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直领域定位:10W + 好文的起点是精准卡位

p9-flow-imagex-sign.byteimg.com
打造个人 IP 的第一步,必须把垂直领域钉死。别想着啥都写,啥都写等于啥都没写。用户刷到你的内容,三秒内搞不清你到底擅长啥,手指立马就划走了。
怎么找垂直领域?先扒自己的底裤。把你过去三年花时间最多的三个领域列出来,再圈出其中能说出一二三、别人愿意听你讲的那个。比如你天天研究宠物粮成分,能一眼看出哪种粮含诱食剂,那宠物食品测评这个细分领域就比泛泛的宠物领域靠谱 10 倍。
还要看市场缺口。用 5118 或者蝉妈妈搜关键词,看看你想做的领域里,排在前面的内容是不是还停留在表面。比如职场领域,太多人讲 “简历怎么写”,但很少有人深挖 “不同行业 HR 筛简历的潜规则”,这种缺口就是你的机会。
定好领域后,给自己贴个标签。标签要像纹身一样洗不掉,比如 “每天拆解一个心理学效应的小林”,比 “分享心理学知识的小林” 记忆点强太多。用户想到这个领域,第一时间就能想起你,这就是定位的成功。
🛠️ AI 工具筛选:选对武器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现在 AI 工具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帮你出深度内容的没几个。别跟风用那些被吹上天的工具,适合自己垂直领域的才是王道。
写深度分析类内容,试试 GPT - 4 Turbo 和 Claude 3 Opus。这俩家伙处理长文本的能力强,你扔过去几十篇行业报告,它能帮你提炼出别人没发现的关联。比如做财经领域,把上市公司财报、行业政策、竞品动态喂给它,它能帮你算出隐藏的风险点,这是普通 AI 做不到的。
需要大量案例支撑的领域,比如教育、职场,秘塔写作猫和豆包就很好用。输入关键词,它能快速给你匹配一堆真实案例,还能自动标注来源。你要写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叛逆期”,它能甩出十几个不同年龄段的真实处理方案,省得你自己翻论坛找素材。
垂直领域有专业术语的,比如医疗、法律,一定要用带领域训练的 AI。讯飞星火有医疗版,问它 “甲状腺结节 TI - RADS 3 类需要手术吗”,它能给出符合临床指南的回答,不会像通用 AI 那样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乱用通用 AI 写专业内容,很容易出错,砸了自己的 IP 招牌。
工具不在多,3 个以内就够。一个负责深度分析,一个负责案例搜集,一个负责润色排版。多了反而记不住每个工具的特性,切换来切换去浪费时间。
📝 用 AI 构建稳定输出机制: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稳定输出比偶尔写出一篇爆款更重要。个人 IP 的信任度,就是靠日复一日的内容堆积起来的。AI 能帮你把输出频率从 “看心情” 变成 “按计划”。
先做个内容日历。用 Excel 列出来未来 30 天要写的主题,每个主题下面标上核心观点、需要的案例类型、发布时间。然后把这个日历喂给 AI,让它每天提醒你该准备啥。比如你做美食领域,日历上写着周三发 “减脂期能吃的甜品”,AI 会提前一天告诉你 “该找低卡糖的案例了,要不要我帮你搜最近的新品?”
让 AI 当你的素材库管理员。看到好的文章、视频、用户评论,随手发给 AI 让它分类存档。比如你做科技领域,看到一篇关于 “AI 芯片发展” 的文章,标注 “技术突破类”,下次写相关主题,AI 会自动把同类素材都调出来。省得你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资料。
遇到卡文的时候,别硬撑。告诉 AI“我现在写‘新手如何学摄影’,写到构图卡住了”,它会给你列出来 5 个写作方向:从手机摄影构图讲起、用案例对比好构图和坏构图、拆解大师作品的构图逻辑…… 总有一个能让你重新动笔。
设定固定的输出模板。比如开头用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纠结 XX 问题”,中间分 3 个部分,结尾留个互动问题。让 AI 按照这个模板填充内容,你再改改细节,既能保证风格统一,又能提高效率。
🚀 提升内容深度:让 AI 写出 “带脑子” 的文章
光靠 AI 凑字数,别说 10W+,100 + 阅读都难。深度好文的核心是 “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你说透了”。AI 能帮你做到,但需要你给它 “带脑子” 的指令。
给 AI 的 prompt 要具体到 “能落地”。别说 “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要说 “写一篇 3000 字的文章,分析为什么有的家长越陪孩子写作业,孩子成绩越差,要包含 3 个心理学实验案例,最后给 5 个可操作的解决办法”。指令越细,AI 输出的内容越有针对性。
让 AI 做 “数据翻译官”。找到垂直领域的行业报告,里面全是数据和图表,普通人看了头大。让 AI 把这些数据 “翻译” 成大白话:“这个报告里的‘用户留存率下降 20%’,其实是说‘有两成的人用了这个产品后,再也没回来过,主要原因是……’”。把干巴巴的数据变成读者能懂的洞察,内容深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逼 AI “唱反调”。写完初稿后,让它 “从反对的角度挑 3 个问题”。比如你写 “早起有利于成功”,AI 可能会说 “但对熬夜工作的人来说,强行早起反而效率更低”。把这些反对意见加进文章里,再一一回应,内容会显得更客观,读者更买账。
加入 “用户视角”。把平时收集的用户评论、私信发给 AI,让它分析 “这些人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的话里藏着什么没说出口的需求”。比如你做母婴领域,用户说 “宝宝总是哭”,AI 可能会分析出 “家长其实是担心自己没照顾好宝宝”,顺着这个点写,文章更容易戳中读者。
🌟 平衡 AI 与个人特色:别让 IP 变成 “AI 复读机”
读者关注你,是因为 “你” 这个人,不是因为 “你用的 AI”。如果文章里全是 AI 的套路,没有你的独特印记,很难建立长久的信任。
在 AI 写的内容里加 “私人体验”。比如你写 “新手学跑步容易受伤”,AI 会列出一堆理论,你加上 “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因为落地姿势不对,膝盖疼了半个月,后来用 XX 方法才好”,一下子就有了真实感。
保留 “不完美” 的表达。AI 写的句子太工整,反而像机器人。你改的时候故意留一两个 “口语化的小错误”,比如 “这个方法吧,我试过,刚开始效果一般,后来改了改才好用”,比 “经实践验证,该方法在优化后效果显著” 更让人觉得亲切。
把你的 “偏见” 写进去。垂直领域里,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比如做职场领域,有人说 “要跟领导搞好关系”,你可以说 “我反而觉得,比起搞关系,把活儿干漂亮更重要,因为我见过太多只会搞关系最后被淘汰的人”。这种带有个人经历的 “偏见”,反而能让你和其他账号区分开。
定期做 “AI 内容体检”。把最近写的 5 篇文章放一起,看看有没有重复的观点、相似的案例。如果有,让 AI 换种表达方式,或者你自己补充新的思考。保证每篇文章都有 “新东西”,读者才会一直跟着你。
📈 冲击 10W+:抓住 “传播密码” 的 3 个关键点
内容好只是基础,能不能爆火还要看 “传播密码”。AI 能帮你分析哪些元素容易被转发,但最终要靠你把这些元素融入文章里。
标题里藏 “钩子”。让 AI 给你生成 20 个标题,然后选那些带 “反差”“疑问”“利益点” 的。比如 “我劝你别轻易做自媒体(附 3 个月亏了 5 万的教训)” 比 “做自媒体的注意事项” 点击率高 3 倍。
开头 3 秒必须 “抓眼球”。用用户最痛的痛点开头:“昨天有个粉丝跟我说,她花了 2 万块报的写作课,学完还是写不出东西 —— 其实她踩的坑,90% 的人刚开始都会犯”。让读者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才会继续往下看。
在文章里埋 “转发理由”。比如 “看完这篇文章,转发给正在减肥的朋友,她会谢谢你的”“把这个方法发给老板,说不定能帮你涨工资”。给读者一个转发的 “借口”,他们更愿意动手。
关注垂直领域的 “热点借势”。让 AI 每天给你推送领域内的热点事件,分析哪些能和你的内容结合。比如你做健身领域,看到 “某明星晒出减肥照”,可以写 “别学她瞎减肥,这 3 个科学方法更有效”,借热点的流量,涨自己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