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写剧本靠谱吗?看看专业编剧如何评价这些工具
在影视行业,AI 写剧本已经从科幻概念变成了现实。越来越多的制片方和平台开始使用 AI 工具辅助剧本创作,比如华策的 “有风” 大模型,与人工剧本评估匹配率高达 60%~70%;爱奇艺 AI “剧本工坊”,不仅能为编剧提供大量故事素材,还能在 30 分钟内完成 50 万字剧本的评估,并给出创作和改进建议。这些工具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剧本创作的效率。
但 AI 写剧本真的靠谱吗?专业编剧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些工具的呢?
🚀AI 写剧本的优势与局限
AI 在剧本创作中的优势很明显。对于制片方和平台来说,传统剧本创作要在创意构思、拟定大纲、完成剧本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 AI 在短时间内不仅能自动生成完整剧本,还可以将小说直接转化为剧本、分镜头脚本,大幅缩减人工成本。在微短剧领域,AI 量产剧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拥有更强记忆能力的灵狐 AI 目前基本可以做到 20 分钟生成 5 万字短剧剧本。
AI 还能助力编剧的创意生成、灵感激发。以往,编剧构思一个情节需要查阅各种资料、耗费很大心力,而 AI 通过学习、整合和分析大量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为编剧提供数个选择,并快速梳理和确定最具价值的故事线。比如一览运营宝的 “AI 编剧”,用户仅需在 “创意生成” 栏输入创意点,软件便会据此进行 “情节生成”,给出几个不同的故事情节;选择其中一个,便进入 “脚本生成” 环节,完成专业分镜头脚本。
不过,AI 也有明显的局限性。AI 生成的剧本往往缺乏情感深度和人性洞察。编剧张冀曾把某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交给 AI 做剧本大纲,结果大纲中出现了很多与原著内容不符的错误,这让他无法对 AI 完全信任。编剧全勇先也认为,AI 只是高度模仿人类的审美、思维,并不能真正同人类共情,现阶段 AI 创作的剧本很难形成人类从生到死的复杂体验。
此外,AI 难以做出有个性、有温度的艺术表达。传统编剧在写作时基于上帝视角审视故事的因果逻辑、角色塑造、情节结构,以及剧本中微妙的态度与深层主题的呼应,而 AI 的底层逻辑来自其语料库,仅能做到初级语言的膨胀与扩散,通过矩阵逻辑和算法规则选择最优解,能给予人知识却缺乏情感,无法设计出类似《长安三万里》里众人朗诵《将进酒》的经典场面,以及蕴含各种隐喻表达的台词。
🎭专业编剧的真实看法
对于 AI 写剧本,专业编剧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总体上认为 AI 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者。
编剧张冀认为,未来 AI 可以助力编剧,但是能否替代编剧,取决于编剧自身。“如果自身创作不用心,没有真正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经验,编剧很容易被 AI 替代,如果编剧有较强的主体意识,AI 就会成为辅助人类的工具。” 他还提到,自己会运用 AI 激发创作灵感,开剧本讨论会之前,会同 AI 讨论是否有其他剧情发展方向的可能,他发现 AI 对心理学、女性议题方面似乎更擅长,特别是偏学术、学科应用方面的内容表现较好。
编剧全勇先则对 AI 创作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AI 是自由的东西,但现在被大量的垃圾投喂后,已经变成了一个投其所好、看人脸色的怪胎。“当它得出的结论不是出于事实,而是基于某种禁忌和限制,它体内第一个癌细胞就已经分裂了。” 他强调,只有拥有情感、产生意识,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创作,创作是高级精神活动,现阶段 AI 只是个工具,或许可以辅佐人类的创作,却无法完全替代人类。
编剧王小枪谈到,很多编剧都在面对一种 “隐形压力”,各种渠道散播 AI 即将取代编剧的信息,也会让编剧有焦虑感。但他认为,现阶段 AI 在剧本生产环节中,最多是一个辅助工具。“如果以踢球打比方,人工智能现在可以取代助理教练的工作,清晰掌握每名队员的身体状况、赢球成功率等等,但绝不是主教练,主教练要掌控人际关系的微妙、场上战术的随时变化、赛后面对媒体的表达、思考如何应对下一场比赛,编剧不只是执笔者、填台词那样简单。” 他还指出,如果智能工具可以替代编剧,那么制作方绝无可能给编剧付钱,只要还愿意付剧本费,就证明编剧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编剧赵冬苓在参加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时也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还是一个平庸的编剧。编剧袁子弹则认为,AI 更擅长套路化创作,但在个性化书写以及审美格调上,AI 还远未达到跟人类 “抗衡” 的地步。
🛠️如何正确使用 AI 工具辅助创作
既然 AI 有优势也有局限,那么编剧们该如何正确使用 AI 工具辅助创作呢?
首先,要明确 AI 的定位。AI 是辅助工具,不是替代者。编剧应该保持自己的主体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表达能力,让 AI 为自己服务。比如,编剧可以使用 AI 生成剧本大纲、情节片段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情感元素。
其次,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AI 工具。市面上的 AI 剧本写作工具很多,不同的工具在功能和特点上有所不同。编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创作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比如,如果你需要快速生成剧本大纲,可以选择华策的 “有风” 大模型;如果你需要进行剧本评估和分析,可以选择爱奇艺的 “剧本工坊”。
再者,要合理运用 AI 工具。编剧在使用 AI 工具时,不要过度依赖,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AI 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逻辑漏洞、情感单薄等问题,编剧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仔细检查和修改。同时,编剧也可以通过与 AI 的交互,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
最后,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AI 技术在不断发展,编剧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变化。编剧可以学习 AI 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 AI 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意、情感表达和叙事能力,让自己在 AI 时代更具竞争力。
AI 写剧本有其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专业编剧们普遍认为,AI 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者。在未来的剧本创作中,编剧应该正确使用 AI 工具,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让 AI 为自己服务,共同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