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tz Kreisler

简介: 中文名:弗里茨·克莱斯勒弗里茨·克莱斯勒(德语:Fritz Kreisler,-),美国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当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以音色优美著称,而他创作的小提琴乐曲,是后来小提琴家常用的节目。小: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美国籍奥地利小提琴 更多>

中文名: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德语: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美国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当代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以音色优美著称,而他创作的小提琴乐曲,是后来小提琴家常用的节目。

小: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美国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是当时最出名的小提琴家之一。

大事记: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在奥地利维也纳诞生,他的父亲是医生, 4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

1882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黑尔梅斯伯格学习小提琴,并跟随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学习乐理。1885年赢得维也纳音乐学院比赛金奖。1885年至1887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导师包括约瑟夫·马萨(Joseph Massart)(小提琴),利奥·德里布(Léo Delibes)(作曲)和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等。1887年,12岁时,获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比赛一等奖。

1888年-1889年首次与钢琴家莫利茨·罗森塔尔(Moriz Rosenthal)到美国演出。回到奥地利后,申请加入维也纳爱乐乐团被拒,后改行学医、学绘画、从军,但很快回到小提琴。1889年与阿尔图·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张音乐会,正是这场音乐会以及从1901年至1903年一系列的美国巡演让他声名鹊起。

1902年9月与哈瑞特·沃茨(Harriet Woerz)在纽约成婚

1910年首演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挥。

一战期间参加奥地利军队,后因伤光荣退伍,到美国居住。

1923年5月,克莱斯勒曾到中国演奏。

1924年回到柏林。1938年迁往巴黎。

1941年4月27日在纽约遭遇车祸,头骨破裂。1942年10月康复,在卡内基音乐厅开复出音乐会。

1943年移民美国,并入美国国籍。1947年11月1日在卡内基音乐厅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之后几年只在电台演奏。1962年1月29日在纽约去世。

克莱斯勒的琴声特别,他善于运用揉弦让小提琴发出类似人声的温润甜美的声音。所以他演奏自己的小提琴小品格外出色,同时也带动了大量使用揉弦技术的潮流。他的技术出众,但不经常练琴。他使用的是瓜奈里(Guarnerius)和贝尔贡齐(Bergonzi)的小提琴。后者被称为克莱斯勒·贝尔贡齐。

克莱斯勒为小提琴写了很多曲子,其中一些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风格。开始他声称这些作品是普尼亚尼(Gaetano Pugnani)和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等人的原作,直到1935年他才承认这些是他的作品。此举受到舆论的批评,克莱斯勒的回应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评论家的承认“名字变了,价值不会变”。他也写过一些小型歌剧(包括苹果树之花(1919年))、一部弦乐四重奏和许多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他为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所作的华彩段是目前被小提琴家们演奏的最多的一个。

演奏:克莱斯勒的琴声特别,他善于运用揉弦让小提琴发出类似人声的温润甜美的声音。所以他演奏自己的小提琴小品格外出色,同时也带动了大量使用揉弦技术的潮流。他的技术出众,但不经常练琴,他说过量的技术练习,使他疲劳,不利于自己的艺术发展,所以照例只练习到手指灵活为度;上台之前,用温水泡上手指几秒钟对他更有帮助;他认为,一个对音乐认真的学生,每天练琴应当不少于四小时,但也无须超过五小时[18]。他从来都不练即将登台演奏的作品,以保持新鲜感。他登台演奏时从不看乐谱,全凭记忆演奏,他认为看乐谱会使他分心,而未能专注于音乐的表达。他的弓弦绷得非常紧,所以音色纯正。演奏前,他手持琴头,琴身下垂,而不将琴夹在腋下,以免琴弦因体温而走调[19]。

演奏时,他只用弓的70%,很少用到弓头和弓尾的15%,他不爱用小指,而用其他手指代替。

评价:埃内斯库:“他为塔替尼《魔鬼的颤音》作的华彩乐段是他的佳作之一……他和我一样,不大在意版权,他从《威尼斯随想曲》未曾获得分文版权费。”

卡萨尔斯:“我为他奉上约瑟夫·约阿希姆-萨拉萨蒂-伊萨伊王朝的最后一顶皇冠”。

内森·米尔斯坦:“在小提琴艺术中,有三位作曲家作出重大贡献:巴赫、帕格尼尼、克莱斯勒”

雅沙·海菲茨:“克莱斯勒是我的偶像,我年轻时极力模仿他的演奏风格”

艾萨克·斯特恩“无论是他的演奏或唱片,都散发着金光灿烂、甘美如蜜的声音[24]。

卡尔·弗莱什:“现代小提琴艺术最重要的成就-颤音,基本上是克莱斯勒引入的……至于弓法,他喜欢靠近琴马处运弓,用少的弓力,获得较强的弓压”

成名:1899年12月1日,他在柏林与阿尔图·尼基什(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张音乐会,当晚,有小提琴无冕王之称的欧仁·伊萨伊在座。当他刚演奏完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的最后的华彩乐段时,伊萨伊立刻大模大样地起立,热烈鼓掌。这种捧场,使克莱斯勒甚为感动,毕生难忘。次日柏林许多家报纸,刊登长篇报道。伊萨伊十分器重这位后生,特地将一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献给克莱斯勒,此奏鸣曲也成为日后克莱斯勒周游列国演出时的常备节目之一,两人成为至交。1931年1月27日,伊萨伊因糖尿病截去一条腿,最后一场演出不能登台,克莱斯勒立即救场,为老友登台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数日后病危的小提琴大师,写了一封信给克莱斯勒,将他珍藏多年的欧内斯特·肖松亲笔乐谱,赠与克莱斯勒。正是这场音乐会让他声名鹊起,他的经纪Wolff & Sach,为他争取到较好的待遇,每年可挣10000-12000马克(合2400-2800美元),在当时是不错的收入了。

Fritz Kreisler最新歌曲更多Fritz Kreisler歌曲>>

  1. 01. 加入列表
  2. 02. 加入列表
  3. 03. 加入列表
  4. 04. 加入列表
  5. 05. 加入列表
  6. 06. 加入列表
  7. 07. 加入列表
  8. 08. 加入列表
  9. 09. 加入列表
  10. 10. 加入列表
  11. 11. 加入列表
  12. 12. 加入列表
  13. 13. 加入列表
  14. 14. 加入列表
  15. 15. 加入列表
  16. 16. 加入列表
  17. 17. 加入列表
  18. 18. 加入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