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生成图片这两年火得一塌糊涂。从社交媒体配图到产品包装设计,越来越多商家开始用 AI 绘画替代传统设计。但你知道吗?去年深圳有家电商公司因为用了 AI 生成的服装图案,被起诉侵权赔了 12 万。这不是个案,随着 AI 绘画的普及,版权纠纷正在井喷式增长。
🔍 AI 生成图片的版权困局:法律还在 “追着技术跑”
现在全球对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认定,基本还处于 “各说各话” 的状态。美国版权局 2023 年明确表示,完全由 AI 生成的图片不能获得版权保护,因为缺乏人类作者的 “创造性投入”。但如果人类对生成结果进行了显著修改,达到 “独创性” 标准,就能申请版权。
欧盟的立法更激进些。2024 年通过的《人工智能法案》要求 AI 生成内容必须标注来源,而且如果训练数据包含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生成内容的商用可能需要支付版权费。这意味着用 Stable Diffusion 这类开源模型生成的图片,随时可能被追责。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 AI 生成内容的法律条文,但司法实践已经出现相关案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去年审理的 “AI 绘画著作权案” 中,法院虽然没有直接认定 AI 作品的版权归属,却判决使用方因 “未尽合理审查义务” 承担侵权责任。这给所有商家提了个醒:别指望法律模糊地带能成为避风港。
行业里现在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判断 AI 生成图片是否能商用,不能只看技术层面,更要关注 “整个创作链条的合法性”。包括你用的 AI 工具有没有版权授权,训练数据是否干净,以及你在生成过程中加入的人类创造性劳动有多少。
📝 主流 AI 绘画工具的版权政策:坑比你想的多
不同平台的版权条款差得很远,稍不注意就可能踩雷。咱们一个个说。
MidJourney 是目前商用最容易出问题的。免费用户生成的图片版权归平台所有,你哪怕用了也不能商用。付费用户(Pro 及以上套餐)虽然获得了商用授权,但条款里藏着个 “陷阱”:如果你的作品被认定 “模仿了受版权保护的风格”,平台有权撤回授权。上个月就有个设计师用它生成了类似迪士尼风格的插画,结果被平台发了警告函。
Stable Diffusion 的情况更复杂。基础模型是开源的,但很多衍生模型(比如 RealVis、Deliberate)的训练数据包含大量未经授权的版权作品。如果你用这些衍生模型生成图片,哪怕做了修改,也可能被原作者起诉。去年 Getty Images 起诉 Stable Diffusion 母公司的案子,核心争议就在这里。
DALL・E 3 的版权政策相对友好。付费用户生成的图片可以商用,前提是不涉及商标、肖像等元素。但它有个限制:不能用于生成 “看起来像真人的肖像”,哪怕是虚构人物也不行。这对做游戏角色设计的商家来说,得特别注意。
国内平台比如百度文心一格、阿里通义万相,版权条款更倾向保护用户。文心一格明确规定,企业版用户生成的图片,版权归用户所有,但要求用户保证 “不侵犯第三方权益”。这里的关键是,平台会协助维权,但不承担连带责任。
选工具的时候,别只看功能,一定要把版权条款下载下来仔细看。重点看这几点: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商用范围限制、免责条款、以及平台对训练数据合法性的承诺。最好能保留一份条款截图,万一出事这就是重要证据。
✅ 商用前必做的 5 步自查:把风险扼杀在源头
别等出事了才后悔,这 5 个步骤必须走一遍。
第一步,核查工具的授权链条。如果用的是第三方平台,要求对方提供 “训练数据合法性声明” 和 “版权授权文件”。特别是那些声称 “可商用” 的模板,一定要确认模板本身的版权状态。上个月杭州有家广告公司就因为用了某平台的 “免费商用模板”,结果发现模板里的字体没获得授权,最后赔了字体公司 8 万块。
第二步,给 AI 生成内容 “加原创料”。单纯用 AI 生成后直接商用,风险最高。你可以在生成后做这些修改:调整构图比例、添加独特元素(比如公司 logo、专属纹样)、改变色彩体系。这些操作能让作品满足 “人类创造性贡献” 的标准,在版权纠纷中更有利。有个小技巧,保留所有修改过程的记录(比如 PS 的历史记录、修改前后的对比图),这能证明你的独创性。
第三步,做反向图片检索。用 Google 图片、TinEye 这类工具,搜一下你生成的图片,看看有没有高度相似的版权作品。特别是人物、场景、构图这些核心元素,哪怕是巧合撞车,也可能被认定为侵权。如果发现相似作品,要么大改,要么直接弃用。
第四步,登记版权或存证。虽然 AI 生成图片目前很难获得正式版权登记,但可以做 “时间戳存证”。国内的蚂蚁链、百度超级链都有这类服务,花几十块钱就能存证,万一有纠纷,这能证明你的创作时间和独立性。有些地方的版权局现在也接受 “AI 辅助创作” 作品的登记,不妨试试。
第五步,买版权保险。现在有些保险公司推出了 “AI 创作责任险”,一年保费几千块,能覆盖因版权纠纷产生的律师费、赔偿金。对于经常用 AI 做商业设计的企业来说,这钱花得值。记得看清楚保险条款里的免责范围,比如故意侵权是不赔的。
这几步看似麻烦,但比起动辄几十万的赔偿金,这点功夫真不算什么。我认识的一家电商公司,就因为省了反向检索这一步,用 AI 生成的图案和某品牌的注册商标高度相似,最后不仅下架产品,还赔了品牌方 15 万。
⚠️ 最容易踩的 3 个版权陷阱:老司机也常翻车
这些坑你可能没注意,但杀伤力极大。
第一个陷阱,“免费生成 = 免费商用” 的误区。很多平台标注 “免费生成”,但商用权另算。比如 Stable Diffusion 的 WebUI 版本,免费使用不代表可以商用,它的开源协议(AGPL 3.0)要求,如果你用它生成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必须公开你的修改代码,这对企业来说基本做不到。
第二个陷阱,忽视 “衍生作品” 的版权。如果你用 AI 生成的图片是 “基于某部小说、电影的角色或场景”,哪怕做了修改,也可能侵犯原作品的改编权。比如用 AI 生成 “类哈利波特风格的魔法学校”,华纳兄弟完全可以起诉你侵权。这种情况下,哪怕你不知道原作品的存在,也不能免责。
第三个陷阱,跨国使用的法律差异。如果你把 AI 生成的图片用在跨境电商平台(比如亚马逊、速卖通),得同时满足多个国家的法律要求。比如在欧盟用的图片,必须标注 “由 AI 生成”;在日本,即使 AI 生成的图片,只要和某版权作品 “实质性相似”,就可能被认定侵权。有个做跨境服饰的朋友,就因为在德国站用了 AI 生成的图案,被当地版权机构认定侵权,店铺直接被封了。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AI 生成的图片如果包含 “可识别的真人肖像”,哪怕是偶然生成的,也可能侵犯肖像权。去年就有个案例,AI 生成的图片里有个侧脸和某明星高度相似,商家用在海报上,结果被明星起诉侵犯肖像权,最后赔了 20 万。
🆘 被起诉侵权了怎么办?3 步应对法
真遇上事了,别慌,按这步骤来。
首先,立刻停止使用并固定证据。马上下架所有涉及侵权的内容,包括线上的图片、线下的物料。同时截图保存所有使用记录、生成记录、以及和 AI 平台的沟通记录。特别重要的是,保存你获取 AI 工具授权的证明(比如付费凭证、服务协议)。这些证据能帮你证明 “没有主观侵权故意”。
然后,评估侵权程度并主动沟通。如果只是轻微相似,赶紧联系对方说明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赔偿合理费用、公开道歉)。很多时候对方只是想止损,不一定非要闹到法院。如果侵权比较严重,比如大规模使用了相似作品,最好直接找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让律师出面沟通。记住,别自己瞎承诺,尤其是别写 “承认侵权” 的书面材料。
最后,区分责任主体。如果是因为 AI 平台的问题(比如提供的素材有版权瑕疵),可以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这时候你之前保存的平台条款、沟通记录就派上用场了。去年北京有个案例,商家用了某平台的 AI 生成图片被起诉,最后法院判决平台承担 30% 的责任,因为平台没能证明训练数据的合法性。
处理这类纠纷,速度很重要。越拖延,对方越容易认定你 “故意侵权”,赔偿金额可能翻倍。有个统计说,在收到侵权通知后 72 小时内主动处理的,最终赔偿金额平均能降低 60%。
🔮 未来趋势:版权规范只会越来越严
别指望版权问题会不了了之,这几块变化值得关注。
立法层面,欧盟《人工智能法案》2025 年就要正式生效,要求所有 AI 生成内容必须附带 “溯源信息”(包括使用的模型、训练数据来源)。美国版权局也在酝酿新规则,可能会要求 AI 生成作品必须 “披露人类贡献比例” 才能获得版权。国内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明确,提供 AI 生成服务的平台要 “对生成内容的合法性负责”。
技术层面,“AI 内容溯源” 技术正在成熟。比如 Adobe 的 Content Authenticity Initiative,能给 AI 生成的图片添加 “数字水印”,记录创作全过程。未来这类技术可能会成为强制要求,不使用溯源技术的 AI 内容,商用时会被直接认定为 “高风险”。
行业自律也在加强。最近几家头部 AI 公司(包括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母公司)联合成立了 “AI 版权联盟”,承诺会建立 “训练数据版权库”,用户可以查询生成内容是否涉及侵权素材。这个库如果能真正落地,对商家来说会省很多事。
对商家来说,最好的应对方式是 “提前布局”。比如建立 AI 内容使用的内部审核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版权核查;和专业的知识产权律所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做版权培训;甚至可以考虑自己训练 “干净的 AI 模型”(用获得授权的素材训练),虽然初期成本高,但长期看更稳妥。
AI 绘画确实能提高效率,但商用不是拍脑袋的事。记住,法律永远滞后于技术,但不代表技术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现在多花点功夫在合规上,将来就能少赔很多钱,少操很多心。毕竟,生意要做长久,合规才是底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