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文名:乔治·赛尔国籍:美国出生地:匈牙利布达佩斯生日:职业:指挥家逝世:乔治·塞尔(György Széll,-)是一位美国籍的匈牙利指挥家。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人物乔治·赛尔 (George Szell,18 更多>
中文名:乔治·赛尔
国籍:美国
出生地:匈牙利布达佩斯
生日:1897年6月7日
职业:指挥家
逝世:1970年7月30日
乔治·塞尔(György Széll,1897年6月7日-1970年7月30日)是一位美国籍的匈牙利指挥家。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
人物乔治·赛尔 (George Szell,1897—1970)是一位十分全面的音乐指挥家,他在一生中曾指挥过各类体裁的大量作品,他不但精于指挥古典和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他也有着十分令人信服的演释能力,在其指挥生涯中,曾经指挥首演过利怕曼的歌剧《佩内洛普》和埃克的歌剧《爱尔兰的传奇》。赛尔的指挥曲目异常广泛,其中包括各个国家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赛尔虽然是一位在匈牙利出生的指挥家,然而他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早年的艺术活动也主要是围绕着德奥地区而进行的,因此,赛尔实际上是一位很“德奥化”的指挥家,他在长期训练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也的确将那种严谨、精密和细腻的“欧化”风格带给了这个乐团,难怪后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获得了“全美最具欧洲特点的乐团”和“精密的使人透不过气”的雅号,这些恐怕都是与赛尔的长期培养和个人风格的熏陶所分不开的。
在20 世纪早期的指挥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位具有“拯救”能力的指挥大师,他们纷纷以自己过人的能力和巨大的胆魄,在自己任期之内,将其所领导的乐团从下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而上升到世界先进的高度上,或将一个中等水平的乐团训练提高到世界一流乐团的水平上。这种例子在美国的交响乐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本世纪初期,斯托科夫斯基曾以自己超人的天才,造就了日后誉满世界的费城交响乐团,而蒙特和库谢维茨基也以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为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演奏涂上了更加艳丽的色彩,更为令人感叹不已的是,以严格和暴躁著称的赖纳,用自己奇异的力量,使奄奄一息的芝加哥交响乐团重振雄凤,一举成为世界顶尖的超级乐团,然而,与以上这些例子毫不逊色的,就是美国另一个著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兴衰,而使这个乐团走出低谷,理直气壮地跨入美国“五大交响乐团”行列的“救世主”般的人物,就是杰出的匈牙利指挥家乔治·赛尔。
个人生平:乔治·赛尔于1897 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但在年仅三岁时,就随父母一起迁居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因此,他早年一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赛尔的音乐才华显露得很早,他七岁时,就己作为小钢琴家而登台表演了。以后,赛尔随音乐家雷格尔、罗伯特、弗斯特和门迪切夫斯基学习钢琴、音乐理论和作曲课程,很快,赛尔就成了一名出色的青年钢琴家和作曲家了。赛尔作为指挥家开始出现在指挥台上是从他16 岁时开始的,当时,他已开始指挥十分有名气的维也纳交响乐团了。第二年,即赛尔17岁那年,他在德国的柏林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交响曲。这时,他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加上他10岁时就作为钢琴独奏演员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因此,年轻的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赛尔的形象·就开始树立在人们的面前了。
1917 年,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慧眼识才,发现了赛尔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经过他的鼎力推荐,赛尔于当年担任了斯特拉斯堡市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从此,20 岁的赛尔便正式走上了指挥家的道路。
赛尔在其指挥生涯的前一半主要是在欧洲度过的,他曾在1919 年到1939 年的20 年中,先后担任了布拉格德国剧院、(1919—1921)达姆斯塔特歌剧院、(1921—1922)杜塞尔多夫歌剧院、(1922—1924)柏林国立歌剧院、(1924—1929)格拉斯哥苏格兰爱乐乐团(1937)和海牙交响乐团(1939)的常任指挥,此外还曾在1927 年担任了柏林高等音乐学校的教授。到1939 年赛尔离开欧洲来到美国定居前为止,赛尔己足欧洲音乐界中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知名音乐家了。赛尔来到艾同以后,很快便被曼内斯音乐学院聘为教授,顺利地开始了他在美国的艺术生涯。其实赛尔也并不是初次来美国,早在1930 年,他就在美国老资格的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中担任过短期指挥,并给美国听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次重来美国,赛尔则是想将自己后半生的艺术生涯,完全扎根在美国的艺术土壤之中。
1942 年,他开始担任了著名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一直到1945 年,赛尔都在这个歌剧院中工作,这期间他指挥演出了很多歌剧作品,此外在1941 年,赛尔还应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的邀请,在由这位大师亲手组建的美国NBC 交响乐团中担任客席指挥。
1946 年,赛尔开始了他指挥生涯中具有伟大意义的新阶段,这一年,他接过了美国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开始担任了这个令人感兴趣的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赛尔自担任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乐团,他与这个乐团整整合作了24 年,直到1970 年他73 岁逝世为止。
赛尔在这不寻常的24 年当中,以其超人的才华、忘我的精神和严厉的作风,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率领这个乐团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使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名字成为世界交响乐团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
指挥风格:赛尔在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在指挥时赛尔表现出了出奇的严谨和细腻,他在演释作品时,总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的听力、良好的平衡感和果断的判断能力,将作品的织体层次勾划得异常清晰。赛尔的演释,具有十分恰到好处的完整感,在对于作品内容方面的揭示上,他也有着极其严整的逻辑性。因此,从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上看,赛尔的确是一位很全面的指挥大师。
翻开世界指挥艺术发展史册,“严厉派”指挥大师的名字是比比皆是的,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的门格尔贝格、马勒到后来的托斯卡尼尼和赖纳等人,都曾留下过许多令人恐怖的传闻,而赛尔作为一名对艺术持极为严肃态度的指挥家,也是这个范围和系列中的典型人物。传说赛尔总是以“冷面”的形象出现在乐队队员面前,他所强调和施行的铁的纪律,曾被人们戏称为“暴君式”的行为,他曾对其它的指挥家说过这样的话:“你们不可能成为亲近的人,因为你们要培养出出色的乐团,这种观点是适用于一切的。”赛尔的这些作法的确有着一些很难令人接受的地方,如果是换在今天的社会中的话,恐怕也是难以行得通的,然而他接手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年代与赖纳接手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年代基本相仿,都是在战后社会处于恢复状态的年代里,这样,面对着混乱和不集中的思想作风,赛尔所施行的铁的纪律还是颇见成效的。
艺术功绩:赛尔对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所做出的成绩,被人们认为是他一生中最主要和最突出的贡献。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在建团历史上,曾经有三个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三个时期则由三个不同时代的伟大指挥家领导,这三个伟大人物就是罗津斯基、赛尔和后来的马泽尔。罗津斯基在任职期间,曾以自己巨大的能力和声望,使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加入了著名乐团的行列,但他于1943 年辞职以后,乐团立即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就在这时,赛尔于1946 年走马上任,他在担任了该团的常任指挥以后,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终于力挽狂澜,将克利夫兰交响乐团领进了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行列中。因此,对于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来说,赛尔应该被算作为其开创“第二黄金时期”的重要功臣。
作为接受德奥体系训练的指挥家,他还是最为善于指挥这种风格的作品,实际上,他对德奥体系中各个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都有着非常精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等人的歌剧及交响乐作品,都是赛尔精致的节目单上的内容。
人物评价:赛尔是一位勤奋的指挥大师,多年来他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灌制了大量优秀的唱片,他的唱片价值极高,内容也极广,是今天唱片收藏家手中十分热门的主物。他所指挥灌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以及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第九交响曲》(伟大)和莫扎特的许多交响曲的唱片,都是非常出色的演奏。
赛尔作为一代宗师已经离开很久了,然而人们始终还在津津乐道地评说着他,特别是每当人们提到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这种永恒的印迹的确是真正的艺术大师才能留下的,它将永远向人们证明和展示赛尔那杰出的指挥技艺和伟大的艺术贡献。
Akiko Suwanai
Various Artists(John Georgiadis、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Richard Bonynge)
千屿
Ralph Kirshbaum
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
Musique De La Garde Republicaine
Gyula Stuller
Gerardo Vila
Davide Bandieri
Stanislaw Skrowaczewski
DECCA
Canadian Brass
Trombonisti Italiani
Steven Mead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rafael kubelik
Адиль
Артур
Рай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