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 Jarreau

简介: 小简介
如果你仍在黑暗的爵士丛林中冒险的话,那么对于八○年代以后的爵士流派,是否有雾里看花难以分辨的感觉?其实,此时期之后的爵士乐主要分成四大支派:融合爵士、新古典主义爵士、自由爵士、作曲爵士。但是,因乐手在不同的流派中进进出出,因而风格辨识的困难,也造成乐迷的困扰,艾 更多>

小简介
如果你仍在黑暗的爵士丛林中冒险的话,那么对于八○年代以后的爵士流派,是否有雾里看花难以分辨的感觉?其实,此时期之后的爵士乐主要分成四大支派:融合爵士、新古典主义爵士、自由爵士、作曲爵士。但是,因乐手在不同的流派中进进出出,因而风格辨识的困难,也造成乐迷的困扰,艾尔贾诺(Al Jarreau),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
对于艾尔贾诺这位横跨了六○年代到九○年代的男歌手来说,音乐的类型本来不是他吸引人的主因,因为他的爵士歌手身份、节奏蓝调的表现,向来有目共睹。他同时还跨足流行乐界,演唱成人抒情歌曲及软式摇滚。使得他成为赢得到了爵士、节奏蓝调、流行歌手等多类葛莱美奖,乐风之广堪称史上第一。因此艾尔贾诺的流派为何,斯乎难以理清且无关紧要,因为听众动容的是他完美无暇的歌声,他的嗓音征服了爵士迷、流行迷、甚至节奏蓝调迷!
辉煌的表现
1940年四月,艾尔贾诺出生於威斯康辛的密尔瓦基。父亲是一介牧师,因此艾尔贾诺从小就在教堂合唱团演唱,奠定了他的音乐基础。随後,他依一般人的生活模式求学,修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就业成为社工人员,一切的过程就好像是普通人一样平凡,直到举家迁往洛杉矶後,他才考虑前往演艺界发展。六○年代中期,他先在西岸的俱乐部驻唱当歌手,展现其傲人的歌声,其间亦出了数张唱片,但是因为成绩平平,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只是位出了数张唱片的小歌手。
然後,一切的改变在1975年出现了,此时他换了新的一家唱片公司Reprise,出版了一张新的专辑《We Got By》引起各方瞩目,许多赞赏的评语接踵而至:「完美的唱腔」、「转音处毫无瑕疵」、「诠释的美感,表现出歌曲自然风味」等等佳评一再地恭维他,使得他的演唱事业如日中天。演唱会专辑《Look to the Rainbow》打入美国的专辑排行榜的前五十大,在当时由白人所主导的乐界而言,是一件相当难能可贵的事。1981年出版的《Breaking Away》更打入了排行榜前十大专辑,也赢得了葛莱美奖的流行及爵士的奖项,更他在乐界的成绩光彩夺目。
i.e.Music的贾诺全纪录
这次i.e.Music所出版的七张专辑,无疑是艾尔贾诺在宝丽金唱片公司录音作品的全纪录。首先是1983年发行的同名专辑《Jarreau》,此张唱片的曲风热烈,活泼轻快,贾诺醇厚的歌声晕染在硬节奏的鼓点下,配之以电吉他疯狂的弹奏,令人讶异其音乐的表现。此种快节奏似如电子舞曲型式的表现,确有令人一清耳目之感,如专辑中的〈Boogie Down〉或是〈Mornin'〉,更是令人震撼,此种快节奏的融合乐,令老爵士迷瞠目结舌。
1984年出版的罪大恶极《High Crime》,摇滚音乐的味道更重了,意识型态更为刚硬。重节奏的电子乐器一开始,便提供了如同重金属般的激昂享受,而Jarreau的歌声在乐器之上嘹亮地唱出〈High Crime〉的放克节奏的断句,挥洒出淋漓尽致的流行感受。1985年的伦敦现场演唱会《Al Jarreau in London》,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四十多岁的他依旧展现出强而有力的演唱精神,融合爵士、放克舞曲、节奏蓝调的元素在此相互激荡,由现场观众的热烈呼声可以感受到此场演唱会的疯狂。
92年推出之专辑《Heaven and Earth》,是一张得到葛莱美奖节奏蓝调奖项的专辑,也因之使的此张唱片成为流行乐界的一张重要专辑,不论快歌慢调的表现,一脉的艾尔贾诺,一脉独家音乐及歌声表现的艾尔贾诺。
而94年的专辑《Tendrness》则是另一番跨界的体验,不论是演奏所请来的乐界大将外,尚包含了知名女高音凯萨琳·芭托的跨刀演出爵士乐曲〈My favorite things〉,专辑中的音乐包含了各种类型,也可藉此一窥贾诺歌唱的情怀,尤其是经典名曲〈Try a little tenderness〉或者是艾尔顿强的名曲〈Your song〉都表现出一派巨星风采,而耐吉足球的广告配乐〈Mas que nada〉(坦巴三重奏原唱)亦收录进去,可惜的是巴西原味尽失,让人略有所失。
听过这七张专辑,我简单地描绘心中的艾尔贾诺:「一个融入放克舞曲及节奏蓝调风的融合爵士乐手,一个游走于流行、爵士边缘的全能歌王。
        Al Jarreau于2017年2月12日去世。
by Jason Ankeny
The only vocalist in history to net Grammy Awards in three different categories (jazz, pop, and R&B, respectively), Al Jarreau was born in Milwaukee, WI, on March 12, 1940. The son of a vicar, he earned his first performing experience singing in the church choir. After receiving his masters degree in psychology, Jarreau pursued a career as a social worker, but eventually he decided to relocate to Los Angeles and try his hand in show business, playing small clubs throughout the West Coast.
He recorded an LP in the mid-60s, but largely remained an unknown, not reentering the studio for another decade. Upon signing to Reprise, Jarreau resurfaced in 1975 with We Got By, earning acclaim for his sophisticated brand of vocalese and winning positive comparison to the likes of Billy Eckstine and Johnny Mathis. After 1976s Glow, Jarreau issued the following years Look to the Rainbow, a two-disc live set that reached the Top 50 on the U.S. album charts. With 1981s Breakin Away, he entered the Top Ten, scoring a pair of hits with Were in This Love Together and the title track. After recording 1986s L Is for Lover with producer Nile Rodgers, Jarreau scored a hit with the theme to the popular television program Moonlighting, but his mainstream pop success was on the wane, and subsequent efforts like 1992s Heaven and Earth and 1994s Tenderness found greater success with adult contemporary audiences.
A string of budget compilations and original albums hit the shelves at the end of the decade, but into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is original output slowed down. That was until he signed with the Verve/GRP label in 1998 and reunited with producer Tommy LiPuma. LiPuma had produced Jarreaus ostensible 1975 debut, We Got By, and the pairing seemed to reinvigorate Jarreau, who went on to release three stellar albums under LiPumas guidance, including 2000s Tomorrow Today, 2002s All I Got, and 2004s Accentuate the Positive. 2006s Givin It Up, recorded with George Benson, was nominated for three Grammy Awards — each one for a different song.

Al Jarreau的歌

推荐资讯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为什么每个创作者都需要专属选题素材库?做内容创作的人,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灵感来了的时候文思泉涌,可没灵感的时候盯着屏幕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更...

685 2025-10-04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你可能觉得公众号注册就是填几个信息的事,殊不知,这里面的每个选择都像蝴蝶扇动翅膀,未来三年的运营轨迹可能就被悄悄改变了。很多人刚开始没当回事,等到后面想调整,才发现处处受限,那叫一个后悔。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注册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到底能给未来的运营带来多大影响。​📌账号类型选不对,三年运营路难

289 2025-10-04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 2025 公众号托管服务的底层逻辑:不是代运营,是 “结果交付” 这年头做公众号托管,还只停留在帮客户发文章、改排版?趁早别干了。2025 年的托管服务早就变了味儿 —— 客户要的不是 “做了什...

645 2025-10-04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上周帮同事核查一篇AI写的行业报告,发现里面把2023年的用户增长率写成了2025年的预测数据。更离谱的是,引用的政策文件号都是错的。现在AI生成内容速度快是快,但这种硬伤要是直接发出去,读者信了才真叫坑人。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AI写作怎么做好事实核查,别让你的头条文章变成 误导重灾区 。​📌AI写

754 2025-10-04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维度一:选题像打靶,靶心必须是「用户情绪储蓄罐」做内容的都清楚,10w+爆文的第一步不是写,是选。选题选不对,后面写得再好都是白搭。高手选选题,就像往用户的「情绪储蓄罐」里投硬币,投对了立刻就能听到回响。怎么判断选题有没有击中情绪?看三个指标:是不是高频讨论的「街头话题」?是不是藏在心里没说的「抽

704 2025-10-04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不值得买?AI模板库和秀米H5谁更胜一筹?🔍135编辑器会员的核心价值解析企业级商用保障与效率提升135编辑器的企业会员堪称新媒体运营的「合规保险箱」。根据实际案例,某团队通过企业会员节省了大量设计费用,完成多篇内容创作,单篇成本从千元降至百元内。这得益于其海量正版模板和素材库,

785 2025-10-04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2025恢复指南🔍新公众号限流的核心原因解析新公众号被限流,往往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超过70%的限流案例与内容质量直接相关。比如,有些新手喜欢用“震惊体”标题,像“惊!某公众号三天涨粉十万”,这类标题在2025年的算法里已经被明确标记

556 2025-10-04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高的3大核心原因现在用AI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重复率太高。明明是自己用工具生成的内容,一检测却显示和网上某些文章高度相似,这到底是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AI训练数据的重叠性。不管是ChatGPT还是国内的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其实大同小异,都是爬取的互联

386 2025-10-04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公众号运营者的效率革命做公众号运营的朋友都知道,排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一篇文章从内容到排版,没几个小时根本搞不定。不过现在好了,135编辑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135编辑器是提子科技旗下的在线图文排版工具,2014年上线至今,已经成为国内新媒体运营的主流工具之一。它的功能非常

541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