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 of the Nephilim

简介: Fields Of The Nephilim
  组建时间: 1984 解散时间: 1991
  风格类型:
  Alternative Pop/Rock(另类流行/摇滚) Goth Rock(哥特)
  乐队介绍:
  这 更多>

Fields Of The Nephilim
  组建时间: 1984 解散时间: 1991
  风格类型:
  Alternative Pop/Rock(另类流行/摇滚) Goth Rock(哥特)
  乐队介绍:
  这是一个逻辑混乱的世界,好像那些拜倒在十字架下虚情假意地忏悔的人们;好像那些如今被顶礼膜拜的英雄们,比如普罗米修斯,那位曾为人类偷回火种的勇士。我无法掩饰自己对他的厌恶。人类根本不需要温暖与光明,他们让邪恶披上了正义的外衣,人们在温暖光明中发展,在温暖光明中堕落。大十字有一天会落下来的,一定会。到那时,人们是否会忆起真正的英雄?
  又有多少人会记起Nephilim这个名字?那曾因向人类泄漏了医学与巫术而被逐出天堂的天使。尽管很多人认为能够治疗人们身体创痛的医术不可或缺,然而,与人类精神领域相关的巫术更为重要,虽然屡遭诟病,亵渎,甚至是恶意地歪曲与谩骂,它仍义无反顾地探索着人类精神世界未知的神秘领域。就像八十年代早期,那支向人类的黑暗情愫进发的哥特行军。就像这支大军中,那只向Nephilim朝拜的,让人无法忘却的分队:The Fields Of Nephilim。
  The Fields Of Nephilim成立于1984年,成员有Tony Pettitt(贝司手),Paul Wright(吉他手),Nod Wright(鼓手),Gary Whisker(萨克斯),与Carl McCoy(主唱),与大部分哥特乐队一样, The Fields Of Nephilim的核心及灵魂是它的主音,一个沉溺于神秘主义的古怪小伙子Carl McCoy ,他为乐队定下了名称与发展方向。乐队在组建后经常到一些酒吧,小俱乐部演出,为他们吸引了一批忠实的信徒。当他们在自己的公司下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张EP,” The Burning Fields”,这张发行量仅为500张的EP被乐迷们抢购一空。更重要的是,乐队在其中表现出的巨大魔力及其凝重的黑暗感引起了当时另类摇滚的圣殿Beggar’s Banquet的注意。随后他们便签下了The Fields Of Nephilim,加入了Beggar’s Banquet之后,乐队有了第二名吉他手,Peter Yates,并在1986年推出了他们的首张单曲Power。乐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乐队的典型哥特打扮也在乐迷中成为了一种时尚:黑色的风衣加上黑色的圆边礼帽,他们不遗余力地把融入他们音乐的毫无光泽的黑暗暴露在衣着之上。这种黑暗并不是在无数诗情画意的星光点缀下的夜空。而是树林中裹满浓雾的月黑的夜晚,是太阳被蚕食殆尽的一片漆黑,它铺陈在乐队作品中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吉他凄然的悲鸣还是贝司沉重的弹奏,或是主音低沉的歌喉都只展示了一个主题:吞噬一切的黑暗。他们怪诞的想象力潜入那些人类模糊的,神秘的海洋,把人生的阴暗面血淋林地挖了出来。而主音 McCoy用他神秘主义的歌词欲盖弥彰地隐藏着乐队中真正的灵魂与动力:圣经中的Nephilim,那曾被看作邪恶人类的缩影的天使。The Fields Of Nephilim理所当然地被看作了由Bauhaus开创的哥特音乐家族的一员, 然而The Fields Of Nephilim的根源却是那个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描写恐怖与怪异的传统----哥特文学。在此并不是要抹煞艺术之间的相通之处,只是想澄清一个概念性的失误。或许我们可以从乐队的名称来源得到启示,The Fields Of Nephilim这个名称正是来自于文学。
  The Fileds Of Nephilim继续着他们的阴暗旅程,在推出Power后请来了McCoy的老朋友,Hardware与Dust Devil的制作人Richard Stanley,在他的帮助下, 乐队推出了他们的第二张单曲,Preacher Man并发行了该曲的MTV,并取得了不错的商业销量。而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刻,令乐迷翘首盼望的乐队第一张专辑Downrazor在1987年才姗姗来迟。随后乐队一鼓作气地发行了两张单曲Blue Water(1987),与Moonchild(1988),他们的第二张专辑Nephilim在1988年也得以面世。这几张作品使乐队登上了他们事业的顶峰,两张单曲都在独立音乐排行榜中名列榜首。也许有的乐迷对这种商业上的成功不屑一顾。但乐队在风格上的完全成熟与他们表现手法的日益完善却是这种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他们的作品中,Pettit总是默默无闻地在一开始就为他们的音乐铺上一层浓重的底色,同时也为聆听者打开了通向他们音乐迷宫内部的入口。随着音乐的深入,他又好似漫不经心地把那层仿佛已凝固的颜色搅拌成一个个盘旋着上升或下降的漩涡。而Wright和Yates的吉他声者则在精心地调和,铺陈着音乐的细节,自始至终地描绘,延续和伸展着那低沉的气氛,他们的演奏象永远蕴含着一种奔放的热情,四处游走却从不喷薄而出,反而越裹越紧,弥漫着地壳下的熔岩的压抑气氛,有时仿佛已经找到了出口,但却又在爆发的边缘徘徊再三后悄然离去。当然,一切的中心仍是McCoy那来自坟墓深处的声音,它如星系的中心般从各个声部的中央凸现而出,被音乐围绕,烘托,突出的同时,以他独特的引力凝聚着各个声部。那粘稠,浑厚的嗓音,有时象一个精神病人在暴风雨夜的喃喃自语,有时象一个孤独的游魂靠在墓碑上的恸哭。他的吟唱带来的不是恐惧,恐惧早已被心底涌起的感动所淹没,留下一个共鸣的站在阳光背面的灵魂。在“Last Exit For The Lost”中,那句“Closer And Closer”在令人心碎的吉他声中从Carl McCoy痉挛的歌喉中溢出时,这个世界唯一剩下的,只有在空旷的原野中,一轮被血染红的夕阳。The Fields Of Nephilim的歌词是优美的,宛如一把精制而又恶毒的钩子,悄悄伸入你心的最深处,挖出你遗忘的,腐烂的梦魇,。“来到这个空荡的大厅,我跪下了,在这个我曾燃烧的地方。”(Moonchild),歌词的高潮再不知不觉中到来,让天空变得灰暗,激起厚重的云层与忽来的暴雨。“祝贺给予爱与赞扬,庆祝我们越来越少的日子”(Celebrate)。
  乐队在他们顶峰的日子频繁演出,每一次演出的现场都是一个诡异的布道所,当缥缈的烟雾在白色的光照得耀眼的舞台上袅袅升起时,摄人心魂的音乐随着被黑衣裹得只剩张惨白的脸的布道师出现而响起时。整个现场变成了一片顷刻之间被火山点燃的死海。在这里燃烧的不是激情,也不是看到偶像时的疯狂,而是一张张苍白的脸,一双双忧郁的眼,一个个孤单的心灵。乐迷们神情恍惚地沉浸在强有力的音乐中,跟随着台上的布道师们,一起摇摆,一起追忆,一起忏悔。当那些平时衣冠楚楚的人们脱下伪装,众口一声地唱着那一首首黑暗的赞歌时,这里已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布道所,宣扬着现实的不可信任与彻底堕落的愿望。场景是绝望的,但绝望背后,与现实生活与光明远离的新的希望已冉冉升起。
  高潮过后,总是不可避免的坠落,1989年,乐队发行了他们最具试验性的一张专辑:Psychonaut,据说乐队是在黄金分割定律的启示下写成的。也许乐队想改变一下运行的轨迹。而这种企图也掩盖不了乐队成员之间越来越大的裂缝。McCoy觉得乐队束缚了他的想象力,想挣脱那些规则对他的限制,以把他的想象力推到新的高度。该结束的,终究会结束。1991年,The Fields Of Nephilim在伦敦的城镇俱乐部做了两场命名为the Fire Festival的演出。节日终点的时候,乐队也走到了尽头。后来,乐队除了McCoy之外的其他成员与Andy Delaney组成了新乐队Rebicon。
  McCoy也组成了新乐队,这次他选择了The Nephilim作为乐队的名字,或许,这是他永远解不开的情结。他忘不了什么呢?他曾经在这块Nephilim停留过的旷野驻足了七年,追寻那个神秘的传奇,如今他是否已感悟,决定自己去做那个梦中的天使?在他飞升之际,他会不会把他的骨灰撒在这块旷野之中呢?他是否已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
Of all the bands involved in Britain's goth rock movement of the 1980s, Fields of the Nephilim were the most believable. The group's cryptic, occult-inspired songs were sung in a guttural roar by vocalist Carl McCoy. Live appearances were shrouded with dim light and smoke machines, while bandmembers stalked the stage in black desperado gear inspired by western dress. The group was also one of the longest lived of the original goth rock groups, finally breaking up in 1991 when McCoy left for another project.
Fields of the Nephilim formed in 1984, in Stevenage, Hertfordshire, with an original lineup of McCoy, guitarist Paul Wright, his brother Nod on drums, saxophonist Gary Whisker, and bassist Tony Pettitt. The quintet played many live shows and released the EP Burning the Fields in late 1984. Whisker then left the band, just as Peter Yates was added as a second guitarist. Beggar's Banquet, also the home of goth rockers Southern Death Cult and Bauhaus, signed the Nephilim and released the singles "Power" and "Preacher Man" in 1986. Both did well on the independent charts; "Preacher Man" made it to number two, increasing the expectation for debut album Dawnrazor, which appeared in 1987. The album also did well on the indie charts, but later that year Fields of the Nephilim finally cracked the pop singles chart with "Blue Water." In June 1988, second album The Nephilim reached number 12 in the pop charts, while the single "Moonchild" made number 28. A live video titled Forever Remain was also released in 1988.
The May 1989 single "Psychonaut" also cracked the Top 40, but the resulting Elizium (1990) proved to be the group's last studio effort. The live double album Earth Inferno was also released in 1990, and the singles "For Her Light" and "Sumerland (Dreamed)" both charted, but Carl McCoy left the band -- and took the name with him -- in October 1991. Remaining members Yates, Pettitt, and the Wright brothers added vocalist Alan Delaney and released What Starts, Ends (1992) as Rubicon; McCoy formed Nefilim, and began releasing material, including the 1996 album Zoon. Beggar's Banquet issued a two-disc retrospective in 1994 titled Revelations. Nothing was heard from the band until 2002 when Fallen appeared. Although the album looked new, it was a collection of outtakes released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band. They truly returned in 2006 with Mourning Sun.

Fields of the Nephilim的歌

推荐资讯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第五AI

如何建立自己的选题素材库?让素材库成为你的第二大脑 📝 为什么每个创作者都需要专属选题素材库?做内容创作的人,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灵感来了的时候文思泉涌,可没灵感的时候盯着屏幕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更...

813 2025-10-06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公众号注册的“蝴蝶效应”:一个选择,可能影响未来三年的运营 - 前沿AIGC资讯

你可能觉得公众号注册就是填几个信息的事,殊不知,这里面的每个选择都像蝴蝶扇动翅膀,未来三年的运营轨迹可能就被悄悄改变了。很多人刚开始没当回事,等到后面想调整,才发现处处受限,那叫一个后悔。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注册时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选择,到底能给未来的运营带来多大影响。​📌账号类型选不对,三年运营路难

962 2025-10-06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2025公众号托管服务方案,赚钱技巧与内容代运营全面升级 - 第五AI

📌 2025 公众号托管服务的底层逻辑:不是代运营,是 “结果交付” 这年头做公众号托管,还只停留在帮客户发文章、改排版?趁早别干了。2025 年的托管服务早就变了味儿 —— 客户要的不是 “做了什...

851 2025-10-06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AI写作如何进行事实核查?确保头条文章信息准确,避免误导读者 - AI创作资讯

上周帮同事核查一篇AI写的行业报告,发现里面把2023年的用户增长率写成了2025年的预测数据。更离谱的是,引用的政策文件号都是错的。现在AI生成内容速度快是快,但这种硬伤要是直接发出去,读者信了才真叫坑人。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AI写作怎么做好事实核查,别让你的头条文章变成 误导重灾区 。​📌AI写

480 2025-10-06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10w+阅读量爆文案例拆解分析:高手都从这5个维度入手 - AI创作资讯

🎯维度一:选题像打靶,靶心必须是「用户情绪储蓄罐」做内容的都清楚,10w+爆文的第一步不是写,是选。选题选不对,后面写得再好都是白搭。高手选选题,就像往用户的「情绪储蓄罐」里投硬币,投对了立刻就能听到回响。怎么判断选题有没有击中情绪?看三个指标:是不是高频讨论的「街头话题」?是不是藏在心里没说的「抽

874 2025-10-06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得买吗?它的AI模板库和秀米H5比哪个更丰富?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会员值不值得买?AI模板库和秀米H5谁更胜一筹?🔍135编辑器会员的核心价值解析企业级商用保障与效率提升135编辑器的企业会员堪称新媒体运营的「合规保险箱」。根据实际案例,某团队通过企业会员节省了大量设计费用,完成多篇内容创作,单篇成本从千元降至百元内。这得益于其海量正版模板和素材库,

915 2025-10-06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 2025 恢复指南 - AI创作资讯

新公众号被限流怎么办?粉丝增长影响分析及2025恢复指南🔍新公众号限流的核心原因解析新公众号被限流,往往是多个因素叠加的结果。根据2025年最新数据,超过70%的限流案例与内容质量直接相关。比如,有些新手喜欢用“震惊体”标题,像“惊!某公众号三天涨粉十万”,这类标题在2025年的算法里已经被明确标记

541 2025-10-06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太高怎么办?掌握这些技巧轻松通过AIGC检测 - AI创作资讯

⚠️AI内容重复率高的3大核心原因现在用AI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重复率太高。明明是自己用工具生成的内容,一检测却显示和网上某些文章高度相似,这到底是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AI训练数据的重叠性。不管是ChatGPT还是国内的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其实大同小异,都是爬取的互联

509 2025-10-06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让排版更简单 | 专为公众号运营者设计的效率工具 - AI创作资讯

🌟135编辑器:公众号运营者的效率革命做公众号运营的朋友都知道,排版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一篇文章从内容到排版,没几个小时根本搞不定。不过现在好了,135编辑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135编辑器是提子科技旗下的在线图文排版工具,2014年上线至今,已经成为国内新媒体运营的主流工具之一。它的功能非常

565 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