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骨架:Midjourney 提示词的 3 大核心模块
写提示词就像搭积木,得先把最关键的几块放对地方。Midjourney 不管你写多长的描述,最终都是围绕三个核心模块展开。
写提示词就像搭积木,得先把最关键的几块放对地方。Midjourney 不管你写多长的描述,最终都是围绕三个核心模块展开。
先说主体。就是你想让 AI 画啥,人、动物、物品还是场景?这个必须放在最前面,AI 读取关键词是有顺序优先级的。比如 “一只坐在月亮上的兔子”,“兔子” 就是主体,后面的 “坐在月亮上” 是场景补充。新手常犯的错是把修饰词堆在前面,结果 AI 搞不清谁是主角,画出来四不像。
然后是修饰词。这部分决定细节质感,分两类。一类是属性修饰,比如 “白色绒毛”“蓝宝石眼睛”;另一类是状态修饰,比如 “打哈欠的”“戴着飞行员墨镜的”。修饰词不用多,3-5 个精准的比 20 个模糊的强。试过一次堆了 15 个形容词,结果 AI 直接忽略了一半,反而不如精简的效果好。
最后是参数指令。这部分藏在提示词末尾,用 “--” 开头。最常用的有三个:--ar 16:9 调比例,--v 5 指定版本,--q 2 提高质量。参数不用全加,根据需求来。比如想生成壁纸就加 --ar 16:9,要高清细节就加 --q 2(但会多耗积分)。
⚙️ 进阶语法:掌握这 5 个符号,让 AI 听话
光有模块还不够,得学会用符号给 AI “划重点”。这些小符号看似简单,却是高手和新手的分水岭。
光有模块还不够,得学会用符号给 AI “划重点”。这些小符号看似简单,却是高手和新手的分水岭。
逗号 “,” 是最基础的分隔符。用来区分不同维度的关键词,比如 “红色跑车,雨夜,霓虹灯,赛博朋克风格”。注意别用顿号,Midjourney 不认中文标点的顿号,会当成关键词的一部分。
冒号 “::” 是权重调节器。加在关键词后面能改变优先级,比如 “咖啡::2 书本::1”,AI 会重点渲染咖啡。数字越大权重越高,负数也行,“咖啡::-1” 就是减弱咖啡的存在感。但别乱加,超过::5 效果就会失真,试过把 “眼睛::10”,结果画出来一个全是眼睛的怪物。
双引号 “” 用来强调短语。比如 “"星空下的城堡" 哥特风格”,AI 会把 “星空下的城堡” 当成一个整体来理解。没有引号的话,可能会分开画星空和城堡,位置关系就乱了。
减号 “--” 接参数前面说过,补充一个冷知识:--no 可以排除元素,比如 “狗 --no 尾巴”,但效果不太稳定,有时候 AI 还是会偷偷画个小尾巴。
括号 () 是轻量权重。比::更柔和,(花朵) 相当于花朵::1.1,适合微调。比如 “(红色) 连衣裙”,红色会比其他修饰词稍微突出一点,但不会像::2 那么夸张。
🎨 风格化表达:从 “照片” 到 “插画” 的关键词密码
同样的主体,换个风格词,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这部分得记牢几十组常用风格关键词,不然 AI 默认的 “通用画风” 很容易平庸。
同样的主体,换个风格词,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这部分得记牢几十组常用风格关键词,不然 AI 默认的 “通用画风” 很容易平庸。
先说写实类。想生成照片级效果,关键词里加 “8K 分辨率”“超写实”“35mm 胶片”“景深效果”。比如 “雪山日出,8K 分辨率,超写实,35mm 胶片质感,景深效果”,出来的光影会特别细腻,甚至能看到雪粒的纹理。别加 “真实” 这两个字,太笼统,AI 理解不来。
插画类分很多种。扁平风就用 “扁平化设计”“极简线条”“色块分明”;手绘感加 “手绘插画”“铅笔质感”“线条粗糙”;日系动漫风则是 “二次元”“动漫风格”“Studio Ghibli(吉卜力工作室)”—— 加具体工作室名字,比单纯说 “动漫” 精准 10 倍。
艺术流派关键词是加分项。比如 “梵高风格”“印象派”“赛博朋克”“蒸汽波”。但要注意,这些词得和主体匹配,“赛博朋克风格的茶杯” 就比 “茶杯,赛博朋克” 效果好,前者是整体风格,后者可能只加几个霓虹灯。
还有个进阶技巧:加艺术家名字。比如 “肖像画,by 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风格)”,AI 会模仿他的笔触。但别加太冷门的,AI 数据库里没有的话,等于白写。试过加 “by 某某小众插画师”,结果和没加一样。
🚫 避坑指南:新手常犯的 4 个提示词错误
写了半年提示词,见过太多人明明关键词不少,出来的图却一言难尽。其实很多问题都是重复踩同样的坑。
写了半年提示词,见过太多人明明关键词不少,出来的图却一言难尽。其实很多问题都是重复踩同样的坑。
最常见的是 “关键词堆砌”。比如 “一只猫,黑色,可爱,毛茸茸,戴帽子,在树上,白天,阳光,草地,蓝天,白云,蝴蝶”—— 这么多元素挤在一起,AI 根本不知道该突出哪个,最后猫可能只占画面的 1/10。解决办法:挑 3 个最想表现的重点,其他的删掉或简化。
然后是 “模糊的形容词”。“好看的女孩”“漂亮的风景” 这种词等于没说。AI 对 “好看” 的理解和你完全不一样。换成具体的描述:“瓜子脸,高鼻梁,焦糖色卷发”“雪山倒映在湖面,岸边有针叶林,晨雾未散”,越具体越容易出效果。
参数乱用也是个大问题。有人不管啥图都加 “--q 5”(最高质量),结果生成时间长,还特别耗积分。其实日常练习用 --q 1 就够了,定稿再提高质量。还有 --v 5 虽然强大,但生成抽象风格时,反而不如 v4.5 稳定,别盲目用最新版本。
最后是 “忽略环境光”。很多人只描述主体,不说光线。比如 “一个花瓶”,AI 可能随便给个光线,显得灰蒙蒙。加上 “侧逆光”“柔光箱打光”“夕阳余晖”,质感立刻提升。试过同样的花瓶,加 “窗边自然光” 后,玻璃的通透感一下就出来了。
📝 实战模板:3 类场景的万能提示词公式
光说理论太空泛,直接上模板。这几个公式是测了几十次总结出来的,新手套进去就能用。
光说理论太空泛,直接上模板。这几个公式是测了几十次总结出来的,新手套进去就能用。
人物肖像模板:【主体细节】,【表情动作】,【光线风格】,【艺术风格】,【参数】。比如 “20 岁女性,齐肩短发,绿色瞳孔,微笑着看书,窗边自然光,胶片质感,超写实,--ar 3:4 --v 5”。重点是把五官和发型写具体,表情动作决定氛围。
场景插画模板:【场景元素】,【视角】,【色彩基调】,【风格】,【细节补充】,【参数】。比如 “森林小屋,从空中俯视,暖黄色调,水彩风格,屋顶有积雪,烟囱冒烟,远处有山脉,--ar 16:9 --q 2”。视角很重要,“俯视”“仰视”“特写” 直接决定构图。
产品展示模板:【产品名称】,【材质细节】,【使用场景】,【光影】,【风格】,【参数】。比如 “陶瓷咖啡杯,白色釉面带蓝色花纹,放在木质托盘上,早餐场景,柔光照射,极简摄影风格,高清晰度,--ar 1:1 --no 背景杂物”。产品材质和光影是关键,能突出质感。
用模板的时候记得替换括号里的内容,别生搬硬套。比如同样是 “咖啡杯”,想走复古风就换 “复古搪瓷材质,做旧效果”,想走科技风就换 “金属质感,LED 灯带环绕”。
再补充个小技巧:生成后觉得某部分不满意,比如 “衣服颜色不对”,可以用 “Vary (Region)” 功能局部修改,提示词就写 “宝蓝色连衣裙”,不用重新写全句。
掌握这些结构和技巧,基本能从 “随机生成” 进阶到 “可控创作”。Midjourney 的核心不是堆砌关键词,而是让 AI 明白你的优先级 —— 什么是必须有的,什么是可以灵活处理的。多试几次,慢慢就会找到手感,看到一张图就能反推它的提示词大概长什么样。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