写任何美食相关内容,AI 都爱用 “某某餐厅排队两小时” 这个例子,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它的训练数据里这个案例权重太高。解决办法很简单:每次生成内容前,手动输入几个新案例,让它参考着写。
别偷懒跳过人工校对。AI 经常犯低级错误:把 “2023 年” 写成 “2032 年”,把 “减肥” 写成 “减费”。这些小错误,读者一眼就看到,会觉得你不专业。我现在要求团队,所有稿子必须打印出来校对,屏幕上看容易漏错,纸质版反而看得更仔细。
📈 效果评估:数据说话,持续优化
光埋头写不行,得定期复盘,看 AI 和人工协作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核心看这几个数据:完读率比纯人工写稿时提升了多少?粉丝留言中,“内容有用”“写得真实” 这类评价占比有没有提高?转发率是不是稳定在 5% 以上?我运营的职场号,引入 AI 协作后,完读率从 42% 升到 58%,就是因为 AI 帮我们快速产出了更多案例,人工又把案例打磨得更贴近读者生活。
还要统计时间成本。原来一篇 1500 字的稿子,从选题到发布要 3 小时,现在用 AI 找素材、写初稿,人工修改,能压缩到 1.5 小时。省下的时间,正好用来做用户调研,比如在留言区问读者 “下期想了解什么话题”,形成正向循环。
根据数据调整协作比例。如果发现某类内容,AI 生成后修改量很大,就减少这类内容的 AI 使用比例。比如我们的情感故事类文章,AI 初稿修改量超过 60%,后来就改成:AI 只写故事大纲,细节全由人工补充,效率反而更高。
AI 写作神器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是省力杠杆,用不好就是掉粉加速器。核心秘诀就一条:让 AI 做机械劳动,让人工做创造性工作。选题、情感、逻辑这些需要 “人味儿” 的部分,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试过几十种工具,踩过无数坑才明白,最好的公众号内容,永远是 “机器效率” 加 “人的温度”—— 少了哪一样,都成不了气候。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