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当下最火的 AI 排版:到底是解放双手还是徒有虚名?
现在打开设计软件,十个里有八个会弹出 “AI 一键排版” 的按钮。朋友圈里设计师们晒着 AI 两分钟出的海报,甲方爸爸催稿时也总问 “能不能用 AI 排得快点”。但真把活儿交出去,又总觉得哪里不对。我前阵子接了个电商详情页的活儿,同一批素材分别用 AI 排了一版,又找老师傅手排了一版,结果差距比想象中还大。
先说说直观感受:AI 排版像自动洗车机,唰唰唰搞定基础清洁,但缝隙里的泥点永远清不干净。人工精排则像老师傅手洗,连轮毂内侧都给你擦得发亮。但效率和成本摆在那儿,到底该怎么选?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 速度对决:AI 的 “闪电战” vs 人工的 “持久战”
试过用某知名设计工具的 AI 功能排公众号图文,300 字加 5 张图,输入关键词后 15 秒出了 3 版。自动分栏、配图标、调字体,连段落间距都给你算好了。要是赶活动推文,这速度能让小编多喝两杯咖啡。
但人工精排呢?上次排一篇产品手册,光是调整各级标题的缩进就改了 7 遍。设计师盯着屏幕逐行对齐,连标点符号的全半角都要统一,整整耗了一下午。客户突然说要换主色调,AI 改起来点一下就行,人工得从头调配色方案,加班是跑不了的。
不过快不等于好。AI 排长文档经常出幺蛾子:表格跨页时表头跑到页脚,图片比例被强行拉伸,甚至把 “限时优惠” 四个字拆成两行。有次用 AI 排合同模板,条款序号乱成一锅粥,最后还是得人工返工。
🔍 细节较真:那些 AI 看不见的 “魔鬼”
最让我头疼的是 AI 对 “视觉层级” 的理解。比如一张活动海报,主标题、副标题、时间地点、二维码,AI 总会把二维码放大到抢戏,或者让副标题的字体比主标题还粗。人工排版时,老师傅会先在纸上画草图,哪个元素该压哪个,留白留多少,心里门儿清。
还有文字排版的细节。AI 处理英文长单词经常直接截断,标点符号时不时跑到行首,行距忽大忽小是常事。上次用 AI 排书籍内页,发现它把 “第 10 章” 的 “10” 和 “章” 拆开两行,整本书的章节编号都得手动改。
但人工也有翻车的时候。连续排十几页 PPT,难免眼花把某页的 logo 放反,或者忘了统一项目符号的样式。只是这种错误概率比 AI 低得多,而且设计师会下意识检查 “易出错点”,比如电话号码是否连号,网址有没有多打一个点。
💰 成本账本:看起来省钱的 AI,可能藏着隐性支出
算笔经济账:AI 排版工具年费普遍在 200-500 元,能无限次使用。一个全职排版工月薪至少 8000,还得算上社保和设备成本。要是做批量的传单、工作证这类标准化物料,AI 的成本优势能甩人工十条街。
但隐性支出往往藏在后面。上个月帮客户用 AI 排了 50 张产品图,看着挺快,结果上线后发现有 12 张的价格标签被产品挡住了 ——AI 自动对齐时没识别到动态素材。返工花了 3 个人天,算下来比直接请人排还贵。
还有品牌调性这块。某连锁咖啡店的会员手册,AI 用了花哨的艺术字体,和他们一直强调的 “极简温馨” 风格完全冲突。最后还是请设计师重新定调,等于花了双份钱。
🎯 场景选择题:什么时候该信 AI,什么时候必须靠人?
我总结了三个判断标准:第一看是否需要 “情绪价值”。追悼会的邀请函、结婚请柬这种带情感属性的,AI 排出来总透着一股冷冰冰的机械感,人工才能拿捏那种微妙的庄重或温馨。
第二看信息复杂度。像年报里的多组数据图表,AI 经常把折线图和柱状图堆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人工会先梳理数据逻辑,该合并的合并,该突出的用颜色标出来,读者一眼就能抓住重点。
第三看是否有品牌规范。上市公司的招股书、奢侈品的宣传册,对字体、色值、logo 位置有严苛规定。AI 偶尔会 “自作主张” 换个近似色,差 1% 的色值在印刷时就可能变成大问题,这种时候必须人工逐页核对。
反过来,像会议签到表、内部通知、学生作业排版这类没那么多讲究的,AI 排完改改错别字就能用,没必要浪费人工。
💡 设计师们的生存现状:是被取代还是转型?
上周跟一个十年经验的排版师傅聊天,他说现在接的活儿反而更贵了。以前 500 块排本小册子,现在客户愿意花 2000,但要求是 “AI 做不到的那种精致”。他现在的工作更像 “AI 校对 + 创意升级”,先用 AI 出初稿,然后盯着屏幕改细节,把 AI 没处理好的行距、对齐、留白一点点磨到位。
年轻设计师则在练 “AI 指令术”。不是随便点个按钮就完了,而是会写超长的提示词:“用莫兰迪色系,标题字距 1.2 倍,副标题用衬线体但边缘要柔和,整体留白占比 30%”。好的指令能让 AI 初稿的合格率从 30% 提到 70%,剩下的再手动优化。
这行的门槛其实在提高。只会套模板的设计师确实难混,但懂美学、会沟通、能驾驭 AI 的,反而更吃香。
🚀 未来会怎样?不是替代,而是 “人机双打”
最近试用了某大厂的新一代排版 AI,多了个 “人工修正记忆” 功能。你改完一处错误,它会记住你的偏好,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自动调整。比如你总把标题左对齐,它就不再强行居中了。
这可能是个方向:AI 负责 80% 的基础工作,人搞定剩下 20% 的关键细节。就像以前计算器取代了算盘,但会计并没有消失,只是把精力放在了数据分析上。
说到底,工具永远是工具。AI 一键排版解决的是 “有没有” 的问题,人工精排解决的是 “好不好” 的问题。着急交差、预算有限、要求不高,选 AI;追求质感、有品牌调性、信息复杂,必须上人工。
下次再有人问 “AI 排版行不行”,不如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 “快速出活” 还是 “无可挑剔”。毕竟,连 AI 都知道,不同需求该用不同算法 —— 我们人类,总不能比机器还死板吧?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