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ird Eye Foundation

简介: 风 格:Experimental Jungle(试验舞曲) Experimental Rock(试验摇滚) Indie Rock(独立摇滚) Post Rock/Experimental(后摇滚/试验) Space Rock(太空摇滚)
介 绍:
The T 更多>

风 格:Experimental Jungle(试验舞曲) Experimental Rock(试验摇滚) Indie Rock(独立摇滚) Post Rock/Experimental(后摇滚/试验) Space Rock(太空摇滚)
介 绍:
The Third Eye Foundation即是来自英国Bristol的Matt Elliott。在九十年代早期,他是当地乐队Flying Saucer Attack和AMP的客坐成员,而The Third Eye Foundation最初出现是在Flying Saucer Attack的第一张同名专辑中,在这张专辑中Matt Elliott也功不可没,同时他在AMP早期几张作品中也有亮相,为乐队配吉他、鼓和中提琴,参与专辑的编辑工作等,AMP其中两张唱片还是由Elliott自己的品牌Linda's Strange Vacation发行的(这个品牌名称来自Bristol当地一个老乐队,其中的众多成员如今都分别在Crescent,Light,Philosopher's Stone以及AMP等乐队)。
1996年,The Third Eye Foundation发行了首张专辑“Semtex”,以Linda's Strange Vacation为品牌,音乐中富有层次的吉他和不停歇drum’n’bass旋律使得这张专辑被描述为“一次罕见的drum’n’bass与My Bloody Valentine式喧嚣的吉他的融合”——尽管AMP的“Sirènes”现在想起显得相当阴暗,离space-rock音乐风格差别很大。这张专辑一共有4首单曲,以Roland W30工作站和吉他为主要演奏乐器,在一些单曲中——通常是在一些喧闹而质地丰富的单曲中,Debbie Parsons——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第二成员,为音乐添加了Elizabeth Frazier式的女声。这张专辑得到了良好的评价,而Third Eye Foundation的许多单曲也收入了众多compilation专辑中,其中包括Wurlitzer Jukebox和Enraptured几张发行的唱片中,在Virgin公司的Macro Dub Infection系列的第二部分也有收录。
The Third Eye Foundation在1996年由Linda's Strange Vacation发行了第二张专辑“In Version”,虽然这是张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的专辑,但其中包含了Matt的许多单曲混音版本,这张专辑在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的音乐中添入更多的实验色彩——各种声音元素相互结合创造出一种层次多样的噪音,而这种涌动的声音更使原先的音响元素无法辨别。同时这张“In Version”也是由Linda's Strange Vacation发行的最后一张唱片。
The Third Eye Foundation接下来发行了两张单曲碟,分别是“Universal Cooler”——一张7"的唱片,由现已倒闭的Bristol当地品牌Planet发行,这是一张以trip-hop节拍为主基调,同时兼具前一张专辑“In Version”实验气质的作品;还有一张是“Semtex”,是Matt第一张由英国的Domino公司发行的唱片,整张作品充满狂暴的drum & bass节奏,却不象The Aphex Twin(甚至是Squarepusher)的作品,The Third Eye Foundation没有漫画般的讽刺意味。
在这张12"的“Semtex”以及随后的专辑“Ghost”(1997年由Domino出版)中,已几乎没有吉他伴奏了,无处不在在噪音更进一步把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的音乐推入实验范畴。对此Matt说:“……我现在相当依赖鼓机和电气技术,而从中我所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荣耀就是对于实验音乐的拓展——以及这些技术所能达到的音乐范畴,而这种结果就是这张专辑‘Ghost’的诞生”。现在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的音乐比以前更为阴森而诡异多端,而歌曲的标题也十分能体现——“What To Do But Cry?”和“I've Seen The Light and It’s Dark”就是两个很好的例证。“我在做‘Ghost’这张专辑时,事实上并不是为人类创作的,而做这张专辑时我就觉得就好像周围有许多人荡来荡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这种感觉相当奇怪”。“Ghost”是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由美国的Merge发行的第一张唱片,这也是Debbie Parsons作为乐队成员最后一次的表演。她再次浮出水面是在1998年,由她自己的乐队Foehn发行的专辑“Inside Out Eyes”。
1997年Matt再次由Domino发行了单曲碟“Sound Of Violence”,对于这张4首单曲的EP,Matt总结道他的音乐已发展至一个“烦人而lo-fi式”的时期,而“Sound Of Violence”确实象他所说,嘈杂烦人而具有破坏力。同时,经过“Ghost”的发行,大西洋两岸都对Third Eye Foundation产生了浓厚的兴趣,Matt为Bowery Electric的专辑“Vertigo”做混音,从此也开始了他为其他艺人做混音处理的历史。Matt为Hood的“Useless”担任制作并随乐队一起参加了英国和比利时巡回演出,回来后他立即投身于下一张专辑的创作之中。由于W30表现能力有限,Matt找到了新的硬件:“于是我找到了更大更快的采样机,是你能买到最大最快的机器了,而‘You Guys Kill Me’便是这样完成的……”
与此同时Fat Cat公司发行了一张Third Eye Foundation的split series,这张唱片原先计划作为Third Eye Foundation的单曲碟,其中的“There's no end in sight”是一首12分钟的混音版,由Bristolians KS Kollective完成,而他们在97年初与Third Eye Foundation一同还合作完成了一张7"的split。这张唱片是把drum 'n bass的单曲半途向氛围吉他转变的实验作品,渐弱的吉他混合着反反复复的录音,融合成一种步速悲凉,比贝斯还要低沉的隆隆声,以及一种匆忙的节拍和缠绕扭曲的哨音,随着这6分钟的单曲慢慢展开,旋律变得沉迷而松软,展现出一种田园般的意境。
1998年10月Domino发行了单曲碟“Fear Of A Wack Planet”,而随后的专辑“You Guys Kill Me”以汹涌的旋律和忧郁阴暗的合唱效果显示了Third Eye Foundation更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虽然仍不时以drum 'n bass旋律为主,但Third Eye Foundation如今更体现了其他音乐元素的影响。其中的“In Bristol with a pistol”纯粹是一首trip-hop,而从“For all the brothers and sisters”中则可以听出老专辑“Ghost”中的音乐影响。总体上,“You Guys Kill Me”被描述为一张“较为温和”的专辑,没有前几张如此激烈嘈杂,但音乐所体现出的情感仍显阴暗怪异。Matt将他自己音乐的多样化归功与他所工作的唱片商店,他也承认:“我在这里工作了7年了,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对每一张所发行的唱片都相当了解,多年来他一直为我播放各式各样的音乐,这让我又惊又喜,要不是他,我说不定还在做Enigma式的音乐。”
等到专辑发行完,以及宣传“You Guys Kill Me”的巡回表演都结束后,Matt有一段时间的沉寂。而这张专辑第二张单曲碟“In Bristol with a pistol”的出世最终打破了宁静,唱片中的音乐表现了Third Eye Foundation风格上的另一次改变,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Yann Tiersen“La Dispute”的混音版——一首由钢琴循环伴奏和声音的反复出现为主的歌曲,而这首单曲以完整并重新编辑后的全新面貌,在Third Eye Foundation随后一张专辑“Little Lost Soul”中再次出现。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月中,Matt带着新EP再次回到乐迷的视野中——“What Is It With You”,不久后Third Eye Foundation发表了新专辑“Little Lost Soul”。这是一张在情感和氛围上都十分动人的专辑,同时音乐在那经过细微处理的人声的循环往复中表现出了drum & bass的多样性,同时也可看出这次Matt着重处理了音乐的旋律,其中最为优秀的单曲无疑是“Lost”,原声吉他、钢琴还有动人心弦的和声演唱无序地相互交织着。Matt把这张专辑称作自己有史以来最富个性的一张作品,“我觉得这张专辑更加阴暗了,但很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喧嚣了,可能是我每天都听了太多的噪音了,想去做一张‘优美’的唱片。昏暗但能融化你的心灵——这就是我的初衷。”
The Third Eye Foundation was the apocalyptic drumnbass alias of onetime Flying Saucer Attack member Matt Elliot. Debuting in 1996 with Semtex, he returned a year later with the EP The Sound of Violence, soon followed by the full-length Ghost. You Guys Kill Me appeared in 1998, and in early 2000 the Third Eye Foundation resurfaced with Little Lost Soul.

The Third Eye Foundation的歌

推荐资讯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为什么每个创作者都需要专属选题素材库?做内容创作的人,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灵感来了的时候文思泉涌,可没灵感的时候盯着屏幕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更...

676 2025-10-05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你可能觉得公众号注册就是填几个信息的事,殊不知,这里面的每个选择都像蝴蝶扇动翅膀,未来三年的运营轨迹可能就被悄悄改变了。很多人刚开始没当回事,等到后面想调整,才发现处处受限,那叫一个后悔。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注册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到底能给未来的运营带来多大影响。​📌账号类型选不对,三年运营路难

588 2025-10-05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 2025 公众号托管服务的底层逻辑:不是代运营,是 “结果交付” 这年头做公众号托管,还只停留在帮客户发文章、改排版?趁早别干了。2025 年的托管服务早就变了味儿 —— 客户要的不是 “做了什...

944 2025-10-05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上周帮同事核查一篇AI写的行业报告,发现里面把2023年的用户增长率写成了2025年的预测数据。更离谱的是,引用的政策文件号都是错的。现在AI生成内容速度快是快,但这种硬伤要是直接发出去,读者信了才真叫坑人。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AI写作怎么做好事实核查,别让你的头条文章变成 误导重灾区 。​📌AI写

404 2025-10-05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维度一:选题像打靶,靶心必须是「用户情绪储蓄罐」做内容的都清楚,10w+爆文的第一步不是写,是选。选题选不对,后面写得再好都是白搭。高手选选题,就像往用户的「情绪储蓄罐」里投硬币,投对了立刻就能听到回响。怎么判断选题有没有击中情绪?看三个指标:是不是高频讨论的「街头话题」?是不是藏在心里没说的「抽

177 2025-10-05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不值得买?AI模板库和秀米H5谁更胜一筹?🔍135编辑器会员的核心价值解析企业级商用保障与效率提升135编辑器的企业会员堪称新媒体运营的「合规保险箱」。根据实际案例,某团队通过企业会员节省了大量设计费用,完成多篇内容创作,单篇成本从千元降至百元内。这得益于其海量正版模板和素材库,

293 2025-10-05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2025恢复指南🔍新公众号限流的核心原因解析新公众号被限流,往往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超过70%的限流案例与内容质量直接相关。比如,有些新手喜欢用“震惊体”标题,像“惊!某公众号三天涨粉十万”,这类标题在2025年的算法里已经被明确标记

424 2025-10-05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高的3大核心原因现在用AI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重复率太高。明明是自己用工具生成的内容,一检测却显示和网上某些文章高度相似,这到底是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AI训练数据的重叠性。不管是ChatGPT还是国内的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其实大同小异,都是爬取的互联

593 2025-10-05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公众号运营者的效率革命做公众号运营的朋友都知道,排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一篇文章从内容到排版,没几个小时根本搞不定。不过现在好了,135编辑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135编辑器是提子科技旗下的在线图文排版工具,2014年上线至今,已经成为国内新媒体运营的主流工具之一。它的功能非常

154 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