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 AI 写剧本这事儿,现在圈内讨论得挺热闹。有人说它效率高,分分钟能出几幕戏;也有人吐槽看 AI 写的东西像拆盲盒,逻辑时不时就 “翻车”。到底 AI 的故事构建能力靠谱不?我拿市面上主流的几个大模型做了实测,从侦探片、爱情剧到科幻题材都试了个遍,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
🕵️♂️ 逻辑硬伤最常见:时间线和因果关系容易 “打结”
说真的,AI 写剧本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逻辑漏洞。我让 GPT-4 写过一个密室杀人案剧本,前两幕铺垫得还行,侦探发现死者手里攥着半张撕碎的火车票,暗示凶手可能是异地作案。结果到第三幕揭秘时,AI 突然说凶手是死者的室友,案发当晚一直没出门。那火车票怎么解释?它压根没提,就像忘了这回事。后来追问,它才补了句 “那是凶手故意放的障眼法”,但前面没任何铺垫,纯粹是圆不回来硬圆。
Claude 在这方面稍好点,但也有翻车的时候。试写家庭伦理剧,妻子发现丈夫藏了张银行卡,怀疑有外遇。后面剧情里,这张卡被解释成丈夫给母亲治病的钱,按理说妻子知道后应该理解,结果 AI 让她突然提出离婚,理由还是 “你有事瞒着我”。这情绪转变太突兀了,人物动机根本立不住。
更有意思的是文心一言写的科幻剧本,设定在 2077 年人类能瞬移,但有个规则是 “不能携带活体生物”。中间有段剧情,主角把宠物猫瞬移到了火星基地,后面却完全没解释这个 bug。我截图标出来问它,它才慌忙改设定,说 “最新技术突破了活体限制”,这种临时加补丁的操作,在专业编剧眼里简直是大忌。
🎭 角色人设像 “变色龙”:前后性格跳脱是常态
角色塑造这块,AI 的表现更不稳定。我让几个模型都写同一个女主角 —— 一个内向的图书管理员,设定里说她 “害怕社交,说话总是小声”。结果呢?
GPT-4 写她在第三幕突然主动上台演讲,还跟台下观众热情互动,完了加句 “她其实一直渴望被关注”。这哪是内向,分明是人格分裂。Claude 稍微收敛点,但也让她在拒绝男主邀约时说 “我这人就喜欢独来独往”,转头下一幕就跟陌生邻居聊了半小时家常,理由是 “她今天心情好”。
最离谱的是通义千问,给女主角设定了 “恐高”,后面剧情里却让她为了追凶手爬上 20 层楼的天台,连个心理建设都没有。我倒回去看设定,它自己写的 “站在二楼阳台都会腿软”,这前后反差也太夸张了。
不是说 AI 完全写不好人设,只是它很难像人类编剧那样,让角色的每一个行为都符合底层逻辑。有时候你盯着它改,它能稳住几幕,稍微一放松,人设就飞了。就像有个编剧朋友说的,“AI 写的角色像没装 GPS,走着走着就偏航”。
📈 情节推进靠 “巧合”:过度依赖套路还爱 “跳步”
写剧本讲究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AI 在这方面还差得远。我测试时发现,它推进剧情特别爱用两种方式:要么全是老套路,要么靠强行巧合。
让它写爱情剧,十有八九是 “女主摔进男主怀里”“两人同时伸手拿同一本书”,这些 20 年前的梗翻来覆去用。想让它玩点新的,比如写个 “社恐程序员和街头艺人的爱情”,结果它还是绕回 “下雨天共撑一把伞” 的老路子,只是把场景换了下。
更麻烦的是情节跳步。有个 AI 写的职场剧,前一幕主角还在为项目失败被老板骂,下一幕直接升职加薪,中间没任何转折。问它怎么回事,它说 “因为主角熬夜改好了方案”,但这段关键剧情居然没写,就像剪辑时丢了一整段素材。
不过也有偶尔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候。用 GPT-4 写悬疑剧,它设计了个 “凶手是死者的第二人格” 的反转,虽然不算新鲜,但逻辑能自洽。可惜这种情况太少,十个剧本里能有一个不跳步就不错了。
🧠 长剧情把控不住:短篇还行,长篇就 “放飞自我”
测试不同长度的剧本时,发现 AI 的表现很不均衡。写个 10 分钟的短剧,比如咖啡馆里的一次偶遇,它往往能把故事讲完整,逻辑也相对顺畅。但只要篇幅拉长,比如写三幕剧或者连续剧大纲,就容易出问题。
我让 Claude 写一个 6 集的悬疑剧大纲,前两集铺垫得挺好,埋下三个伏笔。到第三集就开始乱了,其中一个伏笔被完全遗忘,另一个被强行解释成 “无关紧要的巧合”。最绝的是第六集揭秘,凶手居然是第一集里只露过一面的路人甲,前面没任何铺垫,纯粹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这可能跟 AI 的 “记忆” 有关。它处理长文本时,对前面设定的细节会逐渐模糊。就像人记东西,短时间能记住,时间一长就漏了。有次我故意在第 10 幕提第 3 幕出现的道具,AI 直接问 “这个东西之前提到过吗?”,可见它的长剧情把控能力确实有限。
💡 辅助创作比独立写稿靠谱:人类还得掌方向盘
虽然毛病不少,但 AI 也不是完全没用。现在很多编剧朋友都把它当 “灵感工具” 用。比如卡文的时候,让 AI 出几个情节方向;或者想不出角色对话,让它先写几版参考。
我测试时发现,给 AI 足够详细的设定,它表现会好很多。比如先把人物小传、核心冲突、关键情节节点都列清楚,再让它写具体内容,逻辑漏洞会减少 60% 以上。有个影视公司的朋友说,他们现在的流程是 “人类搭骨架,AI 填血肉,最后人类再改”,效率确实比以前高。
但想让 AI 独立完成一个能直接拍的剧本,目前来看还不现实。它就像个刚入行的助理,能帮你处理杂活,但关键决策还得靠人。毕竟剧本不只是堆情节,还得有情感共鸣、社会洞察,这些 AI 暂时还学不会。
🚀 未来能追上人类吗?难,但会越来越好用
测了这么多,感觉 AI 写剧本的逻辑问题,本质上是它 “理解” 不了故事的深层逻辑。人类写剧本时,会考虑 “这个情节对主题有什么用”“这个角色的行为符合现实吗”,而 AI 更多是在统计数据里找规律,把常见的桥段拼在一起。
不过进步也确实快。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模型,现在的 AI 处理逻辑漏洞的能力已经强了不少。比如 GPT-4 比 GPT-3.5 在情节连贯性上能好 30% 左右,至少不会出现 “死人突然站起来说话” 这种低级错误。
或许再过几年,AI 能写出逻辑严密的剧本,但那时候人类编剧可能又在玩更高级的东西了。毕竟故事的核心是 “人”,只要人性还在变,人类对故事的理解就永远有 AI 追不上的地方。
总的来说,现在的 AI 写剧本,逻辑上漏洞不少,但作为辅助工具已经挺好用。要是你想完全靠它出成品,那得做好天天 “救火” 的准备。真要论靠谱,还是得人来掌舵,AI 当个帮手就好。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