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公众号的,肯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发出去阅读量寥寥无几;隔壁同行随手发篇热点文,轻轻松松 10 万 +。差距在哪?不是文笔,也不是选题方向错了,而是没搞懂热点和用户调研怎么结合。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从热点挖掘到用户需求匹配,再到具体落地的方法,全是实战干货,看完就能用。
📈 热点不是追得快就行,得先搞懂 “有效热点” 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追热点,就看哪个话题讨论度高就往上凑。结果呢?写出来的东西要么和自己的公众号定位八竿子打不着,要么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不是白忙活吗?
真正的有效热点,得满足三个条件:和你的目标用户高度相关、能结合你的公众号核心价值、有足够的延展空间。就拿职场类公众号来说,前段时间 “年轻人开始反向背调公司” 这个热点很火。如果你只是单纯复述新闻,说年轻人怎么查公司底细,那肯定没什么竞争力。但要是结合自己的定位,去分析 “反向背调时哪些信息最该关注”“HR 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再给出 “求职者如何科学背调” 的干货,这就不一样了。
怎么判断一个热点有没有价值?教你个简单的办法:打开微信指数、百度热榜,看热点的搜索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期的热点才有追的价值,已经下降的就别碰了,纯属浪费时间。还有,看看评论区,用户在吵什么、关心什么,这些都是写作的切入点。比如某个热点事件下,很多人在吐槽 “看不懂官方通报”,那你要是做科普类公众号,就可以从 “如何快速理解官方文件” 这个角度切入,绝对能戳中用户。
另外,热点也分类型,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追。突发新闻类的,比如社会事件,反应要快,但这类热点敏感,容易踩坑,新手谨慎。节日节气类的,提前准备就行,比如中秋写 “职场人送礼指南”,端午写 “粽子品牌测评”,这类热点安全但竞争大,得挖得深一点。还有就是行业内的热点,比如某个新政策出台,这种最适合垂直类公众号,用户精准,转化率也高。
🧐 用户调研不是瞎做,这三个维度最关键
光追热点不行,还得知道你的用户想看什么。很多人觉得用户调研就是发个问卷,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真正有用的用户调研,得从三个维度入手:历史数据、评论区互动、私下访谈。
先看历史数据。打开公众号后台,看过去三个月阅读量高的文章,标题里有什么关键词?内容是偏干货还是偏情感?比如你发现 “干货清单类” 的文章阅读量总是比 “观点类” 的高,那以后追热点时,就多往清单体上靠。还有,看 “在看” 和 “分享” 数据,那些被大量分享的文章,往往是用户觉得 “有面子”“能帮到朋友” 的内容,比如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这种内容自带传播属性。
评论区是个宝藏。很多人发完文章就不管评论了,其实这里藏着用户最真实的需求。比如你写了篇 “远程办公效率提升技巧”,评论里有人说 “家里太吵怎么办”“孩子总打扰工作”,这些就是很好的选题。下次追 “远程办公” 相关的热点时,就可以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用户一看,“这不就是在说我吗”,自然就愿意读下去。
私下访谈更重要,但别搞成 “审问”。找几个忠实粉丝,随便聊聊天,问问他们最近在关心什么,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难题。记住,不要直接问 “你想看什么文章”,用户自己也说不清楚。要问具体的场景,比如 “你昨天上班时,有没有遇到什么让你烦躁的事?”“如果有个工具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希望它有什么功能?” 从这些回答里提炼需求,比发一百份问卷都管用。
举个例子,有个做母婴类公众号的朋友,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妈妈不是不知道怎么给孩子选绘本,而是 “没时间筛选”。后来有个 “童书新规” 的热点,她就写了篇 “3 分钟搞定绘本选购,符合新规的 10 本精选绘本”,阅读量直接翻了三倍。这就是用户调研的价值 —— 找到用户的 “隐性需求”,再结合热点,想不火都难。
✂️ 热点和用户需求怎么捏合?这招 “嫁接法” 百试百灵
找到了好热点,也知道了用户需求,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教你个 “嫁接法”:用热点做引子,用用户需求做内核,用公众号定位做框架。
具体怎么做?分三步。第一步,确定热点的核心关键词。比如 “年轻人流行‘城市漫游’”,核心关键词是 “城市漫游”“年轻人”。第二步,提取用户需求的关键词。假设你的用户是 “刚毕业的上班族”,他们的需求可能是 “低成本娱乐”“周末去哪儿”“拍照好看”。第三步,把这两组关键词交叉组合,找重合点。“年轻人城市漫游”+“低成本”,就能得出 “月薪 5000 也能玩遍城市的 3 个漫游路线”,这就有了一个不错的选题。
再举个例子,热点是 “某奶茶品牌推出联名款”,用户需求是 “想喝但怕胖”。如果你是做健康类公众号的,就可以写 “这款联名奶茶热量有多高?喝了怎么补救?” 既蹭了热点,又满足了用户的健康需求,还符合自己的定位。
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觉得 “热点必须和用户需求完全匹配”,其实不用。只要有一点点关联,就能嫁接。比如热点是 “某明星官宣结婚”,看似和职场类公众号没关系,但你可以写 “从明星婚礼看职场人脉管理:为什么有的人总能请到‘大咖’?” 把娱乐热点和职场技巧结合起来,反而有新鲜感。
还有,别害怕 “小众需求”。大众需求竞争太激烈,小众需求反而容易出爆款。比如 “上班族带饭” 这个热点,很多人写 “一周菜谱”,但如果你发现有用户是 “素食者”,那就专门写 “素食带饭指南”,虽然受众少,但精准,互动率会很高。而且这类内容容易被转发到小众社群,传播效果反而更好。
📝 标题是门面,这五个技巧让用户忍不住点开
文章写得再好,标题不行也白搭。结合热点和用户需求的标题,得做到这三点:有热点关键词、有用户利益点、有情绪调动。分享五个实战技巧,亲测有效。
第一个,数字 + 热点 + 利益。比如 “3 个方法,搞定‘反向背调’时的信息筛选 —— 附工具清单”。“3 个方法” 是数字,清晰明了;“反向背调” 是热点关键词;“搞定信息筛选” 是利益点,用户一看就知道对自己有用。
第二个,提问式标题。把用户的困惑直接抛出来,比如 “年轻人都在反向背调公司,你知道该查哪些信息吗?” 这种标题能引发用户的好奇心,特别是当用户也有同样疑问时,点开率肯定高。
第三个,对比式标题。用反差吸引注意力,比如 “别人追‘反向背调’热点涨粉 1 万,你却阅读量不过百?差在这一步”。这种标题利用了用户的 “焦虑感” 和 “攀比心”,让人想知道 “到底差在哪”。
第四个,热点词 + 独家。比如 “独家:‘反向背调’背后,HR 内部培训资料流出 —— 这些坑千万别踩”。“独家” 两个字能增加稀缺感,让用户觉得 “错过就没了”,尤其是搭配 “内部资料”“秘籍” 这类词,效果更好。
第五个,情绪词 + 热点。比如 “气炸!‘反向背调’被公司发现,我被 HR 拉黑了 ——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气炸” 就是情绪词,能调动用户的情绪,让他们产生代入感,想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
标题里的热点关键词,不用完整写出来,比如 “反向背调” 可以简化成 “背调”,但一定要让用户一眼能认出来。还有,标题别太长,微信里标题显示有限,太长了看不到重点,控制在 20 字以内最好。
📊 内容结构要清晰,这样写用户才愿意读完
标题吸引人点进来了,内容结构不好,用户还是会划走。结合热点和用户调研的文章,结构一定要清晰,推荐两种最实用的:问题 - 原因 - 解决和案例 - 分析 - 总结。
先说说 “问题 - 原因 - 解决” 结构。开头用热点引出用户的问题,中间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最后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比如写 “反向背调”:开头说 “最近很多人在问,反向背调时怎么查公司有没有劳动纠纷”;中间分析 “为什么劳动纠纷信息难查 —— 因为很多公司会隐藏”;最后给出 “3 个查询渠道 + 2 个判断技巧”。这种结构逻辑清晰,用户能快速 get 到重点。
再说说 “案例 - 分析 - 总结” 结构。适合故事性强的热点,比如 “年轻人用 AI 写周报被开除” 这个热点,就可以先讲一个具体的案例:“小王用 AI 写周报,被领导发现后辞退,原因是……”;然后分析 “为什么 AI 写周报会被反感 —— 职场中哪些内容不能用 AI”;最后总结 “用 AI 提高效率的正确姿势”。这种结构有故事性,读起来不枯燥,用户更容易看下去。
不管用哪种结构,每段开头最好有个小总结。比如第二段开头写 “查劳动纠纷,第一个渠道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用户扫一眼就知道这段讲什么。还有,重要的地方一定要加粗,比如关键数据、核心观点、工具名称,用户在快速浏览时也能抓住重点。
另外,结尾一定要引导互动。比如 “你最近反向背调过公司吗?遇到了什么问题?评论区聊聊”,或者 “这 3 个方法你觉得有用吗?有用的话点个在看”。互动率高的文章,更容易被微信推荐,阅读量自然就上去了。
🚀 热点过后怎么办?这招让流量持续变现
追热点不是一锤子买卖,一篇爆文之后,得想办法让流量持续变现。这里有个关键技巧:把热点内容转化为系列选题。
比如 “反向背调” 这个热点,你写了一篇爆文,那接下来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写 “不同行业反向背调重点”“应届生如何快速背调”“背调时被公司发现了怎么办”,形成一个系列。这样一来,之前的读者会持续关注,新用户也能通过系列文章了解你的公众号价值,容易沉淀成粉丝。
还有,把热点文章里的干货整理成资料包。比如写 “反向背调工具清单”,就把这些工具整理成 Excel 表格,用户回复关键词就能领取。这样既能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又能为下次推文做铺垫,比如 “上次领了背调工具的朋友,这篇教你怎么高效使用”。
另外,观察热点的长尾效应。有些热点过了之后,还会有二次讨论。比如 “反向背调” 之后,可能会出现 “公司开始针对反向背调做应对” 的新热点,这时候你就可以写 “公司防着你背调?这几招照样能查到真相”,承接之前的流量,形成持续热度。
最后,别忘了复盘。每篇热点文发出去后,记录下几个数据:发布时间、阅读量峰值、转发率、用户留言关键词。下次追类似热点时,就能避开坑,比如你发现周三下午发的文章阅读量更高,那以后就固定在这个时间发;发现用户对 “工具类” 内容反应更热烈,那下次就多提供工具推荐。
做公众号,追热点是为了获取流量,但真正能留住用户的,还是你的核心价值。把热点当引子,用用户调研找到需求,再用清晰的结构和吸引人的标题呈现出来,最后做好后续转化,这样才能让每一次追热点都有价值。记住,热点是别人的,用户才是自己的,别为了追热点而丢了自己的定位,那就得不偿失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