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显感觉到身边用 AI 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写论文想省点事,自媒体小编赶稿缺灵感,甚至连一些企业写报告都开始找 AI 帮忙。但大家用完几乎都会问同一个问题:这玩意儿写出来的东西,查重能过吗?
毕竟现在不管是学校还是平台,对原创的要求都越来越严。要是花时间用了 AI,最后因为重复率太高被打回来,那可就白忙活了。今天就用实际测试数据来说说,AI 写作到底能不能通过查重,那些号称 "高原创" 的 AI 生成器,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 AI 写作火了,但查重问题成了心病
先看看现在的大环境。某数据平台统计,2024 年国内使用 AI 写作工具的用户已经突破 3 亿,其中 70% 的用户最担心的就是 "原创度不够,过不了查重"。这事儿不难理解,毕竟 AI 本质上是在海量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生成,说完全没有借鉴是不可能的。
我问过几个经常用 AI 写东西的朋友。一个做自媒体的姑娘说,她用 AI 生成初稿后,必须自己逐句修改,不然用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检测很容易被判为低质内容。还有个研究生告诉我,他们导师明确说过,知网查重系统现在对 AI 生成的文字越来越敏感,哪怕重复率低于 10%,如果被判定为 AI 生成,一样会被打回。
这就有意思了,重复率和是否为 AI 生成,现在成了两个并行的查重标准。但大家更关心的还是前者,毕竟多数情况下,过不了重复率这关,连后续审核的机会都没有。
🔍 实测!5 款主流 AI 工具 VS 3 大查重系统
为了弄清楚真相,我选了目前市面上最火的 5 款 AI 写作工具:ChatGPT(3.5 版)、文心一言(4.0)、豆包(专业版)、Claude(2.1)、讯飞星火(V3.0)。测试方法很简单:让它们围绕同一个主题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各生成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然后分别用知网、万方、PaperPass 这三个最常用的查重系统进行检测。
先看整体结果。5 篇 AI 生成的文章,在知网的平均重复率是 18.7%,万方是 15.3%,PaperPass 最高,达到 23.9%。这个数据有点出乎意料,比我预想的要低一些。但个体差异很大,比如 ChatGPT 生成的内容在知网查重率 24.3%,而豆包专业版只有 12.8%。
仔细看重复的内容,发现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术语和常见表述上。比如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这句话,在 3 篇 AI 生成的文章里都出现了类似表达,查重系统很容易判定为重复。但真正大段复制已有文献的情况几乎没有,这说明现在的 AI 生成器在避免直接抄袭上确实下了功夫。
有意思的是,同一款 AI 生成的文章,在不同查重系统里的结果能差 10% 以上。比如 Claude 生成的内容,知网查出来是 16.7%,PaperPass 却到了 28.2%。这说明查重结果不仅看 AI 的表现,还得看你用什么系统去查。
🧐 影响 AI 文章查重结果的 3 个关键因素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我翻了不少资料,也自己做了几次变量测试,发现有三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首先是AI 工具的训练数据。如果一款 AI 的训练数据更新不及时,或者包含大量已被广泛收录的学术文献、网络文章,那它生成的内容重复率自然会高。比如这次测试里表现较差的 ChatGPT 3.5,它的训练数据截止到 2021 年,很多近两年的新内容没纳入,生成时就更容易依赖旧有表述。
其次是生成时的提示词技巧。同样用文心一言,我第一次直接让它写 "数字化转型",重复率 17.5%;第二次加了句 "用独特的案例和新颖的视角,避免使用行业通用表述",重复率降到了 11.2%。这说明给 AI 的指令越具体,生成内容的原创度往往越高。
最后是查重系统的数据库和算法。知网对学术文献的覆盖最全,所以如果 AI 生成的内容涉及较多学术领域的表述,在知网的重复率就会偏高。而 PaperPass 对网络内容的检测更敏感,自媒体类的 AI 文章在它这里更容易 "翻车"。
💡 想让 AI 写作过查重?这 4 个技巧亲测有效
既然知道了影响因素,那想让 AI 生成的内容更容易通过查重,就有办法了。这几个技巧我自己试过,效果确实不错。
先用 AI 生成框架,再手动填充细节。让 AI 只写大纲和核心观点,具体的案例、数据、描述性文字自己写。这样既能利用 AI 的思路,又能保证大部分内容是原创。我用这种方法写的一篇行业分析,重复率直接降到了 8% 以下。
多工具交叉生成,然后手动融合。比如用 ChatGPT 写一部分,文心一言写另一部分,然后自己把它们整合起来,修改衔接部分。不同 AI 的表述习惯不一样,交叉使用能降低整体重复率。测试显示,这样做比单一工具生成的内容重复率平均低 6-8 个百分点。
生成后用 "同义替换 + 句式改写" 双重处理。不要只改词语,句子结构也要调整。比如把长句拆成短句,主动句改成被动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加入自己的专业见解,让内容更有独特性。
选对 AI 工具很重要。从实测结果看,豆包专业版、讯飞星火 V3.0 在原创度方面表现更稳定。如果是写学术类内容,优先选训练数据中学术文献占比低的工具;写自媒体内容,就选对网络热词依赖度低的。
🤔 未来 AI 写作与查重的博弈会走向何方
现在 AI 写作技术更新得很快,这边刚测出重复率特点,那边 AI 就可能推出新的生成模式。比如有些工具已经加入了 "原创度增强" 功能,生成时会自动避开数据库中已有的高重复表述。
但查重系统也不会闲着。听说有些平台已经在开发专门针对 AI 生成内容的检测算法,不只是看重复率,还要分析文字的逻辑连贯性、用词习惯等,判断是否符合人类写作特点。
这种博弈其实对用户是好事。逼着 AI 工具不断提升原创能力,也让查重标准越来越科学。但对我们来说,不能完全依赖 AI,也不能轻视查重的重要性。最好的状态是,把 AI 当成高效的辅助工具,最终输出的内容还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加工。
毕竟,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不只是能通过查重那么简单,还得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价值。AI 能帮我们省时间,但不能替我们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