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文名:西蒙·拉特尔别 名:西门·勒图|西蒙·拉特国籍:英国出生地:利物浦生日:1955-01-19职 业: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爵士(Simon Rattle,又译:赛门·拉图、西门·勒图、西蒙·拉特生于利物浦),目前世界上炙手可热的指挥家,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在他超 更多>
中文名:西蒙·拉特尔
别 名:西门·勒图|西蒙·拉特
国籍:英国
出生地:利物浦
生日:1955-01-19
职 业:指挥家
西蒙·拉特尔爵士(Simon Rattle,又译:赛门·拉图、西门·勒图、西蒙·拉特1955年1月19日生于利物浦),目前世界上炙手可热的指挥家,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在他超过60款的录音当中,有很多名盘:如和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的全套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但他的代表录音则是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合作的马勒第八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和柏林爱乐合作的未完成的马勒第十交响曲。整整25 年,拉特尔一直在全力把德瑞克·库克的马勒第十交响曲带给世人。
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柏林爱乐乐团的第六任常任指挥,同时也是乐团的艺术总监.
1955年1月19日生于利物浦,7岁就看懂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总谱。8岁加入青年乐队当敲击乐手。11岁那年,他随父去听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指挥的魅力和马勒的音乐使他感奋不已,起初想成个爵士乐鼓手的他,现在他立志要成个指挥家。1970年,年方15岁的拉特尔首次登台指挥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蓬头指挥神童”绰号闻名于英国乐坛。
次年,拉特尔进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指挥,曾在母校指挥过马勒的第二、第六交响曲。他作为指挥系的学生参加了1974年在伯恩茅茨举行的约翰·普列尔(John Player)国际指挥比赛,脱颖而出,成为该项赛事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立即被聘任为普利茅斯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音乐学院毕业那年(1975年)他曾指挥著名的新爱乐乐团演出,名噪一时,之后,他回到家乡出任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副指挥,同时还兼BBC苏格兰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在这5年的指挥实践中他吸取了不少现场演出经验,这对他日后的指挥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或许是一种巧合的机会,1979年,24岁的拉特尔告别故乡,来到伯明翰,出任伯明翰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0年更被委任为音乐总监。
指挥经历:80年代,拉特尔曾多次率领CBSO出外演出,1982年在欧洲、1987年在日本、1988年在美国、1989年在欧
洲等,极为成功,蜚声国际乐坛。
除CBSO之外,拉特尔指挥过不少国际著名乐团,如鹿特丹爱乐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三藩市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等。在歌剧方面,他曾指挥格兰特堡歌剧团演出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格什温《波吉与贝丝》;指挥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出扬纳切克《狡猾的小狐狸》、莫扎特《女人心》;指挥英国国家歌剧院演出亚纳切克《扬奴花》;指挥洛杉矶歌剧团演出贝尔格《沃采克》等。
职业生涯: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了17年钢琴、打击乐和乐团指挥,并于1974年毕业。同年他赢得了国际“约翰乐手”指挥大赛一等奖,并且被指派到英格兰南部城市伯恩茅斯当了三年助理指挥。在1980年被任命为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之前,拉特尔当过很多乐团的客席指挥。这对组合作过很多巡回演出,他们到过中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近东和北美洲。1999年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投票选举了拉特尔作为继阿巴多之后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艺术指导。而阿巴多于2001/02乐季结束后宣布退任。拉特尔紧接着在当年上任。
拉特尔成绩骄人。1977年他作为最年轻的指挥家登上英国格林德堡歌剧节的舞台。1986年他又在那里上演了格什温的歌剧波吉与贝丝。很多同时代的作品,都是由拉特尔作的首演。1987年他在伦敦上演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纽,1989年则是费加罗的婚礼。拉特尔也经常作客萨尔斯堡音乐节。1989年他与巴托莉在那里同台献艺。他和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南美巡演归来。他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演出计划“走向千禧”,于2000年3月成功在伯明翰,伦敦,法兰克福,巴登-巴登和维也纳落下帷幕。2003年拉特尔实现了一个计划,就是和柏林的学校500名学生合作,柏林爱乐伴奏,在特雷托的体育场里上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汤玛斯·格鲁贝和兰师将它拍摄为电影“这就是旋律”(RhythmIsIt),并获得了巴伐利亚电影奖和德国电影奖。类似的计划,拉威尔的达夫妮与克罗伊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在2005年上演。
个人轶事:卡拉扬产生去意的时候,曾相中一个叫西蒙·拉特尔的英国指挥。眼看距乐坛的“世界屋脊”一步之遥,拉特尔竟婉拒“天下第一团”,给出的理由是要对音乐的研究再作提高,令世界乐坛为之哗然。英国《太阳报》以“拉特尔没有能力,给英国人民丢脸”为题,重炮轰击这个“捧不起”的家伙。但拉特尔不管什么“丢脸”,笃信“面包”会有的,继续他“十年磨一剑”。交响乐“皇冠的皇冠”再度眷顾他的头上,2002年阿巴多卸任艺术总监,“准备好了”的西蒙·拉特尔,接下“世界第一棒”,成为120年历史的柏林爱乐第六任常任指挥和艺术总监。在同年6月的一次演出结束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对拉特尔点头说:“你的两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你是英国人民的骄傲。”
卡特在30来岁时曾说:“只有到60岁,才能胜任这个指挥。”许多人认为他当年拒绝柏林爱乐是个“托词”,更多人后来明白那是拉特尔对“指挥”的认知。
拉特尔19岁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做学生时,获得约翰·普雷尔指挥大赛一等奖。拉特尔1977年首度参加世界著名的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指挥亚纳切克的歌剧《狡猾的小狐狸》,演出获得广泛好评。1980年,拉特尔接棒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这18年成为拉特尔值得骄傲的灿烂一页,他将一个无人问津的“老团”,调教成能吸引那些不进音乐厅的人“走进来,听进去”。
拉特尔1987年首度携手柏林爱乐,指挥马勒的《第六交响曲》。他将那次经历描绘成“来自地球深处的声音,仿佛你从树根下挖掘一样,而不只是折断的树枝。”拉特尔于1999年6月被指定为柏林爱乐音乐总监的候选人。在“考察期”结束时,柏林爱乐全体演奏员以无记名的方式,将拉特尔推上了“天下第一棒”交椅。
荣誉:经过柏林爱乐乐团全体成员的秘密投票结果,2002年阿巴多任期满后,拉特尔接任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坐上世界乐坛的头把交椅。
1987年,荣获二等高级英帝国勋爵士;
1994年,被封为爵士;
1997年,获得BBC音乐杂志的杰出成就奖,同年被皇家艺术协会授予阿尔伯特奖章;
1999年,被南岸演艺颁奖委员会授予杰出成就奖;
2001年,荣获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
BRT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Brussels
Sir Adrian Boult
Michel Schwalbé
Edith Mathis
Otto Klemperer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Michael Gielen
Südwestfunk SinfonieOrchestra
Der Tölzer Knabenchor
Bavarian Radio Chorus
Marjorie Thomas
Symphonie 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
Helga Dernesch
Kerstin Meyer
DJ ORONION
Jennie Tourel
ZdenekMacal
Hallé Orche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