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or Markevitch

简介: 中文名: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别 名:Igor Borisovich Markevitch国 籍:乌克兰代表作:钢琴协奏曲,小交响曲,芭蕾《画谜》出生日期:职 业:指挥家擅长类型:管弦乐,芭蕾音乐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19 更多>

中文名: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

别 名:Igor Borisovich Markevitch

国 籍:乌克兰

代表作:钢琴协奏曲,小交响曲,芭蕾《画谜》

出生日期:1912年8月9日

职 业:指挥家

擅长类型:管弦乐,芭蕾音乐

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Igor Markevitch,1912—1983 )原苏联(乌克兰)指挥家,1926年师从布朗热,后成为许多欧洲一流乐团的客座。1955-1960年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55年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美国的首演,1957-1961年任拉穆勒乐团、1965-1968年任西班牙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1968年起任蒙特卡罗歌剧院院长;马克维奇糅合了俄罗斯民族与法兰西民族对管弦乐色彩感的不同感觉,他诠释的作品独特韵味。他是优秀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诠释者,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著称。

人物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乌克兰语:Ігор Борисович Маркевич, 1912年8月9日-1983年3月7日),乌克兰指挥家,作曲家。两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西欧,著名钢琴家科尔托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带他到巴黎师从娜迪亚·布朗热。

1929年他与贾吉列夫合作,写了很多芭蕾音乐。二战后他停止作曲,从事指挥,先后在加拿大,瑞士,法国等地的乐团中任职。

他的音乐作品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影响较大,有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在指挥方面,他特别擅长诠释斯特拉文斯基和柴可夫斯基、柏辽兹的作品。

芭蕾舞剧《画谜》(1931)是为纪念曾对他的创作奖掖备至的季阿吉列夫而作。作品还有芭蕾舞剧《伊卡洛斯》、一部根据弥尔顿《失乐园》而作的康塔塔、一部乐队演奏的大协奏曲和小交响曲,以及室内乐。

1958年应聘为巴黎拉莫鲁克管弦乐团指挥,其后在马德里和蒙特卡洛斯担任指挥,又任日本爱乐乐团名誉指挥。

人物生平:虽然伊戈尔·鲍里索维奇·马克维奇对俄罗斯音乐的演绎是如此之纯正,但他生命里没有多少时间是在俄国度过的。

马克维奇1912年生于一个音乐传统深厚的俄国富裕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年他的家庭就离开了俄国,于是他接下去的数年时间都是在法国和瑞士度过的。他随布兰热夫人学习作曲,随科托学习钢琴,不久就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由于他的音乐创作在二战后很少听得到(除了Marco Polo曾出版过他的作品的CD),因此我们现在无法想象他当年曾被“伊戈尔第一”(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誉为“伊戈尔第二”!他时常作为钢琴演奏家演奏自己的作品,并同时随蒙都和谢尔辛学习指挥,1937年他首次成功地指挥了自己创作的作品。

一位作曲家转而从事指挥并逐渐失去作曲的创作力这也并非罕见,许多指挥家都是先从指挥自己的作品开始再渐渐地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指挥中去的,如萨金特。而马凯维奇不可思议之处是他从作曲家直接过渡到指挥家,这两个头衔几乎没有并列过。二战中,他被困意大利,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至今都无法搞清的事。战争的经历对他触动很大,他还得了重病,婚姻也破裂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于是他加入了意大利藉。

二战结束后,马凯维奇已是专职指挥了,但他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失去信心,并避免指挥自己的作品,(桑德斯指出马凯维奇曾禁止自己作品的演奏,但1958年伯恩斯坦还是指挥了他的《伊卡莱》。)因此这些作品和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有多少听过他指挥的人知道他曾是一位作曲家?战后他完成的第一件大事是重新组建了马乔·费奥伦蒂诺管弦乐团,同时他也展现了其他一些方面的才能,比如他写了一本书,名叫《意大利制造》。那段时期正值“马歇尔计划”在欧洲大行其道,但意大利人对美国人给予的“施舍”似乎没有预想中的那么欢迎,这使美国人十分恼火,对意大利人颇有微词。马凯维奇的这本《意大利制造》写得十分有趣,对意大利人的性格作了相当深入的剖析。他正是通过了对意大利精神的阐释使美国人的不满情绪得到了缓解。马凯维奇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活动是世人皆知的,他同时也教授指挥课程,一份因特网上的研究报告显示有大量指挥家,其中有一些是相当有名的,曾“师从过马凯维奇”。虽然马凯维奇并非指挥贝多芬的权威,但在晚年他开始对贝多芬的交响曲感兴趣,并录制了一套带分析注解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因此实际上已经有了“两个”伊戈尔·马凯维奇,一个是作曲家,一个是指挥家,但最近显示可能还有“第三个”伊戈尔·马凯维奇。

1999年。一名“企图悔改”的恐怖分子以“揭秘”的形式宣称,伊戈尔·马凯维奇正是恐怖活动背后的这些“老前辈”之一,即使他挤不进这一行列,那也属于恐怖集团中的核心成员!而且这名恐怖分子还披露说绑架刺杀莫罗时“赤军旅”的指挥部正是设在位于佛罗伦萨的马凯维奇的家里!这事被报界沸沸扬扬炒了一阵,连意大利国会中专门调查恐怖活动的委员会也煞有其事地要求警方和司法机构加以调查和核实。然后,这一足以使马凯维奇身败名裂的传闻便在各大媒体销声匿迹了(但警方的调查未终止,因此这事儿什么时候可能还会冒出来)。

我提这些事只是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剖视马凯维奇的一生。毕竟音乐是一门有关爱、仁慈、信仰和人性的艺术。一个人用一只手指挥音乐而同时用另一只投放炸弹,这可能吗?也许要看他指挥的是什么性质的音乐吧。让我再举个例子,指挥家贾南德里亚·加瓦泽尼的儿子曾与“赤军旅”组织有牵连,指挥家得知儿子干了这样的事后失望不已。现在如果有人说老加瓦泽尼当时就知道儿子的所作所为并鼓励他那样做(当然至今还没有这样的说法)时,我会毅然否定,一位能把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指挥得如此具有人性的音乐家是决不会同时策划、甚至只是赞同爆炸和绑架行为的。但是对充满冷峻的野性的马凯维奇,我则没有那么肯定。

经典录音:EMI 20世纪大指挥家系列唱片品评-马克维奇

伊戈尔·马克维奇(EMI20世纪指挥家系列)

伊戈尔·马克维奇(EMI20世纪指挥家系列)

专集

唱片编号:EMI CLASSICS CZS 5 75124 2(2CD)

1. 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

2.格林卡:《伊凡·苏萨宁》中的序曲、波兰舞曲、克拉科维亚克舞曲、圆舞曲

3.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

4.德彪西:《大海》

5.夏布里埃:《西班牙》

6.拉威尔《达芙尼与克洛埃》第二组曲(现场录音)

7. 理查·施特劳斯:《梯尔·欧伦施皮格尔恶作剧》(现场录音)

演出:贝尔格莱德歌剧院合唱团(2)、北德广播合唱团(6)、法国国家广播交响乐团(7)、拉慕鲁管弦乐团(2、4)、伦敦交响乐团(1)、新爱乐管弦乐团(3)、北德广播交响乐团(6)、西班牙广播电视交响乐团(5)

指挥:伊戈尔·马凯维奇

录音地点:马德里(5)、巴黎Maison de la Mutualite(2、4、7)、汉堡音乐厅(6)、伦敦温布利镇大厅(1、3)

录音时间:1956年11月1—2日(7)、1957年12月18日(2)、1959年5月2—3日(4)、1960年2月15日(6)、1963年11月1日(1)、1966年12月31日(5)、1967年10月16—18日(3)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移居意大利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在50年代、60年代经常进行录音的指挥家后来从伦敦的录音棚或是音乐会中逐渐隐退,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到底是死了还是退出舞台了,而我竟在意大利发现了他们的身影,而且他们在那儿非常成功。这些指挥家包括洛弗罗·冯·马塔奇克、彼得·马格,当然还有伊戈尔·马凯维奇。(10余年后,这些指挥家中的一些又回到了伦敦的音乐舞台。)

我首次接触马凯维奇的演奏并不令人愉快。我打开收音机收听罗马一家电台播送的舒伯特第五交响曲,其中三个乐章简直不忍卒听,而慢板乐章更是令人腻味,让我难以忍受。节目间歇有指挥家的访谈,一听才知道是马凯维奇,他在节目中说如何如何热爱舒伯特并且在指挥了他的音乐后感到被净化,接着他对乐团的配合表示赞赏并谈了他如何和各位演奏员切磋解决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中许多平衡和清晰度的问题。广播节目于是开始播放这个《幻想交响曲》的录音,马尔凯维奇指出的问题倒是没错,可他哪里解决了呀,录音里只有沉重、含混不清的音色!我想,这个马凯维奇真是会胡说八道。

没过多久,我听说马凯维奇患了耳疾。这套唱片中公允而透彻的说明书的作者阿兰·桑德斯指出马凯维奇从那时起已很少指挥,但我估计桑德斯是被马凯维奇暂时从伦敦舞台隐退所误导,因为据我所知马凯维奇当时还是经常指挥意大利的广播乐团,直至1983年他逝世为止。但考虑到身体状况他这样做并不明智。

我同时也发现了马凯维奇的魅力。我一次买了他指挥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中价LP中的一张,当我听过后毫不犹豫地把其他几张也都买了下来,包括本套唱片收录的《曼弗雷德》交响曲的录音。这套全集除了第四交响曲的演绎略有争议外(速度奇慢,有些地方处理不当),完全可列居最出色的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全集之一,至少能与著名的穆拉文斯基版本相媲美!另一项发现是马凯维奇指挥爱乐管弦乐团的《春之祭》(实际上是他第二次录这一曲目),其粗犷的野性使这一录音成为同一曲目的最优秀版本之一。

马凯维奇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完全是像一个俄罗斯乐团在演奏。伦敦交响乐团平时那种温和、醇厚的声音在这里不再出现,有的却是弦乐声部锉磨声般的重音和铜管声部几乎达到极限的音响。《曼弗雷德》交响曲的演奏充满了一种使人着魔的张力,即使在慢乐章中也未中断。这一慢乐章的演绎表达得极其强烈、紧凑,没有任何松懈之处;而末乐章更使人体会到一种野性的释放。

第二张CD中所有曲目的演绎都充满了一种狂热的张力,我发现我得不时地休息,听听别的指挥家的演奏来放松一下自己。马尔凯维奇的演绎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似乎不是将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的音色融合在一起,而是使它们对立起来互争高低。如他指挥的《大海》,这是一片永无宁静的狂怒之海,录音时麦克风与乐队很近,故音质有时达到失真的边缘。夏布里埃天真无暇的小曲《西班牙》在马凯维奇的棒下充满火热激情和光辉,虽迷人但有时让人喘不过气来,与西班牙指挥家阿塔乌尔弗·阿根塔微笑般的演绎大相径庭。很难令人相信马凯维奇的《达芙尼与克洛埃》比博尔特从容不迫的版本只短了30秒钟,但速度代表不了什么。在指挥《达芙尼与克洛埃》中的“日出”时,博尔特似乎是在赞叹这一奇观,并在这一美景中迷途不返,而马凯维奇则给人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太阳仿佛是被他一手托起的!这个录音同样既迷人又累人。在这儿,德彪西、拉威尔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风格之相近再明显不过了。

在《梯尔·欧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一曲中,马凯维奇再次显露了他独到的理解。相比康维支尼在Supraphon的录音中所描绘的可爱的耍人精梯尔,马凯维奇好像站在这个鬼把戏的对立面。在马凯维奇的录音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倒霉的家伙是如何被追逐、逮补、审讯并最后在一声震耳欲聋的冲击中被处决的。(有趣的是马凯维奇的速度通篇都比康维支尼慢。)而且这是一个现场录音,因此十分值得一听。不管这是不是一个恐怖分子在指挥《梯尔》,但我要说的是假如真让一个恐怖分子来指挥《梯尔》,那就是这样的!

我在听这套唱片时,发觉其所选曲目并不能让人对马凯维奇有一全面的了解,比如格林卡的歌剧选段(加起来足有24分钟)并未体现马凯维奇指挥俄罗音乐时的激情与粗犷,且这些音乐同唱片中其他曲目相比也较逊色。马凯维奇指挥的莫扎特评价很高,他指挥的海顿也屡获好评。我还记得一次在广播里听他指挥的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我终于还是打开广播听他的录音了,唉!)当时他已近晚年,音乐以令人心旷神怡的宁静结束。看来这套CD所表现出的他在指挥时内在的张力最终还是化解了。如今我们要是能听到马凯维奇二战前指挥自己作品的录音那将是十分有趣的。

Igor Markevitch的歌

  1. 01. 加入列表
  2. 02. 加入列表
  3. 03. 加入列表
  4. 04. 加入列表
  5. 05. 加入列表
  6. 06. 加入列表
  7. 07. 加入列表
  8. 08. 加入列表
  9. 09. 加入列表
  10. 10. 加入列表
  11. 11. 加入列表
  12. 12. 加入列表
  13. 13. 加入列表
  14. 14. 加入列表
  15. 15. 加入列表
  16. 16. 加入列表
  17. 17. 加入列表
  18. 18. 加入列表
  19. 19. 加入列表
  20. 20. 加入列表
  21. 21. 加入列表
  22. 22. 加入列表
  23. 23. 加入列表
  24. 24. 加入列表
  25. 25. 加入列表
猜你喜欢

最新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