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记录的 “解放双手” 神器 —— 实时转录到底有多能打?
说真的,做运营这行,每周大小会议加起来没有 10 场也有 8 场。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记笔记,明明耳朵在听,手在写,脑子却像断了线的风筝,等反应过来已经漏了好几个关键点。直到三个月前被朋友安利了 Airgram,现在开会我基本只带个脑子 —— 这工具的实时转录功能,简直是会议记录的 “救世主”。
说真的,做运营这行,每周大小会议加起来没有 10 场也有 8 场。以前最头疼的就是记笔记,明明耳朵在听,手在写,脑子却像断了线的风筝,等反应过来已经漏了好几个关键点。直到三个月前被朋友安利了 Airgram,现在开会我基本只带个脑子 —— 这工具的实时转录功能,简直是会议记录的 “救世主”。
实测下来,它的语音识别准确率能稳定在 95% 以上。上周和广州团队开产品评审会,3 个人带着不同口音发言,有说粤语夹杂普通话的,有带点川渝腔的,Airgram 居然能精准区分,连 “这个需求得再捋捋” 这种口语化表达都能一字不差转出来。更绝的是带时间戳的逐字稿,哪句话是谁在第 15 分 30 秒说的,清清楚楚,后期想回溯某个观点直接搜时间点,比翻自己潦草的笔记快 10 倍。
最让我惊喜的是实时编辑功能。有时候发言人说漏嘴或者说错了,不用等会议结束,当场就能点进转录文本改,改完还能标个 “已修正” 的小标签。上次和客户开会,对方口误把 “预算 50 万” 说成 “500 万”,我趁他喝水的功夫就改过来了,免得后期整理出乌龙,这种细节真的太懂办公场景了。
? 多平台通吃是基本操作?这几个适配细节惊到我了
现在办公软件跟 “军阀割据” 似的,公司内部用飞书,和甲方对接用 Zoom,偶尔还要陪海外同事用 Google Meet。以前换个平台开会,记录工具就得换一套,文件存得乱七八糟。Airgram 最牛的一点是真・多平台无缝衔接,我目前试过的 8 个主流会议软件,它居然全能适配。
现在办公软件跟 “军阀割据” 似的,公司内部用飞书,和甲方对接用 Zoom,偶尔还要陪海外同事用 Google Meet。以前换个平台开会,记录工具就得换一套,文件存得乱七八糟。Airgram 最牛的一点是真・多平台无缝衔接,我目前试过的 8 个主流会议软件,它居然全能适配。
举个具体的,用 Zoom 开会时,提前在 Airgram 里关联会议室 ID,会议一开始它会自动跳出来问 “是否开始转录”,点一下就行,全程不用切界面。上周用腾讯会议和供应商聊合同,中途临时加了个微信会议的参会人,本以为转录会断,结果 Airgram 直接把新加入者的发言续上去了,连会议主题自动改成了 “腾讯会议 + 微信会议合并记录”,这适配能力我给 90 分(留 10 分怕它骄傲)。
移动端体验也得夸夸。安卓和 iOS 的 App 做得很清爽,不像某些工具手机端跟半成品似的。上次在地铁上临时接入个紧急会议,用手机开 Airgram,就算网络时好时坏,转录内容也会先存在本地,等网好了自动同步到云端。到站下车时手滑关了 App,重新打开居然从刚才中断的地方接着录,这点比我之前用的 Otter.ai 稳多了。
? 自动生成摘要不是噱头?实测 3 种会议场景效果
很多工具都说自己能生成会议摘要,但用过就知道,大多是把长文本砍成短句,根本抓不到重点。Airgram 的摘要生成,是真的有点 “AI 脑子” 在身上的。这两个月我特意在三种会议场景里测了,效果超出预期。
很多工具都说自己能生成会议摘要,但用过就知道,大多是把长文本砍成短句,根本抓不到重点。Airgram 的摘要生成,是真的有点 “AI 脑子” 在身上的。这两个月我特意在三种会议场景里测了,效果超出预期。
第一种是日常站会(15-20 分钟)。这种会节奏快,全是 “谁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今天要干啥”。Airgram 生成的摘要会直接做成清单,每条前面标上发言人,后面跟个小图标 —— 绿色对勾是 “已完成”,黄色问号是 “待解决”,红色感叹号是 “紧急事项”。上周技术部站会,摘要里把 “服务器带宽不足” 标成了红色,还自动关联到上周五的会议记录,提醒 “该问题已持续 3 天”,这种联动真的救了总忘事的我。
第二种是客户需求会(1-2 小时)。客户说话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说功能,一会儿扯预算,一会儿又聊竞品。Airgram 能自动提炼出 “核心需求”“潜在顾虑”“明确拒绝” 三个板块。上次有个客户反复说 “界面能不能再活泼点”,摘要里直接把这句话归到 “核心需求”,还统计了这句话被提到 3 次,下面附了原文时间戳,跟客户复盘时直接指着这个说,对方都惊了:“你们居然连这个都记这么细?”
第三种是跨部门协调会(2 小时以上)。这种会最容易吵成一锅粥,各部门都想争取资源。Airgram 的摘要会专门列个 “争议点与共识” 板块,左边写 “分歧”,右边写 “最终达成”,中间用箭头连起来。上个月市场和销售吵了半天推广预算,摘要里写得明明白白:“分歧:市场要 20 万投短视频,销售要 15 万投搜索引擎;共识:各给 12 万,剩余 6 万看首月数据再分配”,连我这个主持人都没记这么清楚。
? 团队协作藏着哪些彩蛋?比想象中更懂办公
单靠记录和摘要,Airgram 顶多算个优秀的 “会议笔记员”,但它的协作功能,让它成了 “会议管家”。这些细节我也是用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摸透,只能说设计者是真的蹲过办公场景。
单靠记录和摘要,Airgram 顶多算个优秀的 “会议笔记员”,但它的协作功能,让它成了 “会议管家”。这些细节我也是用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摸透,只能说设计者是真的蹲过办公场景。
比如任务分配,在转录文本里选中任何一句话,点一下就能生成任务,填上负责人、截止日期,直接同步到对方的 Airgram 待办列表里。上次运营会上提到 “周三前出活动方案”,我当场选中这句话,@了负责的同事,她那边立刻收到提醒,系统还自动在方案截止前一天发了催办通知。最妙的是,任务完成后,点 “已完成” 会自动关联回原会议记录,谁做了什么、依据是什么,一目了然。
还有文件联动功能,开会时发的 PPT、文档,Airgram 会自动附在转录记录旁边,而且点击文档里的某一页,能跳转到会议中讨论这页内容的转录片段。上周和设计组评审海报,他们在 PPT 第 3 页提了修改意见,现在我看那页 PPT,旁边直接显示 “10:23 李设计:把 logo 放大 20%,颜色换成 #FF5733”,不用再翻聊天记录找上下文,这种体验太丝滑了。
分享功能也很贴心。可以选择分享 “完整转录 + 摘要”“只看摘要”“自定义片段”,甚至能设置 “有效期 7 天”“仅内部成员可见”。上次给客户发会议记录,选了 “只看摘要 + 隐藏内部讨论”,既专业又不会泄露内部信息,客户那边反馈说 “比以前收到的一堆乱糟糟笔记清楚 100 倍”。
❓ 吹了这么多,它就没缺点?说实话我纠结过这两点
当然不是完美的,要是吹得一点毛病没有,你们肯定觉得我是托。实话说,这三个月用下来,有两个地方我确实纠结过。
当然不是完美的,要是吹得一点毛病没有,你们肯定觉得我是托。实话说,这三个月用下来,有两个地方我确实纠结过。
第一个是免费版限制有点死。免费用户每月只能存 5 小时转录内容,多了就得删旧的,而且摘要生成只能用 3 次 / 月,自动任务分配也没有。对于开会少的个人可能够,但我们团队每周会议时间就超 10 小时,免费版根本撑不住。升级到专业版每月要 99 元 / 人,虽然比买几个笔记软件划算,但对小团队来说还是得掂量掂量。
第二个是嘈杂环境识别会拉胯。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准确率没话说,但上次在咖啡厅开视频会,旁边有人说话、咖啡机运作,转录出来有大概 10% 的内容是乱码,虽然能手动改,但还是有点影响效率。问过客服,说后续会优化 “背景降噪” 算法,希望能快点落地吧。
不过话说回来,比起它解决的会议效率问题,这两个缺点我能接受。毕竟市面上同类工具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功能残缺,Airgram 算是把 “够用” 和 “好用” 平衡得最好的一个。
总的来说,如果你团队也被 “会议记录乱、重点记不全、任务落不了地” 这些问题折磨,真心建议试试 Airgram。它不一定能让会议时间缩短,但绝对能让会议后的执行效率翻倍 —— 至少我们团队用了三个月,因为 “记不清谁答应了什么” 引发的扯皮,几乎绝迹了。
【该文章由dudu123.com嘟嘟 ai 导航整理,嘟嘟 AI 导航汇集全网优质网址资源和最新优质 AI 工具】